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自旋标记
  • 2篇腰椎
  • 2篇腰椎功能
  • 2篇影像
  • 2篇支气管
  • 2篇数对
  • 2篇气管
  • 2篇自旋标记
  • 2篇后循环
  • 2篇后循环脑梗死
  • 2篇ASL
  • 2篇DTI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重构
  • 1篇多层螺旋CT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王娟
  • 8篇郭龙军
  • 2篇程尉新
  • 2篇朱立
  • 1篇贺文

传媒

  • 3篇影像科学与光...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7
  • 2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TI成像技术评价帕金森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帕金森病(P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效能。方法 :收集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诊断为P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人群及PD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各60例作为对照组。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3组人群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估。3组人群均接受DTI检测,并测量异性分数值(FA)和平均扩散率(MD)。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one-way ANOVA),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则采用LSD方法,DTI对于PD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A和MD值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丘脑、黑质以及尾状核头FA值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群和PD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其余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患者所有部位MD值与健康人群和PD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丘脑、黑质以及尾状核头FA值对于P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诊断价值,AUC值分别为0.762、0.834、0.709,且P<0.05;丘脑(r=0.538,P=0.002)、黑质(r=0.624,P<0.001)、尾状核头(r=0.559,P=0.001)的FA值与患者认知功能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DTI成像技术对于PD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且丘脑、黑质以及尾状核头FA值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有相关性。
滕佳岐秦丹郭玥陈玉昆王娟温齐平刘景新郭龙军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
后循环脑梗死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血管病变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分析病变部位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22例临床资料,均采用MRI、MRA诊断病变部位。将患者依照出血分段标准分为近段组、中段组、远段组、混合组。依照NIHSS评分对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评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一般疾病等。记录患者临床表现。结果患者多存在多种临床症状,包括言语不清、构音障碍、头晕、运动障碍、肢体无力等。脑梗死部位在中段发生率最高,为40.2%,其次是远段。头颅MRI诊断显示,91例(74.6%)单病灶梗死。31例(25.4%)多病灶梗死。所有患者均行MRA诊断,24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众多,包括生化指标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血管狭窄-闭塞是后循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重度血管狭窄-闭塞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大于8分患者血管狭窄闭塞发生率(80.0%)显著高于低于4分患者(13.6%)(P<0.05)。结论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梗死部位多在远端,发生与血管重度闭塞有关,临床症状严重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血管病变。
滕佳岐郭龙军王娟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影像学临床症状血管狭窄
基于磁共振影像技术评价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影像技术评价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康复治疗组(康复治疗组,n=30)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影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磁共振影像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0.0%(21/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激活频率、激活体积、ADCavg值、FA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激活频率、激活体积、ADCavg值、FA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患者的激活频率、激活体积、ADCavg值、FA值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磁共振影像技术评价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价值高。
郭龙军藤家岐王娟冯国洋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梗死
后循环缺血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7年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三大原因之一,发病率逐年提高,对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后循环缺血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后循环缺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主要综述后循环缺血研究现状。1后循环解剖后循环系统属于锥-基底动脉系统,包括双侧椎动脉、基地动脉等,供血区域包括脑干、丘脑、小脑等,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之间存在重要血管分支,包括小脑上动脉、
滕佳岐王娟郭龙军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后循环脑梗死迟发性脑水肿椎动脉夹层
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4日至2014年8月20日期间收治的60例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昏迷患者,分为应用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其基础上给予应用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应用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43.00%),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应用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4.12±2.10)d优于对照组(9.21±3.13)d,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应用组的肺啰音消失时间(8.54±2.87)d优于对照组(14.98±3.21)d,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好,症状改善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王娟刘自双程尉新朱立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MRI参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的评估价值及与JOA、VAS评分相关性被引量:59
2021年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60例,分为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患者均行MRI检查,比较3组的MRI参数,包括髓核(NP)区、纤维环(AF)区T2值。检测比较发现,3组LDH患者NP区、AF区T2值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腰椎功能评分(JOA)呈正相关,与腰部疼痛评分(VAS)呈负相关(P<0.05)。NP区、AF区T2值联合鉴别轻中度、中重度椎间盘退变程度的AUC大于各指标单一鉴别,具有较高评估效能。因此,MRI参数评估LDH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方面具有良好价值,可为临床明确患者病情提供重要参考。
冯国洋郭龙军王娟李昌鹿梦岩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腰部疼痛
伴严重全血细胞减少的黏质沙雷菌败血症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黏质沙雷菌败血症伴严重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23例黏质沙雷菌败血症伴严重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药敏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分析。结果果绝大多数黏质沙雷菌败血症患者对头孢三代、氨基糖苷类药物与西司他丁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不敏感且提前使用抗生素患者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后使用抗生素患者,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进行药敏试验培养,并选用高效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促进黏质沙雷菌败血症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王娟刘自双程尉新朱立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
左肺上叶静脉解剖分型MSCT评价及临床应用
2022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健康人左肺上叶肺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分型,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例肺无异常胸部CT影像资料,通过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获得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图,统计各静脉分型出现率;重建5 mm轴位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图,辨识对应各分型。结果左肺上叶静脉根据共干情况不同可分为:V_(1+2)型,V_(2+3)型,及V_(1+2a)V_(2+3bc)型,其出现率分别为69%(138/200)、17.5%(35/200)、13.5%(27/200)。其特点为:V_(1+2)为V_(1)与V_(2)共干,其各自发出属支相互无联系;V_(2+3)型中V_(2)与V_(3)共干,V_(1)与V_(2+3)分别汇入左上肺静脉干;V_(1+2a)V_(2+3bc)型,此型主要是V_(2)变异较大。左肺上叶舌段静脉V_(4)、V_(5)共干时,其属支各自无联系,V_(4)存在与V_(3b)共干的情况,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引流特点。结论左肺上叶因舌段的存在,其静脉分型更为复杂,MSCT所得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图结合5 mm轴位MIP图可清楚显示肺静脉解剖分型,作为其解剖识别常规手段。
王娟郭龙军滕佳岐贺文
关键词:左肺上叶静脉引流支气管多层螺旋CT
基于CT评估脑出血征象和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血肿增大及软化灶的价值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选取30例脑出血血肿增大患者为血肿增大组,另选30例脑出血无血肿增大患者为无血肿增大组,均行脑CT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肿增大的相关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血肿增大及软化灶的效能。结果显示,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与血肿增大显著相关(P<0.05);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不规则、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联合预测血肿增大、出现软化灶的AUC值均高于任一单一参数预测。本研究结果可证实,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不规则、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等CT征象和定量参数与血肿增大及软化灶形成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便于指导临床完善治疗方案。
王娟郭龙军李昌冯国洋鹿梦岩
关键词:CT脑出血血肿体积
CT检查参数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及与疗效、腰椎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选取我院60例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探究CT检查参数对LSS的诊断价值及与疗效、腰椎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研究组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椎管矢径、椎管横径、侧隐窝矢径、侧隐窝角小于对照组(P<0.05);CT各参数联合诊断LSS的AUC值大于任一参数单独诊断;疗效优良患者术后3个月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椎管矢径、侧隐窝矢径、侧隐窝角大于治疗前及非优良患者(P<0.05);经偏相关性分析发现,CT检查参数与疗效显著相关(P<0.05)。说明LSS疗效、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与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椎管矢径等关系密切,CT检查对指导临床完善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鹿梦岩冯国洋郭龙军王娟李昌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功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