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液
  • 5篇血液透析
  • 4篇维持性
  • 4篇维持性血液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血清
  • 3篇血液净化
  • 3篇血液净化方法
  • 3篇血液透析滤过
  • 3篇透析滤过
  • 3篇细胞生长因子
  • 3篇纤维细胞
  • 3篇纤维细胞生长...
  • 3篇成纤维细胞
  • 3篇成纤维细胞生...
  • 3篇成纤维细胞生...
  • 3篇成纤维细胞生...
  • 2篇血液滤过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炎症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缪立英
  • 7篇金丽娜
  • 6篇何小舟
  • 6篇刘金凤
  • 3篇朱滨
  • 3篇李秀荣
  • 3篇薛丽娜
  • 1篇沈建琴
  • 1篇丁良才
  • 1篇邢昌赢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全血吸附并联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全血吸附(AP)并联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AP并联CVVH方法)和对照组(32例,单纯CVVH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的变化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50 h后TNF、CRP、IL-1、IL-6和IL-10数值呈下降趋势,数值变化和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50 h后APACHEⅡ评分呈下降趋势,数值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生出血、休克、过敏、血小板减少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P并联CVVH能有效降低SIRS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改善患者预后,疗效优于单纯CVVH,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薛丽娜缪立英朱滨刘金凤金丽娜何小舟
关键词: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3
2013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显著升高,可导致血管钙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地清除MHD患者血清FGF-23是血液净化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目前相关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比较了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灌流(HP)3种方法对MHD患者血清FGF-23的清除效果。一。
缪立英何小舟邢昌赢刘金凤李秀荣金丽娜薛丽娜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血液净化方法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滤过
两种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FGF-23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清除效果。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HD组,n=30),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n=30)。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GF-23以及血钙(Ca)、血磷(P)、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 HD组血清FGF-23从治疗前(858.8±113.5)pg/ml降至治疗后(834.1±94.5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8);HDF组血清FGF-23从治疗前(782.5±105.8)pg/ml降至治疗后(712.0±98.0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7)。HDF组治疗后血清FGF-23较同期HD组明显降低(P=0.0067)。结论 HD对血清FGF-23无清除效果,HDF对血清FGF-23有清除作用。血清FGF-23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有临床研究意义。
金丽娜缪立英何小舟刘金凤李秀荣薛丽娜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
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FGF-23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西那卡塞(cinacalcet)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SHPT患者32例服用西那卡塞,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时的血清FGF-23、血钙、血磷和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时的血清FGF-23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751.50±90.97)ng/L vs.(849.60±81.94)ng/L和(826.90±79.40)ng/L](P<0.01)。治疗1、3个月时的血磷为(1.89±0.56)mmol/L和(1.75±0.39)mmol/L,低于治疗前的(2.48±0.66)mmol/L(P<0.05);治疗1、3个月时的血清iPTH为(1014.0±667.7)pg/ml和(838.0±680.9)pg/ml,低于治疗前的(1535±561.10)pg/ml(P<0.05)。结论西那卡塞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SHPT患者血清FGF-23、iPTH和血磷水平。
缪立英金丽娜沈建琴朱滨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三种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种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影响,为患者选择血液净化方法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血液净化方法不同分为血液透析(HD)组(30例)、血液透析滤过(HDF)组(30例)和血液灌流(HP)组(28例)。检测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等。结果HD组、HDF组和HP组血清磷治疗前分别为(1.93±0.44)、(2.11±0.54)、(2.17±0.59)mmol/L,治疗后分别为(1.01±0.23)、(0.84±0.19)、(0.99±0.27)mmol/L,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磷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磷清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血清iPTH从治疗前的(48.8±42.9)pm01/L,升至治疗后的(49.9±42.9)pmol/L。HDF组和HP组血清iPTH从治疗前的(64.7±45.4)、(50.4±45.9)pmol/L,降至治疗后的(46.2±37.8)、(35.8±36.5)p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和HP组血清iPTH下降率、清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血清FGF.2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和HP组血清FGF-23分别从治疗前的(782.5±105.8)、(879.5±97.2)ns/L,降至治疗后的(712.0±98.1)、(823.5±89.1)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HDF组、HP组血清FGF-23下降率分别为(5.7±2.8)%、(12.3±6.2)%和(9.1±4.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HDF组、HP组血清FGF.23清除指数分别为0.06±0.05、0.19±0.11和0.12±0.0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缪立英何小舟刘金凤金丽娜
关键词:肾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
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表达
201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C组)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6水平。结果两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和三酰甘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高于C组[(8.86±0.81)%vs.(2.84±1.81)%](P<0.01)。A组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与IL-6和三酰甘油均呈正相关(r=0.83和0.4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参与了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IL-6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有关。
缪立英何小舟刘金凤金丽娜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单核细胞
全血吸附并联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全血吸附(AP)并联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3例SIR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AP并联CVVH治疗)和对照组(32例,单纯CVV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10的变化。结果丽组治疗前血清TNF±α、CRP、IL-1、IL-6、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26、50h的血清TNF-α、CRP、IL-1、IL-6和IL-1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2h:(226.4±27.6)ng/L、(70.4.4±22.1)ng/L、(30.1±2.9)ng/L、(227.54±13.2)ng/L、(40.0±5.2)ng/L,治疗后26h:(165.3±24.5)ng/LL、(58.2.4±25.1)ng/L、(18.2±2.7)ng/L、(82.4±7.2)ng/L、(26.2±4.3)ng/L,治疗后50h:(120.6±19.2)ng/L、(46.2±24.6)ng/L、(12.4±2.3)ng/L、(38.1±4.4)ng/L、(15.2±2.1)ng/L,治疗前:(350.8±40.2)ng/L、(126.4±34.6)ng/L、(38.2±3.6)ng/L、(307.7±15.1)ng/L、(60.2±9.3)ng/L,P〈0.05],对照组治疗后26、50h的血清TNF-α、CRP、IL-1、IL-6和IL-1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26h:(262.7±29.4)ng/L、(86.4±23.7)ng/L、(29.6±3.1)ng/L、(175.0±10.6)ng/L、(42.7±5.4)ng/L,治疗后50h:(219.3±25.6)ng/L、(75.6±24.O)ng/L、(23.5±2.8)ng/L、(99.0±8.2)ng/L、(29.3±4.8)ng/L,治疗前:(352.5±40.4)ng/L、(123.2±35.2)ng/L、(37.54±3.8)ng/L、(308.2±15.3)ng/L、(58.4±8.8)ng/L,P〈0.05],治疗组治疗后2、26、50h的血清TNF-α、CRP、IL-1、IL-6和IL-10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P并联CVVH能有效降低SIRS患�
缪立英朱滨刘金凤丁良才李秀荣金丽娜何小舟
关键词:血液滤过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炎性介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