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亚亮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出血
  • 4篇出血
  • 3篇神经介入
  • 3篇介入
  • 3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血液
  • 2篇预后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老年
  • 2篇梗死
  • 2篇非编码
  • 2篇病情
  • 2篇长链
  • 2篇长链非编码R...
  • 1篇档案
  • 1篇档案库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机构

  • 13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于亚亮
  • 6篇吕建周
  • 2篇白新涛
  • 2篇安惠娟
  • 2篇王志涛
  • 1篇王化贤
  • 1篇许红霞
  • 1篇李建辉
  • 1篇黄晓
  • 1篇蔡卫卫
  • 1篇王东生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D147、hs-CRP、Cys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硬度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刺激因子147(CD14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硬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及观察组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硬化程度、动脉斑块超声分级患者的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斑块超声分级1、2、3级患者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D147、hs-CRP、CysC联合检测能指导临床判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及硬化程度,有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于亚亮吕建周高喜伟
关键词:脑梗死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
CT对脑出血患者出血体积的评估价值及脑出血体积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CT对脑出血患者出血体积的评估价值及脑出血体积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脑出血体积与脑微出血数目、脑白质病变体积的关系。结果多田公式法计算得到入选患者脑出血体积为(7.54±0.19)cm^(3),CT重建法得到的脑出血体积为(7.61±0.17)cm^(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田公式法与CT重建法评估脑出血体积呈明显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模型为Y=0.644X+2.8473,R^(2)=0.9842。经CT检查,入选患者脑微出血数目为(13.29±3.28)处、脑白质病变体积为(9.58±2.14)cm^(3)。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多田公式法和CT重建法获得的患者脑出血体积与患者脑微出血数目及脑白质病变体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T可有效评估脑出血体积,脑出血体积与脑微出血数目及脑白质病变体积明显相关,可用于判断病情进展。
韩亚张政于亚亮白新涛
关键词:CT
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注液瓶、第二注液瓶、第三注液瓶和灌注箱,第一注液瓶、第二注液瓶、第三注液瓶下端部分别安装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且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出液...
于亚亮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治疗方式将140例HC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的颅内压、脑水肿体积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PO、MDA、NSE、NPY水平及CEO2均降低,SjvO2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HCH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于亚亮吕建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亚低温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记录HCH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情况,并分析心率变异性与END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01—2019-12收治的72例HCH患者为研究对象,12例发生END,60例未发生END,于治疗前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HRV时域指标24 h每5 s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比(PNN50)、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计算HRV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记录患者治疗后END发生率,分析HRV时域及频域指标与END的关系。结果72例HCH患者的END发生率为16.67%;END组SDNN、r-MSSD、PNN50、LF、HF均低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3.516、3.497、3.758、3.423,P<0.001、0.001、0.001、<0.001、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r-MSSD、PNN50、LF、HF低水平是HCH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OR=1.057、1.317、9.382、1.006、1.017,P=0.002、0.005、0.003、0.002、0.003);绘制ROC曲线显示,SDNN、r-MSSD、PNN50、LF、HF单项检测用于HCH患者END发生风险预测的AUC分别为0.802、0.854、0.811、0.812、0.815,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HCH患者END发生率高,HRV与END发生关系密切,可考虑在未来将HRV作为HCH患者END发生的预测指标。
白新涛韩亚于亚亮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心率变异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自主神经功能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中长链非编码RNA相关竞争内源性RNA网络的整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液相关内源性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网络综合分析,寻找诊断治疗的新方向。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AD患者血液相关芯片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并筛选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基因;利用miRcode,TargetScan,miRTarBase和miRDB数据库对lnc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进行预测并取对应数据的交集来构建ceRNA网络;使用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筛选ceRNA网络关键lncRNA;通过临床数据计算各关键LncRNA的AUC值来评估各关键LncRNA的诊断性能;使用STRING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再使用MCODE插件筛选关键基因模块;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模块中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个关键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X inactive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XIST)、RNA聚合酶2亚基J4(RNA polymerase II subunit J4,POLR2J4)、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反义RNA1(Poly C binding protein-1 antisense RNA1,PCBP1-AS1)、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义RNA1(Opa interacting protein 5 antisense RNA1,OIP5-AS1)、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uclear paraspeckle assembly transcript 1,NEAT1)、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3,MEG3)、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钾电压阀门通道,混合器相关亚家族,β成员1反义转录物1(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ubfamily Q member 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C27反义RNA1(DnaJ 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member C27 antisense RNA1,DNAJC27-AS1)],计算各lncRNA的AUC值发现MALAT1(AUC=1.000),NEAT1(AUC=0.878),XIST(AUC=0.967)、PCBP1-AS1(AUC=0.889)的诊断性能较好;对蛋白互作网络的关
张亚恒魏冕于亚亮吕建周安惠娟王志涛余晓斐韩亚马丹徐品丽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液长链非编码RNA
血清Hcy、D-D、FIB联合预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联合预测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2例急性PTE经常规治疗后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统计远期预后不良发生情况;对比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治疗前后血清Hcy、D-D、FIB水平及变化率;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ROC),分析血清Hcy、D-D、FIB变化率及三者联合对急性PTE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中急性PTE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21.83%(31/14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cy、D-D、FIB水平均降低(P<0.05),且预后良好组较预后不良组均更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Hcy、D-D、FIB变化率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Hcy、D-D、FIB变化率预测急性PTE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8.01%、55.43%、20.64%,血清Hcy、D-D、FIB变化率三者联合的特异度高于血清Hcy、D-D、FIB变化率单独进行预测的特异度(P<0.05),且血清Hcy、D-D、FIB变化率三者联合预测急性PTE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高于血清Hcy、D-D、FIB变化率单独预测的AUC(P=0.067、P=0.153、P=0.021)。结论血清Hcy、D-D、FIB联合预测急性PTE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较高,三者变化率联合适用于对急性PTE患者远期预后不良进行预测。
白黎峰张倩郑院青于亚亮
关键词:急性肺血栓栓塞预后不良
一种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本体,神经介入多功能支护清除装置本体上设有介入体,介入体一端端头的介入体端头上均匀设有出液孔,介入体上衔接片A与衔接片B之间设有膨胀伸缩...
于亚亮
静脉泵控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及控制继发性再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2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微量泵静脉泵入,共7d;对照组40例,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静滴,2组其余基础治疗均相同。2组均在入院时、入院后1、3、7、21d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并给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时及28d后行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给予尼莫地平降压止血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血肿扩大及再出血的发生风险,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带,且可以降低致残率,改善临床转归。
蔡卫卫吕建周王化贤李建辉黄晓于亚亮宋元贞许红霞王东生
关键词:脑出血继发性出血尼莫地平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7—2019-12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在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上施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输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NIHS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94.4%)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利于改善临床预后,缓解炎性反应,减轻神经缺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于亚亮吕建周徐品丽马丹余晓斐
关键词:尤瑞克林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氯吡格雷炎症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