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容
-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Ia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瘤病1例被引量:4
- 2017年
- 患者男,18岁,眼睑、四肢斑块、结节14年。母亲、弟弟及表姐血脂均升高,其弟弟及表姐合并有睑黄瘤;实验室检查示: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层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诊断:IIa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瘤病。
- 黄银浩陈永艳袁伟边可陈华徐小容龙航
- 关键词:黄瘤病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
- 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 2017年
-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20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潜伏梅毒组T-bet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显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性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潜伏梅毒组、显性梅毒组、正常对照组之间GATA-3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潜伏梅毒组T-bet/GATA-3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显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性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bet、GATA-3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RPR滴度之间无相关性(r_s=0.19,r_s=0.10,P均>0.05)。结论 T-bet/GATA-3表达失衡可能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与转录因子T-bet低表达有关。
- 边可雷微熊琦徐小容陈华吴璇陈永艳
- 关键词:潜伏梅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GATA-3
- 外阴浅表性基底细胞癌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女,76岁。右侧大阴唇暗红斑6年,黑色丘疹伴灼痛1年。皮肤科情况:右侧大阴唇散在分布较多针尖至粟粒大黑色丘疹,其下方见一约2cm×1cm大暗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界清,暗红斑上见多发针尖至粟粒大小黑色丘疹,融合成片,边缘呈线状隆起,表面可见点状糜烂、浅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见由基底样细胞构成的瘤团,瘤细胞团自表皮底部呈芽蕾状或不规则生长至真皮乳头层,瘤体多处与表皮相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真皮深层未见异常。诊断:浅表性基底细胞癌。
- 徐小容陈永艳陈华边可黄银浩袁伟
-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外阴
- 汗孔角化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6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四肢、臀部环状皮损15年。15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臀部出现数枚黄豆大小暗红色丘疹,轻微瘙痒,未予特殊处理。以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缓慢向周围扩展形成边界清楚的环状或不规则形斑块,部分皮损边缘堤状隆起,臀部皮损瘙痒明显。
- 徐小容陈永艳袁伟陈华边可
- 关键词:汗孔角化症文献复习红色丘疹皮损臀部四肢
- I型先天性厚甲症一例
- 2018年
-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指/趾甲增厚、变形和变色46年。患者出生时即被发现双手指甲、双足趾甲增厚、变形和变色,随着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6岁时足部反复起水疱、大疱,水疱破裂后伴疼痛。11岁时双侧掌跖皮肤增厚、角化和脱屑,冬季更为明显,且伴皲裂和疼痛,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未到医院就诊。家族中其哥哥有类似表现及症状,追问病史其爷爷奶奶系近亲结婚(表兄妹)。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徐小容熊琦曹碧兰
- 关键词:先天性厚甲症皮肤增厚自觉症状进行性加重医院就诊近亲结婚
- 瘤型麻风1例
- 2017年
- 患者男,42岁。躯干和四肢红色丘疹、结节伴轻微瘙痒2个月。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米粒大红色丘疹,自觉轻微瘙痒,无疼痛等不适。后丘疹逐渐增大并增多,蔓延到躯干,部分皮损形成结节,表面无明显鳞屑。多家医院以“湿疹”或“结节性痒疹”治疗(具体不详).
- 徐小容晏文
- 关键词:结节性痒疹麻风红色丘疹四肢瘙痒
- 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被引量:1
- 2015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右侧腰腹背部群集性水疱、血疱伴疼痛6d,全身散在分布丘疱疹、水疱4d。6d前患者右侧腰腹背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群集性水疱、血疱,伴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未予特殊治疗。4天前于头面部、躯干、双上肢出现散在丘疱疹、水疱,自觉轻微瘙痒,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不详,予中草药外敷治疗(具体不详),皮疹逐渐增多,遂就诊于我院,以泛发性带状疱疹收入院治疗。
- 陈华陈永艳边可徐小容
- 关键词:泛发性带状疱疹外敷治疗全身症状丘疱疹水疱花生米
- 外阴鲍温病1例
- 2017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1岁。右侧外阴皮损伴瘙痒5年。5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侧外阴出现2个黄豆大小暗红色皮损,伴轻微瘙痒,未予特殊处理。以后皮损逐渐扩大,瘙痒加重,搔抓后出现点状糜烂、渗出、结痂,伴疼痛。
- 黄银浩陈永艳袁伟陈华徐小容
- 关键词:瘙痒右侧
- 表现为蝶形红斑的寻常狼疮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女,57岁。面部红斑、斑块及结节伴瘙痒3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侧颊部出现红斑,呈蝶形分布,自觉瘙痒,日晒后皮损无明显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予口服雷公藤多苷和泼尼松,以及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1个月后红斑面积扩大累及整个面部,出现斑块及结节,自觉瘙痒,为进一步诊治,遂于2014年9月2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和咳嗽,无体重减轻。既往体健,否认面部外伤史,无结核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肺结核及麻风患者。
- 徐小容陈永艳陈华边可袁伟
- 关键词:寻常狼疮蝶形红斑
-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 IL-23 IL-10和TGF-β表达水平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通过检测尖锐湿疣(CA)初发和复发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CA发病及复发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50例CA患者分为初发组25例,复发组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7、IL-23、IL-10、TGF-β水平。结果 CA初发组、复发组IL-1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9.466±106.528)ng/L、(61.984±44.414)ng/L,正常对照组为(467.276±473.80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初发组、复发组IL-2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48.719±207.467)ng/L、(174.917±71.578)ng/L,正常对照组为(673.725±314.36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初发组、复发组IL-10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60.820±200.309)ng/L、(680.020±472.428)ng/L,正常对照组为(113.075±70.60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初发组、复发组TGF-β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 407.673±416.672)ng/L、(3 657.118±2 634.541)ng/L,正常对照组为(913.915±655.30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17、IL-23水平复发组低于初发组,IL-10、TGF-β水平复发组高于初发组,IL-17、IL-23、IL-10、TGF-β表达水平在CA的发病及复发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徐小容陈永艳
- 关键词:尖锐湿疣患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