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
  • 3篇催化
  • 2篇丁醇
  • 2篇丁基
  • 2篇四氟
  • 2篇丙基
  • 1篇十二醇
  • 1篇十二烷
  • 1篇酸酯
  • 1篇氢化
  • 1篇全氟
  • 1篇均相
  • 1篇均相催化
  • 1篇磺酸酯
  • 1篇甲基
  • 1篇甲基丙烯
  • 1篇甲基丙烯醛
  • 1篇合成工艺
  • 1篇合成气
  • 1篇丙烯

机构

  • 6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武汉凯森化学...

作者

  • 6篇杨海涛
  • 3篇奚强
  • 3篇舒畅
  • 3篇张志鹏
  • 1篇胡杨

传媒

  • 4篇武汉工程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甲基丙烯醛均相氢化制甲基烯丙醇研究
α,β-不饱和醇的生产多采用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铝锂或硼氢化钠直接还原α,β-不饱和醛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伴随剧烈的猝灭和复杂的提纯步骤。发展绿色安全合成α,β-不饱和醇的方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控制α,β-不饱和醛氢化...
杨海涛
关键词:均相催化甲基丙烯醛
全氟丁酸还原制备七氟丁醇的工艺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七氟丁醇合成工艺复杂,产率低下的问题,以全氟丁酸、甲醇作为起始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全氟丁酸甲酯,然后以硼氢化钠还原全氟丁酸甲酯,得到七氟丁醇.结果显示:对于全氟丁酸甲酯的合成反应,当醇酸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酸质量的0.6%,反应时间为3 h时,全氟丁酸的转化率达到85%,酯的粗品经蒸馏和水洗后即可用于还原反应;对于还原反应,当还原剂和酯的摩尔比为0.8,反应温度处于30℃,其还原效果最佳.优化后全氟丁醇的总收率可达到77.35%,目标产物经由核磁氢谱、碳谱和氟谱表征.该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原料常见且容易得到,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奚强胡杨张志鹏杨海涛舒畅曾天宇
一种2,2,3,3-四氟丙基-2,2,3,3,4,4,4-七氟丁基醚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2,2,3,3-四氟丙基-2,2,3,3,4,4,4-七氟丁基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碱溶液作用下,全氟丁基磺酰氟与2,2,3,3-四氟丙醇反应,反应完毕后过滤除去不溶性盐,反应产物静置分层,分液取有...
杨海涛奚强冯薇伟舒畅曾天宇张志鹏
文献传递
2,2,3,3-四氟丙基-2,2,3,3,4,4,4-七氟丁基醚的合成工艺
2015年
以全氟丁基磺酰氟、2,2,3,3-四氟丙醇和2,2,3,3,4,4,4-七氟丁醇为原料,经酯化和醚化两步反应合成了2,2,3,3-四氟丙基-2,2,3,3,4,4,4-七氟丁基醚.考察了两步反应投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在反应温度25℃,全氟丁基磺酰氟、四氟丙醇、氢氧化钾摩尔投料比为1∶3∶1.3条件下反应时间16 h最佳,中间产物全氟丁基磺酸2,2,3,3-四氟丙酯收率达92.3%;醚化反应在75℃下反应18 h,中间产物磺酸酯、七氟丁醇、碳酸钾摩尔投料比为1∶1.2∶0.6条件下最优,得到2,2,3,3-四氟丙基-2,2,3,3,4,4,4-七氟丁基醚,产物总收率86.9%,纯度98.6%以上,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氟谱表征确认.
杨海涛曾天宇舒畅张志鹏奚强
一种由2-辛烯制备正壬醇的工艺被引量:2
2016年
以2-辛烯及合成气为原料,甲苯为溶剂,乙酰丙酮二羰基铑与三齿膦配体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经氢甲酰化反应合成了中间产物正壬醛;正壬醛经兰尼镍氢化还原制得正壬醇.确定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于氢甲酰化反应,当底物质量分数为30%,催化剂(以铑计)用量为底物质量的0.2%,乙酰丙酮二羰基铑、三齿膦配体摩尔投料比为1∶4,合成气充入压力为1 MPa,反应温度为120℃时,2-辛烯转化率可达80%,产物中正壬醛比例可占98.3%;加氢还原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为底物质量的3.0%,氢气压力为4 MPa,120℃反应3 h,正壬醛转化率可达99.8%.目标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进行了表征.
曾天宇杨海涛舒畅张志鹏奚强
关键词:合成气
仲十二醇的催化氢化法制备
2015年
针对仲十二醇的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烷酮的问题,以混合十二烷酮为原料,Ru配合物为催化剂,经催化氢化制备仲十二醇.研究了催化剂用量、碱、温度、氢气压力、反应时间对氢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十二烷酮与催化剂物质的量比为50 000∶1,叔丁醇钾为十二烷酮摩尔量的1∶100,氢气压力3 MPa,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小时.在此条件下,转化率可达99.3%,产物经由红外吸收光谱表征.研究发现,催化剂在循环使用30次时仍具有较高活性,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舒畅曾天宇杨海涛张志鹏奚强
关键词:催化氢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