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尚为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脓毒
  • 6篇脓毒症
  • 3篇脓毒症大鼠
  • 3篇清热
  • 3篇清热解毒
  • 3篇清热解毒方
  • 3篇解毒
  • 3篇解毒方
  • 3篇病原
  • 2篇原体
  • 2篇病原体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患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治疗
  • 1篇电泳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药效学观察

机构

  • 4篇天津市南开医...
  • 4篇天津中西医结...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医药科...

作者

  • 8篇吴尚为
  • 6篇李东华
  • 6篇刘洪斌
  • 5篇刘大全
  • 4篇高巧营
  • 2篇宗春辉
  • 1篇张辰
  • 1篇邹富胜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清热解毒方与益生菌联合治疗大鼠脓毒症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和益生菌联合治疗脓毒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健康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抗生素组、益生菌组、清热解毒方中药组及清热解毒方和益生菌联合治疗组,对大鼠腹水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大鼠腹水和血液中细菌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其腹水中大肠杆菌检出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63.6%,血液中大肠杆菌检出率94.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21.1%。与模型组比较,单纯中药组和单纯益生菌组治疗后细菌检出率和数量均有所降低(P<0.05)。与单纯用药组比较,联合治疗组上述细菌检出率和数量进一步降低(均P<0.05)。结论:脓毒症模型大鼠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清热解毒方和益生菌联合使用可协同抑制其主要致病菌。
高巧营刘大全吴尚为李东华刘洪斌
关键词:脓毒症清热解毒方益生菌致病菌
清热解毒方药对脓毒症大鼠治疗效果的微生物学证实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有发病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其原因与脓毒症发病机制不明及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有关。本研究中使用的清热解毒方(南大黄、黄芩、白头翁、败酱草组成)源自金匮泻心汤,主要用来治疗化脓性阑
吴尚为刘洪斌李东华高巧营刘大全
文献传递
清热解毒方通过下调肠道水通道蛋白治疗脓毒症大鼠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治疗脓毒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清热解毒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24,12,6 g·kg-1,ig),均1次/d,连续3 d给药。记录各组大鼠死亡情况,并以传统细菌培养法对大鼠标本进行细菌定量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AQP)2和AQP8,同时应用血清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模型组病死率56%,且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该组大鼠腹水、淋巴结与血液细菌阳性率和细菌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明显升高;高剂量组大鼠病死率降低,血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且AQP2和AQP8表达与脓毒症模型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下降,且对中药剂量有依赖性,同时淋巴结与血标本细菌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清热解毒方可通过下调AQPs表达而发挥泻下功能,减少脓毒症大鼠细菌易位治疗脓毒症。
高巧营刘大全吴尚为李东华刘洪斌
关键词:清热解毒方脓毒症细菌易位水通道蛋白
益生剂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2013年
目的:观察益生剂对脓毒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给予益生剂治疗后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同时对腹水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在脓毒症动物腹水和血液中大量繁殖,治疗组细菌则含量明显减少。结论:条件致病菌是脓毒症大鼠的主要致病菌,益生剂可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对脓毒症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刘大全高巧营刘洪斌李东华吴尚为
关键词:脓毒症病原体
清热解毒方治疗大鼠实验性脓毒症的药效学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GJD)对脓毒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细菌学方面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脓毒症模型组和GJD治疗组(生药24 g.kg-1),给予清热解毒方治疗后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同时使用细菌培养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腹水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学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在脓毒症模型组动物腹水和血液中大量繁殖,在治疗组中上述细菌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条件致病菌是脓毒症模型大鼠的主要致病菌,GJD可以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对脓毒症起到治疗作用。
刘大全高巧营吴尚为李东华刘洪斌
关键词:脓毒症清热解毒方病原体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与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2013年
急性胰腺炎最早的病变起源于胰腺腺泡细胞。腺泡细胞内酶原颗粒过早地被激活、腺泡细胞坏死并启动固有免疫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对转归至关重要。关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有许多学说,其中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学说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该学说的提出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宗春辉刘洪斌吴尚为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
胆囊结石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谱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主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特征。方法:对胆囊结石60例,非胆囊结石66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胆囊、结石和胆汁样本分别行细菌学培养,对主要检出菌做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126例患者共检出88株病原菌,排在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在结石组和非结石组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它们分属不同的型别。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感染可能参与了胆囊结石的形成。
宗春辉吴尚为张辰李东华刘洪斌
关键词:胆囊结石分子流行病学脉冲场凝胶电泳
脓毒症状态下机体免疫抑制发生机制被引量:14
2015年
脓毒症是机体针对病原体感染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机体发生脓毒症时,会同时存在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两种状态,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和相互制约决定了疾病的发展程度及预后。在传统脓毒症发病机制的基础之上,免疫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单核细胞、T细胞在脓毒症状态下会发生数量的增减和功能的改变,细胞表面及内部相关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水平也会随病情的发展而变化,总体表现出免疫抑制状态。本文对脓毒症状态下的机体免疫抑制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为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
刘大全邹富胜李东华吴尚为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抑制免疫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