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波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演说
  • 1篇元年
  • 1篇政治
  • 1篇孙中山
  • 1篇主义
  • 1篇主政
  • 1篇自由经济
  • 1篇自由主义
  • 1篇校订
  • 1篇立国
  • 1篇民国
  • 1篇民国元年
  • 1篇民主
  • 1篇民主政治
  • 1篇经济平等
  • 1篇经济思路
  • 1篇互信
  • 1篇补遗

机构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李晓波
  • 2篇何卓恩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 4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马寅初全集》再补
2013年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一生著述宏富,现已整理出版《马寅初全集》,但仍不全。近有学人先后补遗多篇,但仍有遗漏。这里试再补遗10篇英文文献、1本专著、18篇专题文章、4则题词、2篇序言和3封书信。这些文献对于还原一个立体的马寅初和研究其经济思想有重要意义。同时,《马寅初全集》中的一些史实也需要校订,以恢复其历史原貌。
李晓波
关键词:补遗校订
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经济思路的变迁被引量:1
2013年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既有政治层面也有思想层面。从自由主义经济思路可以看出在思想领域这一关系的变化。20世纪最初的十多年,自由主义思想甫入国中,两主义的关系是外部的,自由主义经济思路问题尚未出现。随后的近四十年,自由主义将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价值纳入自己的经济路线,追求"政治民主,经济平等"。20世纪下半期自由主义残存于台湾地区,自由主义经济思路开始出现向自由经济转进的趋势,经济自由对于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起来,20世纪末大陆地区新出现的自由主义声音也出现了与这一趋势的共鸣。这一变迁有国内外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思想者角色和思想资源的原因。
何卓恩李晓波
关键词:自由主义经济平等自由经济民主政治
孙中山、梁启超民元入京演说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1912年8月和10月,孙中山和梁启超先后受袁世凯之邀进京有所"咨询",并在京中各界欢迎会上各发表十余天演说。这些演说的内容显示,在民国肇建之际,中国政治革新两大力量的领袖不仅在思想深层延续了既有的隐性共认价值,而且在路线层面显性地实现了彼此吸纳,形成了空前的关于新中国建设的意见共识。他们之间仍有一些具体见解的差异,但这些分歧与基本方面的共识相比无足轻重,而且也并不比各自阵营内部的分歧更大。这对于20世纪的中国来说,本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可惜由于积怨犹存,抚平积怨的动机和努力不够,加之情形各异的非自然主位心态以及种种复杂的外部因素和政局变化,最后机遇付诸东流。两派陷于你死我活的斗争,新国家危机四伏。
何卓恩李晓波
关键词:孙中山民国元年互信
马寅初与20世纪30年代的工农立国之争
2013年
20世纪30年代,思想界围绕中国应选择一条怎样的经济发展道路,即以工立国抑或以农立国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马寅初在这场论争中指出农业与工业在原料和市场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单纯重工或者重农都难免会有诸多条件的限制。他认为,根据农业生产边际收益递减、工业生产边际收益递增这个经济学法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重工才能让国家尽快富裕起来,但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在重工的同时必须重农,即工农并重。因为只有工农并重,才能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李晓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