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4篇肝炎肝硬化
  • 4篇肝硬化
  • 3篇造血
  • 3篇乳酸脱氢酶
  • 2篇铁缺乏
  • 2篇贫血
  • 2篇细胞
  • 2篇骨髓
  • 2篇病态造血
  • 1篇蛋白
  • 1篇断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ALT
  • 1篇血细胞
  • 1篇隐形
  • 1篇育龄
  • 1篇育龄妇女
  • 1篇早期诊断指标
  • 1篇早期诊治

机构

  • 7篇北京军区天津...

作者

  • 7篇徐和福
  • 7篇景晔
  • 7篇杨辉
  • 5篇陆光生
  • 4篇陈银海
  • 3篇宋丽萍
  • 3篇周英杰
  • 2篇白玉
  • 1篇王莉
  • 1篇王华

传媒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慢性肾衰贫血与骨髓无效造血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骨髓无效造血血液系统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不同病期慢性肾衰未透析患者22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检测;94例尿毒症患者同时进行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检测,23例尿毒症患者同时进行骨髓造血微环境、三系血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并对骨髓CFU-F、CFU-E及CFU-GM三系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骨髓三系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骨髓造血微环境损害、三系祖细胞生成减少、三系血细胞形态学异常,三系血细胞数减少与贫血、出血、感染相一致,其程度随肾功能减退而加重。结论慢性肾衰血液系统改变与骨髓无效造血呈正相关,且随病情进行性加重而不可逆转。
景晔徐和福陆光生周英杰陈银海杨辉
关键词:慢性肾衰骨髓无效造血
育龄妇女铁缺乏早期诊治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育龄妇女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早期诊断及防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不同妊娠期妇女及非妊娠期育龄妇女进行血红蛋白(Hb)、MCV、RDW及血清铁蛋白(SF)等检测。结果妊娠早期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期患病率分别为27.97%、24.78%及11.99%;妊娠中期分别为31.19%、28.99%及17.92%;妊娠晚期分别为34.93%、30.82%及21.66%;产后期分别为29.10%、21.98%及40.97%;非妊娠期分别为23.11%、21.76%及6.55%。不同育龄妇女铁缺乏患病率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产后期>妊娠晚期>妊娠中期>妊娠早期>非妊娠期妇女。结论 MCV及RDW可做为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方法,补铁治疗RDW恢复至正常为停止铁治疗的金标准。
景晔徐和福陈银海周英杰白玉杨辉
关键词:育龄妇女铁缺乏缺铁性贫血
肝炎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指标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对肾功能影响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现代传染病学》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选择1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24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6.5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丁型肝炎肝硬化1例,终末期(死亡组)33例。其中代偿期98例(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1.5岁。进行肝功能、血液生物化学检测,分析不同病期、血液系统、肝功能改变及并发症对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Urea)、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不同病期血液检测均显示,随病情进展,β2-MG、LDH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7,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Ure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0例血液检查,肝炎肝硬化贫血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和血小板减少组β2-MG、LDH、Cr及Urea水平与其各自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系血细胞减少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9,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按ALT、AST、AST/ALT比值、甲脂蛋白(AFP)变化分组,其升高组与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Cr及Urea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恶化,血清β2-MG、LDH、Cr、Ure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在肝炎肝硬化病期中检测β2-MG、Urea、Cr、LDH变化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与病情轻重和疾病转归密切相关,是预测肝肾病情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景晔陆光生徐和福宋丽萍杨辉王华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肾功能Β2-微球蛋白肌酐
肝炎肝硬化病态造血与脾功能相关性研究
:探讨肝炎肝硬化病态造血与脾功能互相影响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320例代偿期及代偿肝炎肝硬化脾肿大组与无脾肿大组及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外周血细胞及血清LDH活性检测,并随机对26例脾肿...
陆光生景晔徐和福杨辉宋丽萍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病态造血脾功能乳酸脱氢酶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铁缺乏症早期防治指标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应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2个参数探讨194693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期患病率及其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天津地区按学龄前组、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大学生组、成年人组、老年人组共194693例。应用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中的MCV及RDW水平,对部分铁缺乏症进行药物干预对照.并同时检查部分人群血清铁蛋白(SF)及骨髓铁染色作为对照。结果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期男、女患病率分别为:学龄前组60.00%和59.99%、24.97%和25.97%、9.98%和10.36%;小学生组62.27%和62.33%、22.44%和22.99%、10.99%和12.25%;中学生组34.52%和44.52%、15.98%和27.46%、8.72%和14.98%;大学生组17-35%和38.86%、11.99%和20.51%、0.90%和6.66%;成年人组15.00%和44.72%、8.74%和17.00%、9.52%和18.00%;老年人组40.00%和44.20%、19.94%和19.97%、14.11%和25.57%。补充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2~3个月恢复,MCV4~5个月恢复,RDW6~9个月恢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铁缺乏的患病率: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期.说明隐性缺铁已成为营养性铁缺乏的主要问题。学龄前儿童、女性及老年人是铁缺乏的高发人群。结论应用MCV及RDW2个参数可早期发现隐性铁缺乏人群.早期补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是一种简单、快捷、实用的隐性缺铁的筛查指标.特别适用于大样本人群体检及普查。
景晔陆光生徐和福周英杰白玉陈银海杨辉
关键词:铁缺乏症
肝炎肝硬化骨髓祖细胞变化与血清ALT及LDH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骨髓祖细胞变化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各13例,共26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26 ~ 58岁,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31 ~ 52岁,平均年龄39岁。进行骨髓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粒-单系祖细胞(CFU-GM)及成纤维祖细胞(CFU-F)体外培养,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LDH检测。结果 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CFU-E、CFU-GM及CFU-F集落生长率两组比较[(33.21 ± 24.85) × 10^4、(49.38 ± 26.21) × 10^5、(30.98 ± 15.44) × 10^5 vs (9.74 ± 6.85) × 10^4、(31.42 ± 11.78) × 10^5、(21.06 ± 10.47) × 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系祖细胞减少组A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而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b降低组LDH水平明显高于Hb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性粒细胞降低组LD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检测LDH活性对判断肝炎肝硬化骨髓祖细胞生长程度及监测其预后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
景晔徐和福陆光生宋丽萍杨辉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祖细胞乳酸脱氢酶
肝炎肝硬化外周血细胞变化与乳酸脱氢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变化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骨髓病态造血、早期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27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肝炎肝硬化LDH水平与外周血三系血细胞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89,P<0.05),而与网织红细胞增高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5),与预后不良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LDH升高可以作为早期病态造血的客观指标,是早期防治及判断预后的依据。
景晔陈银海徐和福杨辉王莉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病态造血乳酸脱氢酶血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