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璐璐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S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38例考虑自发性SA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常规给予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CT血管成像均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通过和DSA结果对比分析CTA在发现自发性SAH中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TA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DSA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A组在诊断血管瘤大小方面和DSA诊断结果准确率和DSA相比较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自发性SAH的过程中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而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韩璐璐张锡海张爱霞王俊英董乐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图像处理
- 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和研究胸部X线、螺旋CT及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抽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在该院就诊的1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X线、CT、支气管镜,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上检查,对比和分析各种方法在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171/235(72.77%),CT检查的准确率为211/235(89.79%),纤维支气管镜的准确率为221/235(94.04%),CT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纤维支气管镜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P<0.05);纤维支气管镜虽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60%以上的肺癌患者通过X线即可确诊,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准确率更高,而纤维支气管镜则在中心型肺癌中的诊断准确性更高。结论临床上在对肺癌初诊筛查中,可将胸部X线放在第一位,CT和纤维支气管镜作为进一步检查,这对提高临床对肺癌的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 董乐张锡海韩璐璐刘钊
- 关键词:肺癌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支气管镜检查检出率
- 多层螺旋CT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扫描和X线检查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检出率。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确诊36例小儿气道异物,根据影像学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X线检查,观察组行螺旋CT扫描,对比和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方方法在小儿气道异物检测中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确诊率为100.0%,而对照组为83.3%,2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气道异物患儿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检查能够明显提高准确率,在降低患儿的痛苦同时增加其配合度,操作简单、图像清晰,值得临床应用。
- 董乐韩璐璐张锡海张爱霞王俊英
- 关键词:小儿气道异物螺旋CTX线准确率
- 基于Couinaud分段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流状况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基于Couinaud分段多层螺旋CT(MSCT)全肝灌注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流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名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肝脏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行基于Couinaud分段MSCT全肝灌注成像,测量各段灌注参数,将肝硬化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23例)、B级(20例)、C级(7例),与正常组肝脏五叶血流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灌注峰值时间较对照组长[主动脉:(15±4)S比(14±3)S,门静脉:(36±8)s比(29±5)s,脾脏:(27±6)s比(23±5)S]、强化峰值较对照组低[主动脉:(266±54)HU比(272±53)HU,门静脉:(81±31)HU比(91±34)HU,脾脏:(35±15)HU比(51±2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uinaud各段灌注量参数值各不相同,且各段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全肝总灌注量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肝脏SⅢ段与SⅦ段每灌注100ml的肝动脉灌注量值分别为(11±5)ml/min、(10±5)ml/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叶门静脉灌注量与全肝总灌注量在观察组A级、B级、C级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灌注量:尾状叶(58.3±31.2)、(68.7±21.0)、(58.9±30.7)ml/min比(92.7±44.7)ml/min,左外叶(57.6±21.0)、(68.3±20.8)、(58.5±23.8)ml/min比(87.0±34.4)ml/min,左内叶(63.5±23.2)、(73.2±22.1)、(62.1±31.8)ml/min比(84.2±27.3)ml/min,右前叶(69.5±28.5)、(70.7±28.4)、(70.5±27.5)比(91.8±24.1)ml/min,右后叶(56.5±16.8)、(68.1±25.8)、(57.9±15�
- 孙国超刘宏霞杨书峥韩璐璐张锡海张蓓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 CT 及 MRI 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 CT 及 MRI 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初诊管癌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胸部 CT 及 MRI 检查,观察初诊食管癌病理学结果及其 CT、MRI 特征,比较螺旋 CT、MRI 对食管癌 T 分期及 N 分期的诊断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包括鳞癌160例,腺癌30例,其它类型10例。病变分期包括 T1期、T2期、T3期、T4期各19例、47例、81例、53例。N0期和 N1期各65例和135例。病变长径10~22(16.5±4.6)mm。CT 及 MRI 均显示食管壁不规则增厚,CT 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MR 中 T1 WI 呈等或低信号,T2 WI 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在 T1、T2期食管癌诊断中,MRI 的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更高,与 C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3.89,均P <0.05),在 T3、T4期食管癌的诊断中,MRI 及 CT 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及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2,3.98,均 P <0.05)。在 N0及 N1期食管癌的诊断中,MRI 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 C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23,均 P <0.05)。两种检查方法对 N0及 N1期食管癌诊断特异性及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 及 CT 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敏感度及正确率,与单独应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54,均 P <0.05)。结论MRI 对 T1、T2期及 N0及 N1期食管癌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MRI 及 CT 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敏感度及正确率。
- 孙国超刘宏霞杨书峥韩璐璐杨有万
- 关键词:食管肿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