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16年 高眼压是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0%~35.6%[1]。通常所说的高眼压主要是指术后眼压高于25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较术前高出10 mm Hg。高眼压发生时间不定,通常在1~2周内较多见,表现为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眼压升高。严重的高眼压会造成患者不可逆的视力损害[2],而引起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探讨与术后患者早期高眼压相关的几个危险因素,研究其发生机制,同时对早期高眼压的处理作简要的概述,以期积极预防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尽最大可能挽救患者视力。 曹芬 王鲜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光凝固术 手术后期间 一种体液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液取样器。包括水平设置的筒体、水平设置的负压管和吸口,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吸口连通,所述筒体远离所述吸口的一端与所述负压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筒体的内壁与所述负压管的外壁连接,所... 王鲜 李英琦 赵粟文献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的效果。方法:w AMD患者共38例(38只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1次/月,共注射3次;观察注射前、注射后2周、1月、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同时观察患者眼压、炎症、前房积血、视网膜出血、白内障等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1月及3月BCVA均高于治疗前,并呈升高趋势,而CFT均低于治疗前,并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w AMD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赵粟 李志敏 王鲜关键词:黄斑变性 最佳矫正视力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药物防治研究 李志敏 吴珂 于燕妮 王鲜 李建阳 课题来源与背景:1、课题来源:贵州省“十五”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3NGY050。2、研究背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引起视力障碍及致失明的严重眼病,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挽救患者视力,但手术的效...关键词: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眼病 药物防治 动物实验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单眼发病的翼状胬肉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逆行翼状胬肉剥离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率(4.2%)、结膜充血发生率(16.7%)、创面水肿发生率(8.3%)及异物感发生率(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41.7%、54.2%及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优于逆行翼状胬肉剥离术。 李英琦 王鲜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 翼状胬肉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6年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致盲性的疾病之一。RRD的病理解剖特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层间分离。尽管我国RRD目前年发病率低,但是RRD起病急,致盲率高,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RRD主要的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近视、眼外伤、白内障术后及遗传因素。本文系统针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治疗预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黄星 陈磊 杨主敏 蒋珺迪 王鲜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遗传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致病基因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遗传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致病基因的检测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DNA提取:由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2)转甲蛋白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查询基因全序列,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 周建奖 谢渊 赵艳 王鲜 李芳文献传递 黑头粉刺样痣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2019年 黑头粉刺痣的概念由Kofmann S于1895年第1次提出,本病系先天性毛囊畸形所致,临床少见,无性别差异。本病可仅见皮肤粉刺痣样改变,也有并发系统性病变者,称为黑头粉刺样痣综合征[1]。本例患者同时合并眼部、骨骼、皮肤损害,临床罕见,现报告如下。 刘沧燕 谷浩 王鲜 赵粟 龙秋蓉关键词:黑头粉刺痣 视网膜脱离 白内障 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1例 2016年 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 vasculitis,RV)在临床上较普遍,且多见于青年男性,目前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断大多采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得以确诊。本院收治1例RV患者,因对造影剂过敏,无法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从而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本文通过对该例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的探讨,以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激素在治疗RV上的关键性作用,进而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准确快速地诊断, 曹芬 王鲜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炎 眼底 病例报告 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的效果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的效果。方法:38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患者,其中18例选择采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植入义眼,20例选择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植入义眼,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术后义眼台暴露率、活动度,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义眼台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结膜炎1例,并引发义眼台暴露,再次缝合后愈合;两组均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眼窝填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降低手术后义眼台暴露等并发症。 李英琦 王鲜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植入 义眼台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