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素英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市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外斜
  • 2篇外斜视
  • 2篇斜视
  • 2篇后徙
  • 2篇后徙术
  • 2篇间歇性外斜
  • 2篇间歇性外斜视
  • 1篇单抗
  • 1篇单眼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性
  • 1篇新生血管性青...
  • 1篇血管
  • 1篇眼外科
  • 1篇眼外科手术
  • 1篇视敏度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光
  • 1篇视网膜光凝
  • 1篇视网膜光凝术

机构

  • 4篇安阳地区医院
  • 4篇安阳市眼科医...

作者

  • 4篇慕同禄
  • 4篇秦素英
  • 1篇李翯
  • 1篇张红霞
  • 1篇李松涛
  • 1篇王瑞
  • 1篇霍永军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单眼一退一截术(unilateral recess-resection,R&R)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BLR-rec)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治疗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89例,其中49例行单眼退截手术,40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1、6mo,1、2a时立体视功能及斜视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1、6mo,1、2a手术成功率、斜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成功率随着时间推移均不断降低。术后1d^2a,R&R组外斜漂移量为12.10$5.74PD,BLR-rec组外斜漂移量为7.78$4.21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R&R组较BLR-rec组更易引起外斜回退。两组患者近立体视均显著提高,两组组间近立体视提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30,P=0.210)。结论:BLR-rec术远期稳定性优于R&R术。
秦素英慕同禄朱东兰芳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
雷珠单抗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手术期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对虹膜新生血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013-01/2014-01收治于安阳市眼科医院药物不能控制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治疗前后虹膜新生血管、眼压及视力变化。结果:玻璃体内注药后7d,36例(94.74%)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2例(5.26%)虹膜细小血管全部消退,残留少许粗大血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mo,所有病例虹膜新生血管均消退;术后3mo,8例(21.05%)虹膜新生血管再次出现,行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术后6mo,所有患者均未见虹膜新生血管。注药前平均眼压为42.82±10.29mmHg,注药后5d为39.13±9.71mmHg,注药前后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q=2.65,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wk,1、3、6mo,眼压分别为10.53±1.81、10.11±1.73、11.29±2.49、12.58±3.01mmHg,与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q=23.15、23.46、22.61、21.68,均P<0.01)。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wk,1、3、6mo患者眼压与注药后5d相比有统计学意义(q=20.51、20.81、19.96、19.04,均P<0.01)。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率为73.68%。随访6mo,24例(63.16%)视力较术前提高,14例(36.84%)视力保持不变。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围手术期应用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可有效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疗效安全肯定。
秦素英慕同禄王瑞李松涛张红霞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皱缩综合征病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皱缩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减少白内障术后囊袋皱缩综合征提供可靠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028例(1242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观察患者视力、前囊口形态及直径、IOL位置及形态。结果 1242眼中19眼发生囊袋皱缩综合征,发生率1.53%。19眼中发生时间在术后3个月内者15眼(78.95%),术中未行前囊膜抛光16眼(84.21%),撕囊口直径过小(≤5 mm)16眼(84.21%),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15眼(78.95%),合并全身或眼部疾病10眼(52.63%),术后炎症反应重8眼(42.11%)。囊袋皱缩综合征可引起视力下降、远视漂移。结论白内障术中撕囊口直径过小、前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残留是术后发生囊袋皱缩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合并全身或眼部疾病、术后炎症反应均是发生囊袋皱缩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术中大小适宜的环形撕囊、前囊膜下环周晶状体上皮细胞清除抛光可有效预防囊袋皱缩综合征的发生。
秦素英兰芳毋艳君霍永军慕同禄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
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评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行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治疗的CI-IXT患者64例(128眼)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BLRc组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c)组,每组各32例(64眼),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远近斜视度差(NDD)、NDD改善量、手术成功率和立体视、屈光状态、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旋转斜视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S-BLRc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2.84±3.32)三棱镜度(PD)、视近斜视度(-7.32±7.81)PD及NDD(5.07±5.91)PD较术前(-27.53±7.51)、(-38.84±8.85)及(11.37±3.82)PD均下降(t=31.41、44.78、10.31,均P<0.01);BLRc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2.62±3.43)PD、视近斜视度(-9.26±5.95)PD及NDD(6.81±7.33)PD较术前(-26.45±8.61)、(-37.75±7.80)及(11.12±3.94)均下降(t=30.29、42.10、7.20,均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N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1.58、-0.89,P=0.157、0.112、0.376)。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远斜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63);S-BLRc组的视近斜视度和NDD值均小于BL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60,P=0.006、0.011)。术后6个月,S-BLRc组的NDD改善量为(6.25±6.20)PD,BLRc组为(4.37±5.24)PD,S-BLRc组较BLRc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18)。术后6个月S-BLRc组的成功率为84.38%(27/32),高于BLRc组53.13%(17/32)。两组患者的术后立体视均改善,未出现旋转斜视,屈光状态、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无明显变化。结论S-BLRc可有效降低CI-IXT患者NDD,其手术成功率、NDD的改善均优于BLRc。
秦素英李翯慕同禄张朝政
关键词:外斜视视敏度眼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