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109 H指数:4 供职机构: 汕头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仰卧位与侧卧位下股骨近端髓内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仰卧位与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为术中体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均实施PFNA治疗。按照患者意愿纳入仰卧位与侧卧位组,分别实施仰卧位牵引床牵引与侧卧位徒手牵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髋关节功能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侧卧位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显著低于仰卧位组(P<0.05)。仰卧位组出现3例术后并发症(4.3%),侧卧位组出现2例术后并发症(4.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侧卧位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仰卧位组优良率88.4%,侧卧位组优良率93.5%。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与侧卧位下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但侧卧位下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 刘伟军 胡奕山 林本丹 周来喜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体位 股骨近端髓内钉 仰卧位 侧卧位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比较。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3例,观察组采取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住院时间、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35%,与对照组9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长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而出血量少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两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差不大,应结合患者实际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案。 刘伟军 胡奕山 周来喜 陈展鹏关键词:带锁髓内钉 闭合性 胫骨干骨折 两种体位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8 2012年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仰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区别。[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侧卧位徒手牵引36例和仰卧位牵引床牵引32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侧卧位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方面比仰卧位组有优势(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卧位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罗勤瑜 胡奕山 陈春雷 刘伟军 洪笃开 郭予立 林本丹关键词:侧卧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手术体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复位内固定与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89.7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伤椎前高压缩比为(92.65±4.12)%,高于常规组的(81.65±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采纳。 陈展鹏 胡奕山 刘伟军 林本丹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探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96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A、B两组,各48例。A组予以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B组予以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3个月(T1)、术后6个月(T2)及术后24个月(T3)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cyer)评分差异,记录其假体松动、脱落或碎裂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Fugl-Mc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T3时A组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B组(P<0.50);2年随访中,A组患者无假体松动、脱位或碎裂报告,B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显著低于B组的12.5%(P<0.5)。结论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予以陶瓷-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法,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刘伟军 胡奕山 周来喜 陈展鹏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晚期 股骨头坏死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部分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比较临床手术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评分JO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疼痛小,关节活动能力评分显著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陈展鹏 胡奕山 刘伟军 林棉龙 林本丹关键词:全椎板切除 脊柱内固定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一种医用陪护躺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陪护躺椅,包括床头柜和折叠躺椅,床头柜自上至下依次设有储物腔和躺椅储藏腔,储物腔内设有抽屉;折叠躺椅包括躺椅储藏腔挡板、多个躺椅折叠段和多个连接板,躺椅储藏腔挡板将躺椅储藏腔的开口覆盖,连接板的上... 张曼茵 汤舜銮 王燕璇 刘伟军 姚迦勒文献传递 经皮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比较经皮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成年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50例,按随机对照设计,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及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椎弓根钉置钉成功率、术后后凸矫正率、JOA评分。结果:经皮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有优势(P<0.05),而钉置钉成功率、术前Cobb's角、术后Cobb's角、JOA评分、术后后凸矫正率两者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刘伟军 胡奕山 陈展鹏关键词:椎旁肌间隙 椎弓根钉 胸腰椎骨折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对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治疗效果 2022年 目的比较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在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BDUA)组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术后3个月融合率。结果BUD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TLIF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融合率及腰椎前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融合率和腰椎前凸高于本组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融合率和腰椎前凸情况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方面更具有优势。 陈展鹏 胡奕山 刘伟军 林棉龙 林本丹关键词:椎间融合 老年患者 微创经皮并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体会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并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并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3.6±65.6)ml、切口长度为(9.1±1.4)cm、手术时间为(112.3±20.6)min、术后引流量为(5.3±4.6)ml、疼痛评分为(2.6±1.6)分、住院时间为(9.3±2.6)d,均优于常规组的(369.3±62.3)ml、(15.6±2.3)cm、(125.322.6)min、(220.3±66.3)ml、(4.8±2.4)分、(15.3±2.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并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陈展鹏 胡奕山 刘伟军 林本丹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