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DR5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的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损伤.其病发突然,危害大,常可危及生命,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尤其我国的心肌梗死病人年龄逾...
- 马凡尼王耀辉王明丽陈希祝伟娜蒋易楠马远方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凋亡TUNEL
- 两种通气状态下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心肌梗死因其日益增长的发病率及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动物模型是研究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验证等的首要选择.大鼠因为体型较大,操作方便,目前被普遍采用.通常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是在呼吸机辅助下的机械通气法,但此法在气管切开过程中会引起气管堵塞、出血、甚至拉断以及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1].笔者在大量实践基础上,采用自然通气的方法,通过有效掌握开胸时间、结扎时间以及开关胸腔次数,在不损伤大鼠气管的情况下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为验证2种方法的优缺点,现就2种方法的建模效果进行比较,实验证明自然通气法较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而改良的自然通气法更适用于慢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 王明丽祝伟娜陈希刘瑞敏王耀辉
- 关键词:机械通气大鼠模型
- sDR5‑Fc融合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sDR5‑Fc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辅助治疗药物的应用。本发明的sDR5‑Fc抗体融合蛋白是将DR5胞外区182个氨基酸同人抗体Fc片段连接制备而成。经实验证实,本发明的sDR5‑Fc抗...
- 马远方王耀辉张海龙王明丽张军刘广超李淑莲顿国庆胡延忠祝伟娜
- 文献传递
- 大鼠心肌细胞自噬H9C2/GFP-LC3稳定株的构建
- 2016年
- 摘要目的:在大鼠心肌细胞H9C2(2—1)中建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微管相关蛋白3(GFP-LC3)的稳定细胞株,为研究心肌细胞自噬提供合适的细胞模型。方法:将表达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微管相关蛋白3的质粒(pEGFP-LC3)瞬时转染人胚肾一293T细胞(HEk293T),通过荧光观察和免疫印迹对质粒进行鉴定;将质粒用同样的方法转染H9C2(2-1)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GFP-LC3的细胞株,通过观察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GFP-LC3在H9C2中的表达;稳定细胞株在缺氧1h复氧0、6、12、48h和60h的模型中,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在细胞质中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内源性LC3的变化;确定荧光及内源性LC3的高表达时相,用3-甲基腺嘌呤(3MA)进行自噬抑制后观察荧光及内源性LC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荧光观察和免疫印迹检测到GFP-LC3在H9C2中的表达,成功建立了表达GFP-LC3的H9C2稳定株;筛选出荧光及内源性LC3的高表达时相为缺氧1h复氧48h,在此模型中,GFP-LC3在细胞质中聚集成点状,内源性LC3表达显著升高,细胞经3MA处理后点状聚集减少,内源性LC3表达减弱。结论:成功建立了过表达GFP-LC3的H9C2稳定株,该细胞株为研究心肌细胞自噬奠定了基础。
- 王明丽祝伟娜樊梦雅刘璋楠王耀辉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 密度梯度离心法同时分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改良的同时分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以建立良好的原代心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研究模型。无菌状态下取Wistar乳鼠(出生不超过2天)心室,用II型胶原酶消化,控制消化时间及次数、搅拌速度、离心次数和速度等,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心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继而用0.2%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波形蛋白(Vimenti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分别用于鉴定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纯度。结果显示,本方法5次分离的心肌细胞平均存活率达92%,纯度达95%以上,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见贴壁自发搏动;成纤维细胞平均存活率达96%,纯度达94%。本方法能同时获得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很高的产量、存活率及纯度,且操作简便,耗时短,重复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可满足各种后续实验要求。
- 陈希许瑞蒋易楠祝伟娜王耀辉
- 关键词: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
- 低氧工作站建立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模型被引量:1
- 2016年
- 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多伴有细胞缺氧,进而引起细胞损伤,影响心正常生理功能.体外心肌细胞缺氧模型能够较好排除神经、体液等因素及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对缺氧性心肌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为探讨如何保护缺氧心肌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建立体外细胞缺氧模型是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该类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多种缺血缺氧性疾病中均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包括物理法缺氧模型和化学法缺氧模型.如何更好地模拟体内真实缺氧环境,建立更加稳定、理想的缺氧模型,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 许瑞陈希蒋易楠祝伟娜王耀辉
- 关键词:原代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工作站缺氧性心肌损伤缺血缺氧性疾病
- sDR5-Fc融合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sDR5-Fc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辅助治疗药物的应用。本发明的sDR5-Fc抗体融合蛋白是将DR5胞外区182个氨基酸同人抗体Fc片段连接制备而成。经实验证实,本发明的sDR5-Fc抗...
- 马远方王耀辉张海龙王明丽张军刘广超李淑莲顿国庆胡延忠祝伟娜
- 文献传递
- sDR5-Fc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临床治疗AMI主要是梗死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溶栓(尿激酶、链激酶等)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A),以减小梗死范围,挽救因氧气和能量供应不足而...
- 祝伟娜
- 关键词:炎性损伤心肌纤维化免疫印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