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生长因子对骨骼形成及骨疾病的影响
- 2025年
-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在骨骼的生理和病理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性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组织的影响在组织工程及临床治疗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通过骨组织细胞和骨神经-血管耦合等途径调控骨形成的过程,同时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在骨相关疾病病理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以“神经生长因子,TrkA,骨,软骨”为中文检索词,以“Nerve growth factor,TrkA,NGF,bone,cartilage”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2 925篇文献。经过筛选后纳入116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综述。结果与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既可在骨、软骨、神经、血管等组织细胞中表达,又可作用于这些细胞发挥调控作用。通过多种分泌调控方式,神经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内部和骨、神经、血管组织间发挥信号传导作用。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骨形成及骨修复。神经生长因子介导的破骨细胞生成说明其对骨组织具有多向调控作用。同时,神经生长因子与多种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可能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对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是了解骨骼生理及病理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 魏鹤翔孙彬刘昊刘含强夏鹏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骨形成骨修复骨组织工程
-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拖出标本的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改良三角吻合(附视频)被引量:4
- 2019年
-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拖出式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改良三角吻合是一种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腔镜技术。标本经直肠前壁自肛门拖出,腹部无辅助伤口,创伤小,恢复快。
- 刘昊刘昊栾玉松王天宝王锡山田艳涛
- 关键词:肛管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 警惕“陷阱”,阑尾炎术后并发坏死性筋膜炎3例病例报告
- 2018年
- 患者1,女,46岁,因“右下腹部胀痛3d、发热1d”于2009年5月23日入院,查体示:患者表情痛苦,被动体位,体温38.5℃,血压104/57mmHg,心率94次/min,全腹压痛,以右下腹为著,反跳痛、肌紧张。辅助检查:WBC 14.2×10^9/L,NE%90.1%,Hb 123g/L;盆腔CT示阑尾增粗,周围气液积聚;初步诊断:“急性阑尾炎”,予以补液、抗感染治疗后急诊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术中探查见阑尾周围大量脓性积液,显露后见阑尾红肿,表面附白苔。
- 唐小欢陈超刘远达乔小放刘昊马志明朱甲明刘晶晶
-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病例报告术后并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周围抗感染治疗
- 甲状腺组织中miR-155的表达对桥本甲状腺炎癌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miR-155为新近发现的与免疫反应和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小RNA分子[1]。本研究通过研究HT、PTC、HT癌变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155表达差异情况,探讨其对HT癌变的诊断价值。
- 张超赵术涛刘昊宋晓光李新宇杜春梅王旭东
-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MIR-155甲状腺组织甲状腺恶性肿瘤正常甲状腺
- 胃小细胞癌的诊疗及发展现状
- 2015年
- 胃小细胞癌是胃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大约能占到胃恶性肿瘤的0.6%〔1〕。原发性胃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类似于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对化疗更加不敏感,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2〕。本文从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诊治胃小细胞癌提供参考。1病理胃小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形态可分为:
- 张超赵术涛刘昊宋晓光李新宇杜春梅王旭东
- 关键词:胃小细胞癌
-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手术应用单层缝合技术关闭共同开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6
- 2018年
-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全腹腔镜胃癌手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主要技术难点在于胃癌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后的消化道重建,国内只有少数中心常规开展该技术[1-3]。腹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可以简化消化道重建的步骤,但对于在处理闭合后共同开口方面还存在局限,可能引起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花费也较高。
- 刘天舟马志明刘昊刘晶晶唐小欢陈超朱甲明
-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消化道重建
- 残胃癌脐转移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者男,64岁,因“上腹痛1年,发现脐部肿物15 d”于2014年3月20日入院;患者40年前因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示:腹平坦,腹部正中见一长约15 cm手术瘢痕,脐部见-2.3 cm×1.3 cm大小肿物,上腹部伴有压痛;腹壁彩超示:脐部探及2.3 cm×1.3 cm的低回声团,边界不清,该光团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6 g/L,肝肾功能和尿常规正常,诊断为“脐部肿物”。术前留置胃管引出暗红色液体约20 ml,于3月24日行脐部肿物局部切除术,取脐部肿物梭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腹白线,从肿物上方进入腹腔,见腹腔有中等量腹水,吸出草绿色腹水约200 ml,继续探查,见脐部正常结构消失,未见与腹腔脏器相连,遂完整切除脐部肿物,见图1;因切口问题未探查残胃。术后病理示:脐部皮下见异型腺体,有分裂像,有黏液产生,形态符合腺癌,皮肤有累及,见图2a;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示:CEA (+)、CDX2(-)、CK20(-)、CK7(+)、Ki-67(阳性率50%),见图2b。随后即查胃部CT示胃壁增厚,见图3;后查PET-CT示残胃充盈欠佳,壁弥漫增厚,放射性不均匀增高,最大值介于3.8~5.7之间。予以复查胃镜,提示残胃癌,病理示中分化腺癌,见图4;免疫组化示:CDX2(-)、CEA (-),CK (AE1/AE3)(+)、Ki67(阳性率30%)、P53(+);肿瘤标志物CEA为6.62滋g/L, CA199为1565.4 kU/L,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为残胃癌脐转移。患者因自身因素拒绝行残胃癌根治术,予以XELOX";(奥沙利铂加希罗达)化疗,于化疗第3天呕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40 ml,排黑粪1次(约100 ml),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1 g/L,遂停止化疗,予以禁食水、止血、抑酸、抑酶、补液及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3d后止血确�
- 张超翟丽杰刘昊宋晓光李新宇杜春梅王旭东
- 关键词:残胃癌脐转移辅助性化疗对症支持治疗AE1/AE3中分化腺癌
- 儿童胃胃肠间质瘤伴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8年
- 胃肠间质瘤(g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肿瘤,儿童型胃肠间质瘤十分罕见,是一种恶性潜能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GIST的手段,由于其淋巴结转移率低,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但儿童胃肠间质瘤患者是否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有待商榷。儿童型患者愈后好于成人。
- 崔晓晗李汝东刘昊王旭东
- 关键词:间质瘤淋巴结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