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君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胆管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管结石
  • 3篇切除
  • 3篇细胞
  • 3篇结石
  • 2篇胆管结石病
  • 2篇胆囊
  • 2篇血管
  • 2篇手术
  • 2篇切除术
  • 2篇切除治疗
  • 2篇细胞癌
  • 2篇门静脉
  • 2篇结石病
  • 2篇静脉
  • 2篇肝癌
  • 2篇肝胆
  • 2篇肝胆管

机构

  • 10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10篇陈晓鹏
  • 10篇张文君
  • 6篇鲍胜华
  • 3篇潘勐
  • 2篇崔巍
  • 2篇王东
  • 2篇钱锐
  • 2篇张卫东
  • 2篇程斌
  • 1篇丁守勇
  • 1篇陈燕
  • 1篇卢林明
  • 1篇江雯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腹部外科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囊癌并黏胆症1例
2015年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7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不适伴目黄、尿黄8月,再发3天"于2014年2月23日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Murphy征可疑阳性,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行急诊腹部彩超显示:阻塞性黄疸、胆总管梗阻、胆囊肿大并胆汁淤积、淤胆性肝损害。
潘勐陈晓鹏张文君
关键词:胆囊癌阻塞性黄疸
原发性肝癌合并癌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胆管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所形成的恶性肿瘤。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癌栓的形成,所以充分认识癌栓(包括门静脉癌栓和胆管癌栓)对临床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尤为重要。笔者就原发性肝癌合并癌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文君陈燕潘勐陈晓鹏
关键词:肝肿瘤门静脉胆管
肝素酶介导的裸鼠肝癌门静脉微瘤栓形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寻肝癌细胞中高表达的肝素酶(heparanase,HPSE)对裸鼠肝癌门静脉微瘤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分别选取高表达和相对较低表达HPSE的HCCLM3和Hep G2两种人肝癌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行裸鼠下腹腔注射3×106个癌细胞(均300μL);至第3周和第5周时,分别取标本观察网膜和肝脏成瘤率、血管侵犯和门静脉微瘤栓形成情况,以建立肝癌微瘤栓模型和普通肝癌模型。模型鉴定并复制,然后于腹腔注射癌细胞后第2周开始分别皮下注射250 IU的HPSE抑制剂肝素钠,1次/3 d,共2周,并设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仍于细胞注射第3周和第5周时,观察上述指标。结果裸鼠腹腔接种后一般情况无改变;第3周时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第3周和第5周时,两种肝癌细胞网膜成瘤率均为5/5。第3周时,HCCLM3细胞肝脏成瘤率(2/5)高于Hep G2细胞(0/5)(P<0.05);第5周时二者肝脏成瘤率相当(5/5 vs 4/5),但HCCLM3细胞肝转移灶体积较大。第3周和第5周时,HCCLM3细胞网膜血管(或门静脉)侵犯比例(2/5,5/5)均高于Hep G2细胞(0/5,3/5,P<0.05);第3周,两种癌细胞门静脉微瘤栓发生率相当(1/5 vs 0/5);第5周时,HCCLM3细胞门静脉微瘤栓发生率(5/5)显著高于Hep G2细胞(0/5,P<0.05)。应用肝素钠皮下注射至接种第3周时,HCCLM3细胞网膜及肝脏转移、血管侵犯及微瘤栓形成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Hep G2细胞网膜成瘤亦减少(P<0.05)。第5周时,两种细胞均再现肝转移灶,且HCCLM3细胞复现门静脉微瘤栓,但肝素组HCCLM3细胞所致的网膜和肝脏成瘤、血管侵犯和门静脉微瘤栓形成率仍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高表达HPSE的HCCLM3细胞可成功介导肝癌门静脉微瘤栓形成;HPSE可能是微瘤栓形成重要因素。
陈晓鹏岳朝辅卢林明张文君
关键词:肝素酶肝细胞癌门静脉瘤栓血管侵犯
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采用四孔法,刮吸法分离肝下粘连,显露肝外胆管,胆道镜取石后放置T管或一期缝合,6例联合行刮吸法肝切除术。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22例,成功率88.0%(22/25),其中T管引流16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6例;联合肝左外叶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中转开腹3例:1例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瘘,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1例肝断面渗血,腹腔镜下难以处理。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72.3±40.3)min;术中出血量(96.0±22.5)ml;术后住院时间(6.9±3.6)d。术后轻度胆漏3例(13.6%),胆管残余结石2例(残石率9.1%),均经非手术方法而愈。22例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安全可行,但术者需选择合适的病例,并有熟练的腔镜、内镜技术和丰富的胆道手术经验。
陈晓鹏鲍胜华崔巍张卫东王东张文君潘勐戴大飞钱锐
关键词:复发性胆管结石刮吸解剖法
肝素酶介导的肝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穿内皮迁移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素酶(heparanase,HPSE)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穿内皮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人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C,肝LO-2细胞,肝癌Hep G2、BEL-7402和HCCLM3细胞,用Real-time PCR筛选高表达HPSE的HCC细胞;设计4个HPSE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序列、构建质粒,并筛选出最优RNAi质粒;用该RNAi质粒转染高表达HPSE的HCC细胞,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HCC细胞组;黏附试验观察各组HCC细胞与HUVEC-C细胞的黏附情况;Transwell小室法观察HCC细胞穿HUVEC-C细胞迁移情况;癌细胞均以0.25%玫瑰红染色、光镜下观察;酶标仪法分别测定脱色后各组细胞D值并分析比较。结果:HCCLM3细胞HPSE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LO-2、Hep G-2和Bel-7402细胞[(5.72±0.62)vs(1.05±0.09)、(2.65±0.31)和(3.43±0.58),均P<0.01)];设计的4个HPSE之RNAi载体,以si HPSE-3158对HPSE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最佳(P<0.05)。RNAi组HCCLM3细胞与HUVEC-C细胞黏附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HCCLM3细胞组[(0.31±0.04)vs(0.46±0.06)、(0.45±0.05)和(0.64±0.09),均P<0.01)]。RNAi组HCCLM3细胞穿HUVEC-C细胞迁移率也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HCCLM3细胞组[(0.28±0.03)vs(0.41±0.04)、(0.41±0.05)和(0.43±0.05),均P<0.05)]。结论:HPSE参与介导HCC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HCC细胞穿内皮迁移,可能是HCC微血管捕获、血行转移的重要因素。
陈晓鹏江雯张文君崔巍
关键词:肝素酶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细胞
微小RNA-378调控小鼠急性肝衰竭作用机制的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究微小RNA-378(miR-378)调控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巴比塞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800 mg/kg联合脂多糖10μg/kg诱导急性肝衰竭,对照组为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在诱导后0、1、3、5、7、9 h处死小鼠取静脉血和肝组织,每个时间点有3只实验鼠。检测两组在各时间点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的胱天蛋白酶-3(Caspase-3)、TNF-α及IL-6 mRNA表达量,探针法确定肝组织中miR-378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实验组ALT/AST水平逐渐升高且在诱导后7 h达到峰值,对照组ALT/AST未见明显变化。相较对照组,实验组在诱导后1 h和7 h TNF-α/IL-6血清浓度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实验组在诱导后5 h[(0.0038±0.0003)比(0.0054±0.0003),P<0.05]和7 h[(0.0014±0.0005)比(0.0054±0.0003),P<0.05]miR-378表达量明显降低,Caspase-3 mRNA[5 h(0.0052±0.0003),7 h(0.0070±0.0006)比(0.0033±0.0001),均P<0.05]和蛋白[5 h(0.867±0.012),7 h(1.062±0.039)比(0.577±0.035),均P<0.05]表达量升高。结论在小鼠D-GalN联合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模型中,miR-378表达量的下调促进了Caspase-3的活化,增强了肝细胞凋亡活动,进而调控急性肝衰竭的发展。miR-378可作为治疗急性肝衰竭新靶点。
冯之文鲍胜华张文君陈晓鹏
关键词:凋亡
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经验总结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9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的33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3~76岁,中位年龄60岁。结石分布于Ⅱ、Ⅲ段17例,Ⅱ、Ⅲ、Ⅳ段16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5例,B级8例。采用五孔法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或左半肝切除,仔细解剖第一肝门,适当游离肝周韧带,断肝平面避开结石,精细切肝,确保保留侧胆管内无结石残留。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和疗效,并总结技术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7例,左半肝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5例,单纯左半肝切除1例。手术时间中位数319(120~480)min,术中出血量145(50~600)ml,输血4例,输血量450(400~600)ml。术后出血3例,急性胆管炎1例,腹腔感染1例,肝断面胆漏4例。术后住院时间9(6~17)d。结论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具有自身独特的技术要求,应遵循微创、精准肝切除原则。
张文君陈晓鹏鲍胜华冯之文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病腹腔镜肝切除术
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DI)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0月324例行LC的患者,患者术中均采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即在分离出认为的"胆囊管"后,紧贴该"胆囊管"向胆囊方向逆行游离,如游离后证实为真胆囊管,即可断夹,并切除胆囊,否则改变解剖路径,重新寻找胆囊管,以避免BDI,直至胆囊切除。结果:324例患者中,319例"胆囊管"证实为实际胆囊管或其安全部位,3例发现实际为肝(胆)总管,2例为变异的肝外右后叶胆管汇入胆囊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C,平均手术时间64.3(25~210)min,平均出血量7.3(2~150)mL。术后并发轻微胆汁漏、胆囊区少量积液1例,穿刺孔感染2例,经穿刺引流、伤口换药而愈。其余患者未发现BDI。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6(1~13)d。随访1个月未见黄疸、腹痛等异常。结论: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LC术中BDI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作为其他预防方法的补充。
陈晓鹏程斌鲍胜华张卫东黄晨王东丁守勇俞远林彭俊璐张文君于北北
关键词:胆管损伤胆囊管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关键技术及流程被引量:11
2018年
肝内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HL)是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肝左外叶和右后叶[1],往往同时合并肝外或对侧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病变肝脏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2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技术逐渐成熟[2],并开始用于治疗HL,涉及多种关键技术,其具体技术及操作流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程斌鲍胜华张文君戴大飞钱锐石代伟黄晨彭俊璐俞远林陈晓鹏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内胆管结石病肝切除肝左外叶
开腹手术切口愈合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9年
切口感染是腹部开放性手术常见并发症,给病人带来了心理和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影响其愈合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病人因素和外科因素2大类,笔者对以上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
张文君陈晓鹏鲍胜华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