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琳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杆菌
  • 2篇大肠杆菌
  • 1篇大熊猫
  • 1篇性状
  • 1篇幼仔
  • 1篇声学
  • 1篇生产力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细菌
  • 1篇崎岖
  • 1篇签名
  • 1篇细菌种群
  • 1篇磷含量
  • 1篇内蒙古草
  • 1篇内蒙古草地
  • 1篇叫声
  • 1篇进化
  • 1篇景观
  • 1篇菌种群
  • 1篇焦磷酸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赵琳
  • 3篇张全国
  • 3篇张大勇
  • 1篇刘定震
  • 1篇徐冰
  • 1篇倪川

传媒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熊猫母兽可根据幼仔的尖叫声辨别自己的后代被引量:1
2023年
研究表明,群居哺乳动物具备通过叫声进行母幼识别的机制,而有关独栖动物的母幼识别机制鲜有研究。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典型的独栖动物,原始森林是保持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的大型古树提供的育幼巢穴对大熊猫幼仔的存活至关重要。但是,近年来大型古树因受人为干扰而急剧减少,致使野生成年雌性大熊猫活动领域的重叠增大,在育幼期产仔大熊猫母兽对育幼巢穴的利用产生了竞争。大熊猫幼仔的体重约为成年大熊猫的0.1%,幼仔需要母兽高度关怀才能存活和成长。叫声是0-45日龄大熊猫幼仔向其母兽传递生理需求或所处状态的主要方式。然而,母兽能否根据幼仔的叫声识别自己的后代,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以274条大熊猫幼仔的尖叫声为例,首先对其进行个体独特性分析,然后通过叫声回放以及母兽对所回放的两种叫声的行为反应,验证大熊猫母兽能否辨别出其亲生幼仔。结果发现,尖叫声的17个声学参数中有14个具有潜在的个体判别能力(PIC>1);进一步的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这17个声学参数,78.5%的尖叫声被正确分配到对应的幼仔;叫声回放实验的结果显示,母兽在行为上更倾向其亲生幼仔的尖叫声(P=0.008)。我们的结果表明尖叫声可以编码大熊猫幼仔的身份信息,且圈养大熊猫母兽通过该叫声能辨别亲生和非亲生后代。本研究结果为大熊猫的迁地保护和圈养大熊猫繁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工繁育大熊猫幼仔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赵琳程建斌曾文李果龚海兵张贵权刘定震
关键词:大熊猫幼仔叫声
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相关关系分析
2015年
以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在3个不同的空间尺度上采集土壤样品,探讨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内蒙古草地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很高,达到上千个实用分类单元(OTUs);分属14个门,其中放线菌、变形菌和酸杆菌相对多度之和达80%以上.细菌群落生物量(每克干土DNA条带数)介于2.91×108~4.28×109条·g-1.稀化处理后的细菌OTUs数目、香侬-威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分别为721.79~1 023.47、5.84~6.21和82.98~229.02.但是,土壤细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该模式与地理尺度无关.该结果暗示着该地区土壤细菌可能是中性或者近中性共存.
徐冰张全国卢函姝赵琳张大勇
关键词:土壤细菌生产力焦磷酸测序
同域培养下大肠杆菌氮、磷含量的进化趋异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9株具有不同进化背景的大肠杆菌构成5个短期可竞争共存的祖先配对,在限制氮、磷资源的环境下,对5个进化组下6个重复家系进行了约1 100世代的选择实验,考察了这些细菌在进化前后菌体氮、磷质量分数w的变化,并评估了这些性状的趋异程度.研究发现:后代细菌w(氮)的变动范围在13.1%~14.2%,而w(磷)为1.70%~1.95%;不同进化组内,细菌氮、磷含量改变的模式不同;同域后代细菌的趋异模式也并不相同.推测细菌进化本身可能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性状,连同生态相互作用一起,增加了结果的复杂性,需要在更精细的水平上寻找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赵琳倪川张全国张大勇
利用实验细菌种群的元素表型尝试构建适应性景观
2016年
适应性景观这一概念激发了进化生物学领域内的许多研究,它的性质对预测种群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研究预测了多种景观的形态,但能被实验数据支持的还很少,因为实验构建适应性景观非常困难.一些微生物实验进化研究通过分析种群进化的可重复性,间接推测了景观的崎岖性,但不能给出其拓扑结构的具体信息.本研究尝试将适合度数据映射到表型空间的办法来直接呈现适应性景观的形态.共使用9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肠杆菌株系作为祖先,对每个基因型建立6个重复家系,在一个限定养分的环境中对这54个种群进行了约1 100代的选择实验.在考察后代种群对选择环境响应(菌株的氮、磷质量分数w及适合度变化)的同时,利用进化断点处的实测数据信息,通过局域多项式回归拟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细菌元素表型的适应性景观.研究发现,不同菌株家系对相同的选择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大部分后代种群相比其祖先提高了适应性;适应性景观呈现崎岖多峰的形态.
赵琳张全国张大勇
关键词:大肠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