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超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 抗药性稗草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及其编码基因、突变位点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抗药性稗草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及其编码基因、突变位点与应用。该抗药性稗草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其氨基酸残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
- 杨霞李永丰董明超张自常裴涛
- 抗药性稗草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及其编码基因、突变位点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抗药性稗草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及其编码基因、突变位点与应用。该抗药性稗草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其氨基酸残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
- 杨霞李永丰董明超张自常裴涛
- 文献传递
- 抗性稗草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克隆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Ec ACO),对其进行表达分析和酶活性测定,以探究稗草抗二氯喹啉酸的机理。【方法】根据转录组测序所得Ec ACO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从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和敏感型稗草中克隆Ec ACO的全长序列,用DNAman以及Gene DOC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用q RT-PCR方法分析抗性和敏感性稗草间的Ec ACO表达水平差异。最后分别将抗性和敏感性稗草Ec ACO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 MAL-c5x中,并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BL21,经终浓度为0.4 mmol·L-1的IPTG于18℃诱导16 h后,检测Ec ACO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BP吸附柱分离纯化Ec ACO蛋白后,通过测定乙烯释放量,测定抗性和敏感稗草Ec ACO蛋白间的活性差异。【结果】克隆得到抗性稗草和敏感稗草Ec ACO,其编码区序列长度为936 bp,预测蛋白含31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大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35 k D和5.4。序列比对表明,抗性稗草Ec ACO氨基酸序列与粟(Setaria italica)、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同源性分别为93%、92%和91%;与敏感性稗草Ec ACO相比,抗性稗草Ec ACO的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突变位点,其中有3个突变位点位于保守功能域上。q PCR分析显示,Ec ACO在抗性和敏感性稗草中并无明显的表达水平差异。原核蛋白表达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敏感型稗草MBP::Ec ACO融合蛋白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乙烯释放量是抗性稗草MBP::Ec ACO融合蛋白的2.15倍,因而该基因可能解释了稗草的抗药性机理。【结论】从抗二氯喹啉酸的稗草中克隆了Ec ACO,发现了与抗性相关的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的3个位点突变位于保守结构域,这可能是引起乙烯释放速率降低以及稗草产生二氯喹啉酸抗性的原因。
- 董明超杨霞张自常李永丰管荣展
- 关键词:稗草基因克隆点突变
- 稻田稗属杂草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差异敏感性及其机理被引量:16
- 2015年
- 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了8个稗草种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的敏感性,并分析了其生理基础。基于药后25 d干质量GR50(抑制杂草干质量50%所需药剂剂量)的聚类结果显示:对噁唑酰草胺来说,稗草为敏感种群,无芒稗为不敏感种群;对氰氟草酯来说,西来稗为敏感种群,而无芒稗为不敏感种群。稗属不同种群间对2种芳氧苯氧甲酸类除草剂存在明显的差异敏感性。从保护酶活性分析,随着噁唑酰草胺或氰氟草酯处理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无芒稗、西来稗和稗茎叶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相同剂量下敏感种群的丙二醛含量高于不敏感种群。2种除草剂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敏感种群上升或下降幅度均低于敏感种群,至处理结束时,不敏感种群的酶活总体高于敏感种群。2种除草剂处理后不敏感稗草种群膜脂过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小、活性高,丙二醛含量低,可能是其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耐药的原因。
- 李永丰张自常杨霞董明超张彬韩建勇
- 关键词:稗草氰氟草酯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
- 多抗性稗草中2个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深入揭示稗草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对除草剂的解毒机理,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多抗性稗草中获得了phi类Ec GSTF1和zeta类Ec GSTZ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研究及酶活性测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稗草GST家族成员与禾本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将Ec GSTF1和Ec GSTZ1分别插入p ET28b载体中进行0.4 mmol/L IPTG诱导表达,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为26 00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c GST在多抗性稗草中的表达量高于在敏感性稗草,其中Ec GSTF1基因表达量比Ec GSTZ1高;GST酶比活力分析显示表明未施药处理的多抗性稗草GST酶比活力高于敏感性稗草,施药7 d后多抗性稗草GST酶比活力高于敏感性稗草。综上所述,稗草中GST酶对除草剂有解毒作用,其中phi类GST更为突出。
- 杨霞王笑管荣展李永丰董明超张自常
- 关键词:稗草原核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 抗性稗草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背景]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是全球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恶性杂草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稻田主要恶性杂草之首,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除草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防控手段,随着长期单一频繁使用引起选...
- 杨霞董明超李永丰张自常谷涛邵佳慧
- 关键词:稗草抗药性基因克隆原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