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永强

作品数:56 被引量:29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7篇化学工程
  • 11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柴油
  • 17篇加氢
  • 15篇噻吩
  • 14篇催化
  • 12篇催化剂
  • 11篇二苯并
  • 11篇二苯并噻吩
  • 11篇苯并噻吩
  • 10篇加氢脱硫
  • 6篇裂化
  • 6篇硫化
  • 6篇催化裂化
  • 4篇电池
  • 4篇乙烯
  • 4篇离子
  • 4篇纳米
  • 4篇甲氧基
  • 4篇AL
  • 3篇丁醇
  • 3篇正丁醇

机构

  • 5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韩国庆北国立...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海油石化工...
  • 1篇中国华电集团...
  • 1篇石油大学(华...

作者

  • 56篇徐永强
  • 37篇刘晨光
  • 26篇商红岩
  • 13篇赵会吉
  • 11篇战风涛
  • 10篇赵瑞玉
  • 9篇殷长龙
  • 8篇吕志凤
  • 7篇李林
  • 5篇柴永明
  • 5篇苏贻勋
  • 4篇宋林花
  • 4篇刘宾
  • 4篇齐江
  • 3篇王海燕
  • 3篇姜翠玉
  • 3篇邢金仙
  • 3篇白锐
  • 2篇董晓芳
  • 2篇高强

传媒

  • 5篇石油炼制与化...
  • 5篇石油大学学报...
  • 4篇石油学报(石...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工业催化
  • 2篇应用化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Chines...
  • 2篇石油化工
  • 2篇炼油技术与工...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分子催化
  • 1篇精细化工
  • 1篇齐鲁石油化工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活性剂改性制备负载型聚苯乙烯磺酸催化剂
2024年
利用表面活性剂对硅胶载体改性可避免载体表面聚苯乙烯的团聚,进而通过磺化得到负载型有机磺酸固体酸催化剂,对所得催化剂进行比表面积检测(BET)、热重分析(TG)、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扫描电镜(SEM)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对催化剂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在柠檬酸三丁酯合成反应中的活性,探讨催化剂失活机制。结果表明: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的作用下,聚苯乙烯分子在硅胶表面得到有效地分散,有利于磺化过程的进行,磺酸基数量增加;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柠檬酸三丁酯收率可达88.1%;催化剂在连续使用6次后催化活性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所制备催化剂与树脂催化剂具有相同的失活原因,都是由磺酸基团的单独脱落所致,但前者磺酸基流失量要远小于后者。
高强高强张明锦邓晓明徐永强徐永强商红岩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聚苯乙烯固体酸柠檬酸三丁酯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及成效被引量:15
2007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机化学课程于2004年立项建设山东省精品课程,两年来课程建设初见成效。本文论述自立项以来,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采取的举措,提出的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
夏道宏姜翠玉战风涛吴伟项玉芝吕志凤宋林花徐永强张晓云商红岩王福杰张长英
关键词:有机化学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HNO_3处理和焙烧温度对Mo活性组分在碳纳米管载体表面分散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浓HNO3对碳纳米管(CNT)进行了表面修饰。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技术表征了表面修饰前、后碳纳米管的表面酸性。分别以未修饰和表面修饰后的碳纳米管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Mo/CNT催化剂。采用XRD技术探讨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和表面物种的影响,以及表面修饰对载体的负载能力和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表面酸性很弱,只有很少量的弱酸,但是通过HNO3处理后,碳纳米管的表面出现了明显的中强酸,并且随着酸化时间的延长,表面酸性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表面物种等有很大的影响。在500℃焙烧处理时,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而在260℃热处理时,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表面修饰大大提高了碳纳米管载体的负载能力,有助于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表面的高度分散。MoO3在未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的最大负载量低于6%(以MoO3计,质量分数);而经表面修饰后,碳纳米管对MoO3的负载能力明显提高,最大负载量超过了12%(质量分数)。
商红岩徐永强赵会吉刘晨光
关键词:HNO3焙烧温度MOXRDTPD
环烷酸在油品与萃取剂两相间表观分配比的研究
2003年
通过对乙醇溶液与直馏柴油体系、复合溶剂与直馏柴油体系、复合溶剂与减一线油体系的研究表明 ,尽管油品中的环烷酸为复杂混合物 ,但仍可以近似将其按单一溶质处理 ,用油品酸值代替环烷酸摩尔含量来计算环烷酸在油品与萃取剂间的表观分配比。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剂油比时的表观分配比为一稳定数值 ,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环烷酸在 95 %乙醇与直馏柴油间、复合溶剂与直馏柴油间、复合溶剂与减一线油间的表观分配比分别为 :2 .0± 0 .2 ,39± 3,15± 1.5。
徐永强商红岩战风涛吕志凤刘晨光
关键词:环烷酸油品萃取剂柴油
一种新型聚甲氧基二烷基醚锂电池电解液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聚合度聚甲氧基二烷基醚锂电池电解液,并进一步公开一种包含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以低聚合度的聚甲氧基二烷基醚制备锂离子电解液的有机溶剂,利用低聚合度的聚甲氧基二烷基醚...
商红岩苗蓝亓徐永强张君玉赵世栋邵家政
文献传递
二苯并噻吩在MoO_3/γ-Al_2O_3催化剂上的自发单层分散
2003年
二苯并噻吩(DBT)在80℃下,保持24h即可在催化剂表面发生自发单层分散,通过XRD分析测定其分散阈值为0 23gDBT gMoO3 γ Al2O3,大于经计算得出的0 15g g的平躺吸附密置单层分散容量,在排除实验误差后,推测DBT在MoO3 γ Al2O3表面存在通过硫原子的端连吸附,FT IR分析结果与上述推测相一致,分析认为DBT可能通过硫原子吸附在MoO3 γ Al2O3表面的酸中心上。
徐永强刘晨光
关键词:二苯并噻吩FT-IR吸附态酸中心加氢脱硫
一种用于FCC汽油预加氢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FCC汽油预加氢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是以氧化铝为载体,采用分步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Ni和Mo,制备蛋壳型的预硫化型选择性加氢催化剂Ni-Mo/Al<Sub>2</Sub>O<Sub>3</Sub>。本发...
柴永明刘宾刘晨光徐永强柳云骐殷长龙邢金仙
文献传递
炭负载Co-Mo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X射线衍射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 ,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 Mo/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 ,在一定的温度和空速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 ,柱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担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能力 ,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能很好地分散 ,因而只检测到部分活性组分很弱的衍射峰。在 12 0℃和 2 6 0℃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 ,没有发现含Co的物种和CoMoO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 ;5 0 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 。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表明 ,Co Mo/AC催化剂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o Mo/AC体系中 ,Co与Mo原子比为 0 .7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γ Al2 O3 负载的Co Mo催化剂 ;而Co与Mo原子比为 0 .2 ,0 .35和 0 .5的Co Mo/AC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却低于Co Mo/γ Al2 O3
商红岩徐永强刘晨光
关键词: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技术柴油DBT
用氧化-萃取法脱除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后的剩余硫化物被引量:28
2003年
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后的剩余硫化物主要为二苯并噻吩、4-甲基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为代表的多环芳香硫化物。研究用H_2O_2/甲酸体系氧化加氢后的柴油,并用有机溶剂萃取,除去二苯并噻吩类的氧化产物。试验发现,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萃取效果优于二甲亚砜、乙腈及甲醇。在50℃下氧化反应15min,氧化后用DMF以剂油比1:2萃取,柴油中硫质量分数可从665.5μg/g降至83.6μg/g,脱硫油收率94.0%,氧化剂可循环使用3次。氧化-萃取前后柴油的GC-FPD分析表明,柴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类完全脱除。柴油氧化产物的IR分析表明,DBT类硫化物的氧化产物为砜类。
战风涛吕志凤董晓芳徐永强
关键词: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裂化硫化物
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在Co-Mo/γ-Al_2O_3上加氢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研究了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在Co-Mo/γ-Al_2O_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产物分布及其可能的反应网络,并通过反应压力和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加氢脱硫反应的可能机理。研究发现,4,6-DMDBT在Co-Mo/γ-Al_2O_3上存在甲基位置转移的异构化反应,而4,6-DMDBT加氢脱硫反应通过直接氢解路径和加氢路径进行,其中加氢路径起主要作用。通过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二苯并噻吩(DBT)的对比试验表明,二苯并噻吩类加氢脱硫转化率4,6-DMDBT<4-MDBT
徐永强刘晨光
关键词:加氢脱硫反应机理柴油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