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军
- 作品数:4 被引量:102H指数:3
- 供职机构: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体中拟除虫菊酯残留被引量:43
- 2005年
- 建立了水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检测方法。水样用C18固相萃取碟富集吸附水样中待测组分,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5 +5 )洗脱;DB - 5MS毛细管柱分离,全扫描scan定性确认,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定量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同时分离测定水体中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6种农残组分的基体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9 37%~10 3 4 %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 6 6 %~13 2 % ,水样浓缩2 5 0 0倍的最低检测限为0 0 0 16~0 0 0 5 5 μg/L 该方法与《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 0 0 1年版执行的国标法相比,有机溶剂用量少,样品萃取容量大,极大地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 陈剑刚朱克先张亦庸范晓军谭爱军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拟除虫菊酯固相萃取
- 应用大麦杆控制原水蓝藻生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蓝藻对饮水安全有潜在威胁,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很难除去。华南某地原水水塘多年来受到以假鱼腥藻类为主的蓝藻水华影响,尽管曾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清除,但都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因此需要寻求长期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大麦杆在控制淡水藻类生长方面具有一定功效,且对环境无明显负面影响。为了解大麦杆对华南某地蓝藻,特别是假鱼腥藻类生长的影响,探讨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发挥抑藻作用所需时间和效果,为原水蓝藻控制措施的采取提供科学依据,自从2005年3月起至2005年7月,选用2个沉淀池作对比实验,实验池投入g·m-3的大麦杆,对照池不加大麦杆。研究表明大麦杆对原水中假鱼腥藻类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该地气候条件下,最少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大麦杆才开始产生控藻作用。
- 梁倩华章群范晓军张亦庸吴伟健韩博平
- 关键词:控藻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水中氨基甲酸酯被引量:51
- 2005年
-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研究了水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水样用固相萃取富集净化,环己烷+乙酸乙酯(1+1)洗脱;以甲醇-10 mmol/L乙酸铵为梯度流动相,Symmetry C18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选择质子化氨基甲酸酯分子离子[M+H]+为定量离子进行MS测定.结果表明,6种氨基甲酸酯组分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3.5%~89.8%;相对标准偏差为4.50%~12.6%;水样浓缩至1/2500后的检出限为0.8~3.2 ng/L.本法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度,完全能满足水中痕量氨基甲酸酯农残的高灵敏分析.
- 陈剑刚赵倩铃连宗衍王月娜范晓军谭爱军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水污染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
- UV消毒用于楼宇水箱水质控制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结合实验室和现场的试验研究,探讨了UV消毒用于控制入户端——楼宇水箱水质的前景和问题。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剂量为10mJ/cm2的UV照射,对HPC和E.coli能达到3log(99.9%)左右的灭活率。实际应用中UV消毒适用于微生物学指标较差、余氯很低的水箱,同时也出现了UV光强明显下降、紫外线照射促进余氯衰减等问题。
- 张琳刘文君梁佳慧吴伟健范晓军
- 关键词:UV消毒光强余氯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