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有效成分提取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痛经
  • 2篇蒸馏
  • 2篇痛经
  • 2篇牛膝
  • 2篇乌药
  • 2篇川牛膝
  • 1篇药组
  • 1篇双盲
  • 1篇双盲随机
  • 1篇双盲随机对照
  • 1篇双盲随机对照...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中药
  • 1篇中药组
  • 1篇中药组合物
  • 1篇注射液
  • 1篇莪术
  • 1篇流行性

机构

  • 5篇北京创立科创...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唐全红
  • 4篇和芳
  • 2篇郭银汉
  • 2篇金倩
  • 2篇周春莺
  • 1篇苑惠清
  • 1篇高柏丽
  • 1篇李磊
  • 1篇赵婷
  • 1篇边永君
  • 1篇屠志涛
  • 1篇苗青
  • 1篇史利卿
  • 1篇何迎春
  • 1篇龙友余
  • 1篇刘志国
  • 1篇赵静
  • 1篇刘新桥
  • 1篇厉将斌
  • 1篇胡镜清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2
2013年
目的 评价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36例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患者,按各试验中心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化,将患者分为金花清感颗粒高(44例)、低剂量组(45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给予金花清感颗粒10 g/次, 3次/天;金花清感颗粒5 g/次加金花清感颗粒模拟剂5 g/次, 3次/天;金花清感颗粒模拟剂10 g/次, 3次/天。疗程均为5天。评价三组间退热时间及退热率、中医证候疗效、流感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率、单项症状疗效、咽分泌物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高剂量组中位退热时间为32.8 h(95%CI:22.5~41.0 h),低剂量组为26.0 h(95 %CI:14.5~36.5 h),对照组为39.5 h(95%CI:29.0~46.0 h),低剂量组中位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1)。低剂量组治疗3天后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66.7%)高于对照组(38.3%),有效率优于高剂量组(P=0.043)。低剂量组治疗5天后痊愈率(42.2%)高于高剂量组(25.0%,P=0.026)及对照组(14.9%,P=0.002);低剂量组显效率(86.7%)高于对照组(55.3%,P=0.001)。高剂量组疗效与低剂量组疗效近似,在部分疗效指标方面略差。三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安全、有效,临床常规剂量为其适合剂量。
李国勤赵静屠志涛厉将斌刘清泉史利卿苗青苑惠清刘新桥龙友余刘志国赵婷李磊唐全红何迎春边永君胡镜清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随机对照研究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主要包括:川芎、延胡索、乌药(炮制)乙醇回流提取,收集滤液,滤渣另器收集;当归乙醇渗漉,收集漉液,滤渣另器收集;香附、莪术水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蒸...
唐了平郭银汉金倩和芳周春莺唐全红
文献传递
康儿灵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建立康儿灵颗粒(刺五加、白术、莲子、六神曲、茯苓,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刺五加、白术、莲子、胡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橙皮苷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分别检出刺五加、白术、莲子、胡黄连;橙皮苷在0.0692~0.69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2%,RSD为1.1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的控制康儿灵颗粒的质量。
和芳唐全红胡玉霞高柏丽
关键词:橙皮苷TLCHPLC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主要包括:川芎、延胡索、乌药(炮制)乙醇回流提取,收集滤液,滤渣另器收集;当归乙醇渗漉,收集漉液,滤渣另器收集;香附、莪术水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蒸...
唐了平郭银汉金倩和芳周春莺唐全红
文献传递
参麦注射液安全性文献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年1月~2010年11月有关参麦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和不良反应的文献,统计1 655篇文献用药原因、不良反应(ADR)发生后主要临床表现等情况。结果:发现有11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ADR类型以变态反应为主(53.38%),且速发型较多(0~30min内的发生率为31.6%),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气促、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多汗、面部苍白、皮疹等。结论:建议临床使用时应辨证施治,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且应密切观察用药前30min内的反应,避免导致严重后果。生产企业也应注重优化制备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潘飞唐全红和芳王荣荣纪蕾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