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婧
-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金因肽治疗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金因肽治疗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的效果。方法:选取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硼砂含漱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金因肽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高出很多,口腔溃疡糜烂面平均愈合时间要短。结论:复方衄安奈德联合金因肽治疗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上可以将其用来治疗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
- 陈胡杰代婧魏薇
- 关键词:复方曲安奈德金因肽
- 微小RNA-218-5p靶向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超家族G家族第2个成员基因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微小RNA(microRNA,miR)-218-5p靶向调控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超家族G家族第2个成员(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2,ABCG2)基因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Tca-8113细胞和NOK细胞中miR-218-5p和ABCG2的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8-5p和ABCG2靶向关系。用脂质体法将miR-218-5p mimic、ABCG2小干扰RNA(interfering RNA,siRNA)、miR-218-5p mimic+pcDNA-ABCG2分别转染至Tca-8113细胞中,噻唑蓝(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MTT)法、Transwell法检测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结果:与NOK细胞比较,Tca-8113细胞miR-218-5p呈显著低表达,ABCG2呈显著高表达(P<0.05)。过表达miR-218-5p、抑制ABCG2均可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18-5p与ABCG2的靶向结合关系。过表达ABCG2可逆转上调miR-218-5p对Tca-811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上调miR-218-5p的表达可靶向调控ABCG2,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将可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魏薇唐祎代婧陈胡杰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LSAB)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异常癌旁组织、正常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IGFs表达及表达分数与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理学指标(肿瘤分化等级、术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在不同组织(癌组织中心、异常癌旁组织、正常癌旁组织)、不同肿瘤分化等级、不同术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或未转移情况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心、异常癌旁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高表达与低表达、高表达分数与低表达分数,在不同肿瘤分化等级、不同术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或未转移、1年生存或死亡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大量分布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心及异常癌旁组织,参与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且其表达程度与病理学及预后指标具有相关性。
- 陈胡杰代婧魏薇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牙槽骨垂直牵引成骨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 :分析牙槽骨垂直牵引成骨种植术对于改善种植区域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牙槽突垂直向骨缺损患者2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牙槽骨垂直牵引成骨种植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全部...
- 代婧
- 关键词:临床疗效安全性
- 钩吻总碱通过JAK2/STAT3/Survivin通路调控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增殖、凋亡的作用探讨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观察钩吻总碱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增殖、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对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Survivin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取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培养至对数期,分装至6孔板中,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A组、B组和C组分别加入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浓度的钩吻总碱处理(20μl),对照组加入等量PBS缓冲液。以倒置显微镜观察72 h后各组细胞形态;以MTT法检测24 h、48 h、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72 h后细胞凋亡率;以RT-PCR检测72 h后JAK2、STAT3、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量;以WB检测72 h后IL-6蛋白、JAK2、STAT3、Survivin蛋白表达并计算p-JAK2/JAK2、p-STAT3/STAT3、p-Survivin/Survivin。结果7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紧密,轮廓清晰,贴壁生长状态良好;A组细胞有浮起、变圆,B组和C组可见不同程度细胞壁皱缩和细胞碎片,其中C组变化最为明显,B组次之,A组变化最轻;各组24 h、48 h、72 h后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增殖抑制率均随时间延长显著增长,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各组72 h后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凋亡率均随剂量升高显著增高;各组72 h后JAK2、STAT3、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JAK2/JAK2、p-STAT3/STAT3、p-Survivin/Surviv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两组间比较也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均最高,A组均次之,B组均稍低,C组均最低;各组IL-6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吻总碱能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增殖、促进凋亡,推测与直接调控JAK2/STAT3/Survivin通路,抑制JAK2、STAT3、Survivin蛋白磷酸化有关。
- 魏薇唐祎代婧陈胡杰
- 关键词:舌癌增殖凋亡
- 镉与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研究
- 吴刚珂李俊立黄玉蓉倪红英杨叶子吴晶晶代婧袁万博肖美芳
- 课题名称:镉与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研究,编号:2012055,荆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研究开发类),研究起止年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对镉离子(Cd<'2+>)的研究多局限在环境工程、分析化学等领域,在检验医...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蛋白血浆蛋白质
- Let-7a通过靶向基质金属蛋白酶-11抑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let-7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let-7a靶向MMP11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牙龈黏膜组织,采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组织样本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let-7a和MMP11相对表达水平;以OSCC-15,HSC3细胞为研究对象,Transwell法分别检测转染let-7a mimics、敲低MMP1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TargetScan在线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let-7a与MMP11的靶向关系;过表达let-7a或共表达let-7a和MMP11,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对比正常牙龈黏膜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et-7a表达明显下调(P<0.05),MMP11表达明显上调(P<0.05),let-7a与MMP11表达呈负相关(r2=0.6359,P<0.0001);在OSCC-15和HSC3细胞中,过表达let-7a或敲减MMP11能明显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经TargetScan在线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MP11是let-7a的潜在靶基因,let-7a调控MMP11表达;回补MMP11能够逆转let-7a对OSCC-15、HSC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et-7a表达下调,MMP11表达上调,let-7a能通过靶向MMP11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OSCC-15,HSC3细胞迁移和侵袭。
- 魏薇唐祎代婧陈胡杰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迁移
- 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检测和中间普氏菌基因多态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检测中间普氏菌有无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0例,其中未经根管治疗30例,需根管再治疗30例,分别采集根管内的细菌样本并提取DNA,最后通过设计粪肠球菌引物的方法进行PCR检测。另取30例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样本,通过分离与培养,然后检测中间普氏菌其基因多态性。结果:所有样本中均检测出细菌。其中20个样本中检出粪肠球菌,根管再治疗病例中检出17例(53.3%),未经根管治疗病例样本3例(10%);另30例样本中共有4例分离出并培养出中间普氏菌120株,其中包含有4种不同基因型。结论:粪肠球菌在再治疗根管中检出率高于原发的慢性根尖周炎,原因或许是由治疗时的再感染所造成,同时,根管内中间普氏菌存在基因多态性。
- 代婧
- 关键词:粪肠球菌
- OSCC患者瘦素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评价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病人唾液和血液中的瘦素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非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非OSCC组)和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OSCC组),唾液和血液中的瘦素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结果:OSCC组唾液和血液中瘦素水平明显下降,与非OSC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唾液和血液中瘦素水平和病人的体重分布,病理分级,TNM分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唾液和血液中的瘦素水平在OSCC组和非OSCC组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唾液和血液中瘦素的水平可能参与OSCC的病理进程,可能是检测OSCC病理进程,提示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 熊磊代婧唐祎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唾液血液瘦素恶病质
- 根管充填质量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根据数字化X线片图像,分析根管治疗规范化操作培训前后根管充填质量的变化。方法:收集我科4名从事牙体牙髓病学的临床医师在2009年9月~2010年9月和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完成的根管治疗病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对两组根管充填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规范化操作组)总体患牙和根管适充率分别为64.9%和72.6%,明显高于B组(习惯性操作组)的45.1%和54.3%,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A组患牙和根管适充率在不同牙位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不同牙位出现台阶形成的总体比例为20.7%,A组下降为14.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规范化操作可提高临床医生的根管治疗水平。
- 戴德华王璇代婧陈胡杰彭彬
- 关键词:根管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