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运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乙烯亚胺修饰纳米金基因载体制备及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制备聚乙烯亚胺修饰纳米金基因载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的表征参数和体外转染效率。方法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纳米金基因载体,用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Ac GFPN1)做报告基因,纳米基因载体可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结合质粒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吸收光谱,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表面电位(Zeta电位),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该基因载体与质粒DNA的结合稳定性,CCK-8实验检测聚乙烯亚胺修饰纳米金基因载体及DNA-纳米金复合物对HEK293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聚乙烯亚胺纳米基因载体介导pAcGFP-N1在体外培养的HEK293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转染效率。结果聚乙烯亚胺还原氯金酸可以得到带正电荷的纳米颗粒,呈单分散球形分布,其粒径为(12.3±3.3)nm。在pH=7.2时,Zeta电位为+(29.7±5.1)m V。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当纳米金/质粒DNA≥0.5时,质粒DNA可完全结合到纳米金表面。体外转染实验表明,聚乙烯亚胺修饰纳米金基因载体能介导pAcGFPN1转染HEK293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其转染效率可达25%。结论聚乙烯亚胺修饰纳米金是一种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转染效率高、对细胞毒性小等优势。
- 蒋家云邹孟达陈施瀚邓青松谭运华夏峰马宽生
-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纳米金基因载体转染
- 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1O年随访:单中心120例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对患者术后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120例肝转移患者RFA治疗62例,手术治疗58例。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RFA术后并发症较手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比24.1%,X2=4.512,P〈0.05)。转移癌直径〈4.0em者两组复发率及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比10.0%,X2=2.413,P〉0.05;X2=2.248,P〉0.05)。转移癌直径≥4.0em者复发率及1、3、5年生存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5%比26.3%,X2=4.992,P〈0.05;X2=4.370,P〈0.05)。至2014年5月108例患者获得为期7~81个月的随访,总体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分化程度、原发灶N分期、转移癌直径、转移癌类型、肝外转移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癌类型、转移癌直径、肝外转移及高CEA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14,2.560,1.964,1.998;95%CI:1.179—2.778,1.420—4.615,1.269—3.041,1.295~3.084;P〈0.05)。结论RFA适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临床病例选择应严格。转移癌类型、转移癌直径、肝外转移、高CEA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青兵蒋家云谭运华冯晓彬闫军夏峰李晓武马宽生别平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预后因素
- 多电极转换射频消融系统治疗肝脏肿瘤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临床使用多电极转换系统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经验,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在178次多电极转换系统射频消融治疗304个肿瘤,平均直径4.72 cm(2.2-10.4 cm);入组病人176例(134例男性和42例女性),平均年龄52.95岁(22-83岁),术后24 h或者48 h行肝脏超声造影或者肝脏增强CT检查,以评估是否完全消融和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04个肝脏肿瘤,多电极转换系统完全消融率为98.68%(300/304),一次性完全消融率为98.02%(298/304),176例肝脏肿瘤病人多电极转换系统总消融时间为2275 min,平均消融时间为(13.04±5.39)min,比单电极射频消融时间节约56.24%;入组的176例病人无住院死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2.35%.统计学单因素分析证实消融区最大直径与肿瘤类型、肿瘤数目、电极数量、肿瘤直径、起始功率和治疗时间均有关,与肿瘤直径和肿瘤数目呈正相关.结论 多电极转换系统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一次性消融率,相对较短的射频消融时间降低了麻醉风险和手术风险.
- 谭运华刘辉蒋家云王强马宽生别平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脏肿瘤有效性
- LncRNA RNU12上调热休克蛋白72抑制重组人TRAIL蛋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46~50℃时抑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蛋白促肝癌细胞凋亡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肝癌细胞亚致死性热温度模型,在不同温度(43、46、50℃)条件下分别处理10 min,Annexin-V/PI染色检测重组人TRAIL蛋白对肝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以常温37℃作为对照组。根据前期肝癌细胞Agilent Human lnc RNA+mRNA Array V4.0芯片表达谱数据,选定50℃时特异性高表达的LncRNA RNU12作为研究对象。构建LncRNA RNU12-sh RNA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MHCC97-H细胞。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前后不同温度组中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ncRNA RNU12慢病毒干扰载体对TRAIL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LncRNA RNU12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温度在43℃时促进重组人TRAIL蛋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功能,46~50℃时抑制重组人TRAIL蛋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功能。HSP72 mRNA在4个温度组中的表达均较干扰前明显降低(P<0.01);在蛋白水平,37、46、50℃组较干扰前显著降低(P<0.05)。转染后,46、50℃条件下TRAIL蛋白诱导MHCC97-H细胞凋亡分别上升7.36%、8.84%(P<0.01)。利用RNA-FISH技术确定50℃时LncRNA RNU12主要在MHCC97-H细胞细胞核中表达。结论 LncRNA RNU12在转录水平上调HSP72表达可能是46~50℃时抑制重组人TRAIL蛋白促肝癌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之一。
- 陈施翰邓青松蒋家云邹孟达谭运华马宽生
- 关键词:肝癌细胞凋亡长链非编码RNAHSP72
- 射频辅助的ALPPS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我们的初步经验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用射频消融术代替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中的肝脏离断(RALPPS),观察其在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8例预留剩余肝体积(FLR)不足(〈40%)合并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RALPPS,观察其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死亡率、手术时间、出血量、FLR变化情况及两期手术间隔时间)。结果 8例患者实施RALPPS手术后6例完成了二期手术,2例因术后并发症或肿瘤转移未完成二期手术。一期手术时间为(214.3±35.7)min,出血量为(218.8±113.2)m L;二期手术时间为(266.7±46.0)min及出血量为(501.7±224.5)m L。术前FLR百分比为(26.4±7.1)%,二期手术前FLR百分比为(46.2±4.6)%,增长率为35%~113%。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为(22.2±6.4)d。1例因二期手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及严重肺部感染死亡;7例患者获随访(11.6±2.0)个月(8~15个月)。2例未完成二期手术者于出院后3个月内死亡。完成二期手术者中3例出院后3~9个月肿瘤复发,辅以介入治疗,其中1例死亡;2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RALPPS治疗FLR不足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达到ALPPS同样的效果。
- 王强闫军冯晓彬陈耿李晓武夏锋谭运华蒋家云马宽生别平
- 关键词: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