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禹

作品数:21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6篇椎间盘
  • 5篇腰椎间盘
  • 4篇圆针
  • 4篇中医
  • 4篇META分析
  • 4篇长圆针
  • 3篇退变
  • 3篇椎间盘退变
  • 3篇熨法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炎
  • 3篇多中心
  • 2篇单盲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性关节炎
  • 2篇腰痛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17篇辽宁中医药大...
  • 12篇辽宁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20...
  • 2篇吉林市中医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沈阳市骨科医...

作者

  • 21篇王禹
  • 11篇姚啸生
  • 4篇杨鸫祥
  • 3篇董宝强
  • 3篇孙广江
  • 2篇管宏钟
  • 2篇黄凤云
  • 2篇郑洪新
  • 2篇李春日
  • 2篇崔海舰
  • 2篇韩煜
  • 2篇荆涛
  • 2篇刘杨
  • 1篇张文静
  • 1篇孙竹清
  • 1篇王菡
  • 1篇刘芳
  • 1篇杨英昕
  • 1篇高玉
  • 1篇谢晚晴

传媒

  • 6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与椎旁肌减少症共病机制被引量:1
2025年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LDDD)和骨骼肌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增龄性运动系统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肌少症在脊柱区域表现为椎旁肌减少。临床发现椎旁肌减少症和LDDD常呈现共病状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基础研究提示二者具有相似的发病基础和病理机制。LDDD临床上多是对症治疗,尚缺乏逆转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手段。肌少症常见的干预手段有抗阻运动和营养补充,但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将LDDD和肌少症分别归为“腰痛”“腰脊痛”“痿证”“虚劳”等。中医对二者相互关系有深刻认识,以“骨肉不相亲”理论高度概括其肌骨共病的病理状态。认为脾肾亏虚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补益脾肾是基本治法。但中医药研究亟待采用真实世界研究丰富理论,循证医学研究验证疗效,基础实验研究深入揭示其共病的机理和阐释疗效的机制,为深化中医药相关理论和发明新药提供新思路。
崔海舰姚啸生姚啸生郑洪新郑洪新王禹黄英韬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共病
基于腰椎术后长期随访下的腰痛病因分析
目的 基于我院骨一科近3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等手术患者的术后长期随访,为评价患者术后产生的原因,结合文献进行病因回顾。
王禹
关键词:腰痛病因
中医熨法治疗腰肌劳损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评价中医熨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维普、CBM、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有关中医熨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相关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两人独立提取研究资料,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6篇文献,纳入病例938例。经Meta分析数据显示,中医熨法或结合传统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在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与对照方案相比有明显优势。结论:中医熨法或结合传统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在总有效率和痊愈率上优于单一传统疗法或常规药物治疗。
王禹郜贺戚晓楠智猛姚啸生
关键词:腰肌劳损熨法META分析
长圆针解结风池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长圆针解结风池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给予长圆针解结风池穴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治愈48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有效率91.25%.结论长圆针解结风池穴,解除了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的卡压,从而解除头痛,操作简单,疗效理想,实用性强.
王禹李江舟王菡
关键词:长圆针颈源性头痛枕大神经枕小神经
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Meta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熨法治疗CSR的有效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检索Pub 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CBM(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纳入熨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检索的文献从2004年1月1日—2016年3月1日。依据M-Jadad量表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 Man 5.3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本研究纳入22个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为23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熨法治疗CSR,在总有效率、VAS评分及远期疗效方面较其它疗法疗效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较其它疗法,熨法治疗CSR疗效更加确切,但存在干预措施繁杂、文献质量偏低等弊端,该项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
刘杨孙寒松杨鸫祥孙广江戚晓楠王禹姚啸生
关键词:熨法神经根型颈椎病META分析
中药熨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药熨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维普、CBM、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有关中药熨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纳入研究的数据提取和质量由两人独立提取,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7篇文献,纳入病例703例。中药熨疗或结合传统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总有效率、JOA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有明显优势。结论:中药熨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且中药熨疗在总有效率、JOA评分上优于西药等。
姚啸生王禹戚晓楠崔海舰智猛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熨疗META分析
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与毫针针刺经穴法和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法比较,评价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原则将膝骨关节炎患...
董宝强韩煜李春日黄凤云管宏钟王禹
关键词:长圆针毫针单盲多中心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基于肌骨超声技术评价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采用基于肌骨超声技术评价观察针刺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经穴组(经穴组)、循经筋阿是穴组(经筋辨证组)和经穴结合循经筋阿是穴组(结合组),并设立健康对照组。经穴组采用毫针针刺穴位,经筋辨证组通过经筋辨证后,选用膝部规律性阿是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每次选膝关节周围8~10个阿是穴,结合组则采用两组相结合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VAS变化和WOMAC指数变化,同时在患者的结筋病灶点周围进行肌骨超声检查。结果 VAS比较和缓解情况:经穴组与经筋辨证组、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辨证组和结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检测比较发现各组治疗前后各观察点的病变范围都有明显变化(P<0.05),经穴组和经筋点组观察点病变范围变化明显高于结合组大部分(P<0.05),经穴组也有部分观察点病变范围高于经筋点组(P<0.05)。结论针刺循经筋阿是穴结合经穴治疗效果较好,肌骨超声技术在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张文静刘志成高玉宋杰王禹董宝强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经筋疗效评价
从筋骨理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综述基于筋骨理论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中医骨伤科学筋骨相关理论对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认识,并对基于该理论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其表是筋骨的失衡,其里则是气虚血瘀、肝肾亏虚。动物模型大体可分为损伤模型、双后肢直立模型、动静力失稳模型,可以模拟出不同病因导致人类椎间盘的退变。损伤模型中的纤维环穿刺模型、双后肢直立模型和动静力失稳型在中药研究中应用较多。结论目前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基本可以满足中医药研究使用,有助于阐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但复制更贴合人类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仍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路翀姚明鹤崔海舰王禹姚啸生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中医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目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术能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畸形。但PKP术后易新发相邻椎体骨折而影响手术的总体疗效。PK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与患者的骨密度、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胸腰段生物力学特点、骨折严重程度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自身因素,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注入量以及术后椎体高度和局部后凸角的恢复程度等手术因素,以及填充的骨水泥材料有关。本文就PK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乔春林姚啸生戚晓楠王禹智猛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