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何

作品数:22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肠癌
  • 10篇直肠
  • 9篇直肠癌
  • 8篇结直肠
  • 7篇肿瘤
  • 7篇结直肠癌
  • 5篇META分析
  • 4篇预后
  • 4篇手术
  • 4篇细胞
  • 4篇结肠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4篇肠肿瘤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肿瘤干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愈合

机构

  • 20篇川北医学院附...
  • 17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医学部

作者

  • 21篇周何
  • 16篇周彤
  • 11篇张广军
  • 5篇侯松林
  • 4篇陈小波
  • 4篇李雨
  • 3篇陈小波
  • 2篇李敬东
  • 2篇杨刚
  • 2篇周瑜
  • 1篇陈佳
  • 1篇陈佳
  • 1篇赵鑫
  • 1篇李伟男
  • 1篇刘作良
  • 1篇侯华芳
  • 1篇冷政伟
  • 1篇罗霞
  • 1篇熊永福
  • 1篇肖云峰

传媒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信息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五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吻合口漏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腘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数据采用优势比(OR)以及95%置信区间(95%CI)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4127例患者,其中262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漏,发生率6.348%。合并分析表明,4个影响因素可增加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包括男性(OR=2.43,95%CI:1.79~3.30,P<0.05);吻合口距肛缘距离≤7 cm(OR=1.57,95%CI:1.18~2.10,P<0.05);肿瘤直径≥5 cm(OR=0.39,95%CI:0.21~0.72,P<0.05);直线切割器钉仓数目≥3个(OR=0.46,95% CI:0.26~0.83,P<0.05)。而年龄、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新辅助化等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无关。结论男性、吻合口距肛缘距离≤7 cm、肿瘤直径≥5 cm和直线切割器钉仓数目≥3个是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李利发赵鑫徐双兰简华蓉张广军周何李雨周彤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肿瘤吻合口瘘META分析
基于SEER数据库的胃癌肝转移预后因素分析与预后模型构建被引量:14
2020年
背景与目的:胃癌其因具有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等特点而导致患者往往具有较差的临床预后,其中胃癌肝转移(GCLM)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对于GCLM的预后评价手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本研究利用SEER数据库分析GCL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风险因素,从而建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评估模型,以提升对患者个体化预后的评估能力。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2015年确诊的GC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纳入研究病例共2554例,按7:3比例随机分配为建模集(1790例)和验证集(764例),比较建模集与验证集中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差异,用Cox等比例回归模型与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别筛选出GCLM患者总体生存期(OS)与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建模集Cox或Fine-Gray风险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及AIC因素优化的结果,构建预测GCLM患者OS或CSS的列线图模型。最后,采用一致性指数、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估模型预测的可靠性。结果:建模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化疗、肿瘤分级、原发灶切除和原发灶数目是影响GCLM患者O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化疗、肿瘤分级、原发灶切除和原发灶数目是影响GCLM患者CS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指标分别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评价,预测OS与CSS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均明显高于AJCC-TNM分期系统(建模集:0.706 vs.0.560、0.670 vs.0.554;验证集:0.769 vs.0.534、0.744 vs.0.518),并且ROC曲线分析亦展示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最后,校正曲线分析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OS或CSS的生存率与实际观察值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GCLM患者OS和CSS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GCLM�
侯松林谢兴江彭强周国俊李利发周何周何张广军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预后
三种不同缝合线对腹壁手术切口愈合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缝合线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为促进腹壁手术切口的愈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41例行开腹手术患者按时间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3组,即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polydioxanonⅡsuture,PDSⅡ缝合线)组,采用PDSⅡ缝合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薇乔线组,采用抗菌薇乔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普通丝线组,采用普通丝线分层间断缝合腹壁切口。比较3组患者切口愈合质量。结果对于缝合时间而言,PDSⅡ缝合线组为(11.23±1.62)min,短于薇乔线组的(14.04±1.20)mi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2组的缝合时间均短于普通丝线组的(21.95±1.9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异反应、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方面,PDSⅡ缝合线组和薇乔线组均较普通丝线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SⅡ缝合线组与薇乔线组相比,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脂肪液化、积液方面,3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SⅡ缝合线和抗菌薇乔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排异反应、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李利发张井潇陈小波周瑜张广军周何李雨周彤
关键词:薇乔线腹部手术腹壁切口愈合质量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0例为对照组,以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70例为观察组,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较对照组(74.2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UCDAI评分分别为(7.76±1.03)分、(7.78±1.05)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4,P=0.455);治疗后,观察组UCDAI评分(3.28±0.34)分低于对照组的(5.40±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2,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可发挥积极治疗作用,有推广意义。
周何
关键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炎性因子
联合长链非编码RNA Lnc-cCSC1构建结直肠癌临床预后个体化模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CRC细胞干性相关长链非编码RNA1(CRC stem cell related lncRNA 1,Lnc-cCSC1)的表达及预后价值,并联合Lnc-cCSC1构建可个体化评估CRC预后风险的列线图。方法选取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74例CRC患者,其中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5例CRC患者作为实验组,川北医学院肝胆胰肠疾病研究所生物标本库的79例CRC患者标本作为验证组。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用于检测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cCSC1的表达,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得计量资料的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分析Lnc-cCSC1表达对患者总体生存的影响。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确定CR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列线图,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模型准确性,并与TNM分期系统比较预测效能。根据构建的nomogram模型将验证组79例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构建的nomogram模型评估CRC患者行根治术后临床预后效果。结果CRC组织中Lnc-cCSC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14.7±1.8)vs(6.5±1.6),(P<0.01)]。Lnc-cCSC1判断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10(P<0.01),最佳截断值为14.6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1%和64.4%。Lnc-cCSC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低表达患者更差(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nc-cCSC1、肿瘤原发部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和TNM分期是CRC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联合Lnc-cCSC1及临床病理因素构建列线图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的个体化评估准确性,其C-index为0.792。验证组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nomogram模型能够很好评估CRC患者行根治术后的�
黄徐建李敬东杨嘉琳李梦杨刚周何熊永福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列线图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对比研究性文献,检索时间为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术中情况:与OS组相比,L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SMD=–0.71,95%CI为(–1.12,–0.30),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SMD=–1.53,95%CI为(–2.28,–0.78),P<0.001]。(2)术后情况:与OS组比较,LS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SMD=–2.47,95%CI为(–3.24,–1.70),P<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SMD=–2.97,95%CI为(–4.32,–1.62),P<0.001]和住院时间[SMD=–1.68,95%CI为(–2.15,–1.21),P<0.001]均较短。(3)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各并发症发生率:与OS组比较,LS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OR=0.29,95%CI为(0.19,0.43),P<0.001]。与OS组比较,LS组患者的感染[OR=0.27,95%CI为(0.13,0.55),P<0.001]、腹腔积液[OR=0.36,95%CI为(0.13,1.00),P=0.049]、出血[OR=0.29,95%CI为(0.10,0.90),P=0.032]、肠梗阻[OR=0.34,95%CI为(0.13,0.90),P=0.030]、切口脂肪液化[OR=0.27,95%CI为(0.08,0.94),P=0.040]和切口裂开[OR=0.17,95%CI为(0.03,0.96),P=0.045]的发生率均较低(P<0.05),但2组患者的脾切除后发热[OR=0.41,95%CI为(0.13,1.27),P=0.123]、胰瘘[OR=0.40,95%CI为(0.06,2.63),P=0.343]、肝功能损害[OR=0.36,95%CI为(0.10,1.34),P=0.127]和血栓形成[OR=0.33,95%CI为(0.09,1.22),P=0.097]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有效加快其术后康复,因而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和有利的。
李利发侯松林陈小波刘带志张广军周何张井潇周彤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META分析
减张缝合技术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减张缝合技术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为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发表的有关减张缝合技术在腹部手术切口中应用的一次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了8篇文献,共2 001例患者,其中减张缝合组1 044例,常规缝合组95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减张缝合组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OR=0.40,95%CI:0.28-0.57,P〈0.05)、切口区皮下脂肪液化(OR=0.51,95%CI:0.37-0.69,P〈0.05)、切口疝(OR=0.11,95%CI:0.04-0.34,P〈0.05)、切口裂开(OR=0.13,95%CI:0.07-0.25,P〈0.05)及二期手术缝合(OR=0.16,95%CI:0.09-0.30,P〈0.05)的发生率,增加切口区皮肤局部坏死的发生率(OR=15.14,95%CI:2.79-82.08,P〈0.05),而对切口区皮下积血(OR=0.58,95%CI:0.30-1.13,P〉0.05)的发生没有影响。结论与常规缝合相比,减张缝合技术能降低切口感染、切口区皮下脂肪液化、切口疝、切口裂开和二期手术缝合的风险,增加切口区皮肤局部坏死的风险。
李利发周彤肖云峰张井潇张广军周何李雨
关键词:减张缝合腹部手术META分析
microRNA-92a调控PTEN表达影响结直肠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目的:结直肠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演进过程,基因表达异常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多中心研究表明,microRNA的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关系密切,是导致结直肠癌进展及侵袭转移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发现多种miR...
周何
关键词:结直肠癌PTEN细胞增殖
文献传递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对巨脾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与开腹脾切除术(OS)对巨脾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查找关于HALS和OS对巨脾患者临床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或非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再用Rev Man 5.3系统评价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阐述统计学结果。结果检索出有关文献258篇,最终纳入分析文献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HAL与OS比较,术中出血量[加权均数差(WMD)=-135.437(95%CI:-251.405,-19.469),P <0.05]、手术时间[WMD=41.097(95%CI:18.036,64.159),P <0.05]、术后肠道排气时间[WMD=0.927(95%CI:-1.401,-0.452),P <0.05]、术后住院时间[WMD=-2.557(95%CI:-3.200,-1.9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l^R=0.555(95%CI:0.289,1.06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巨脾患者的治疗中,HALS相较于OS而言,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早及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侯松林陈小波刘带志李孝琼周何李利发张广军周彤
关键词:手助腹腔镜巨脾脾切除术META分析
PTEN和Notch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PTEN和Notch1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研究PTEN和Notch1蛋白在52例直肠癌组织、20例正常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PTE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18/52),低于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90%(18/20),而Notch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2%(32/52),大于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15%(3/20)。二者表达均与淋巴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均为P<0.05)。根据相关分析PTEN和Notch1呈负相关(r=-0.505,P=0.000)。结论:在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PTEN的表达是直肠癌的发生起一定抑制作用,Notch1则可能对直肠癌的发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肖华旭张广军周何李雨莫春燕周彤
关键词:PTENNOTCH1直肠癌免疫组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