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5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LBCL组织中CD68、CD16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TAMs浸润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在公共数据库GSE31312、GSE10846基因表达数据集进行验证;利用ssGSEA方法探讨TAMs中M2型影响预后的潜在免疫生物学机制。结果95例DLBCL患者中,CD68^(+)TAMs低表达50例(52.6%),高表达45例(47.4%);CD163^(+)TAMs低表达和高表达分别为34例(35.8%)和61例(64.2%)。CD68^(+)TAMs浸润水平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AnnArbor分期、骨髓受侵相关(均P<0.05),而CD163^(+)TAMs浸润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LBCL组织中CD68^(+)TAMs、CD163^(+)TAMs高浸润与患者较短生存时间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LBCL组织中CD163^(+)TAMs高浸润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95,95%CI:1.126~6.455,P=0.026)。ssGSEA富集分析有6条免疫相关信号通路(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路、MHCⅠ类抗原呈递信号通路、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Treg分化信号通路、TCR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在M2型TAMs低浸润组显著富集(均P<0.05,FDR<0.25)。结论DLBCL组织中CD163^(+)TAMs高浸润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三线治疗仍疾病进展,然后采用达雷妥尤单抗和苯达莫司汀联合治疗。分别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标准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NCI-CTCAE)5.0版评估其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12例患者纳入分析,获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微小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3例,总缓解率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液学毒性,其中4例为Ⅲ~Ⅳ级;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肺炎;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在治疗复发/难治性伴继发性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有效性,且毒性作用可控,值得在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