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皮病
  • 2篇皮肤
  • 2篇皮肤鳞状细胞
  • 2篇皮肤鳞状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鳞状细胞癌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硬皮病
  • 1篇硬皮病样
  • 1篇植物抗宿主病
  • 1篇色素沉着
  • 1篇嗜酸
  • 1篇嗜酸粒细胞
  • 1篇嗜酸粒细胞增...
  • 1篇嗜酸粒细胞增...
  • 1篇住院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向微
  • 5篇李慎秋
  • 4篇石小霞
  • 2篇曾芬
  • 1篇石晓霞

传媒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PC和β-caten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β-catenin、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prote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β-catenin和APC在CSCC发生、发展中...
向微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机制APC基因Β-CATENIN基因
Plk1和Rb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保罗样激酶1(Plk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Rb)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CSCC早期筛查提供重要线索,同时寻求治疗的新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CSCC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lk1和Rb的表达情况。结果在CSCC中Plk1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b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k1和Rb参与了CSCC的发生发展过程。
李慎秋曾芬李舒康石晓霞向微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PLK1RB
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1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深入了解1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规律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186例SLE患者的一般情况、皮肤黏膜表现、实验室检查等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狼疮活动患者发生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肾功能降低、抗双链脱氧核苷酸(抗dsDNA)阳性的比例高于狼疮未活动患者。结论:SLE是一个终身的,会危及生命的疾病,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及时合理的治疗,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李慎秋李舒康向微石小霞
关键词:红斑狼疮
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被引量:2
2015年
报告1例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男,37岁。全身褐色斑块、鳞屑2年,伴溃疡及瘙痒2个月余。患者2011年10月28日于该院行其胞姐HLA6/6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一的褐色斑块,部分融合成大片状,其上可见点片状脱屑,触之稍硬,另散在色素减退斑;双小腿及骶尾部散在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浅溃疡,基底稍红,表面少许渗液;趾甲及双手拇指指甲变薄萎缩,颜色发白,部分缺失;双侧颊黏膜轻度萎缩及变薄。左小腿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变薄,大片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局部裂隙形成,皮突大部分消失;真皮全层胶原纤维均一化变性,嗜伊红性增强,血管附属器明显减少。根据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诊断为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石小霞曾芬李舒康向微李慎秋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硬皮病样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病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主因全身出现褐色斑片、暗红色斑丘疹伴瘙瘁5年,于2015年3月就诊。5年前,患者右手掌划伤后出现黄豆大小的结节,有痛痒感,自行挤破后溢出少量脓液。之后全手掌出现明显红肿、疼痛,于当地医院(具体诊断不详)予消炎处理后,红肿消退,遗留小片暗红色斑块,明显瘙痒,无糜烂、渗出。4年前类似皮损逐渐增多,波及双手掌,瘙痒加剧。按湿疹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皮损减少,但未完全消退。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掌再次出现大片水肿性暗红斑、丘疹、斑丘疹及脓疱,并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成大片状,渐扩展至整个双前臂,瘙痒剧烈,尤以夜间、日晒及热环境中更甚,无触痛、发热、疲倦、关节肿痛、肌肉疼痛等不适。
向微石小霞李舒康李慎秋
关键词:色素沉着
混合型Rosai-Dorfman病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6年
报告1例混合型Rosai-Dorfman病。患儿男,12岁。因上眼睑皮下肿块1年,术后复发1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双侧上眼睑、腮部、颌下外侧皮下均可触及肿块,大小不规则,直径3~5 cm不等,质软,边界清,无压痛,表面皮肤完整。左颌下肿物组织病理检查:左颌下淋巴结良性病变,大部分组织细胞瘤样增生伴淋巴窦结构消失,部分增大的组织细胞胞质内可见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瘤样增生的组织细胞S-100蛋白(+)、CD163(+)、CD68(散在弱+)、CD1α(-)。诊断:混合型Rosai-Dorfman病。
石小霞向微李慎秋
关键词:ROSAI-DORFMAN病混合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