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天亮

作品数:13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宝鸡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5篇椎骨
  • 5篇脱位
  • 5篇下颈椎
  • 5篇下颈椎骨折
  • 5篇下颈椎骨折脱...
  • 5篇颈椎
  • 5篇颈椎骨
  • 5篇颈椎骨折
  • 5篇颈椎骨折脱位
  • 5篇脊髓
  • 5篇脊髓损伤
  • 5篇骨折脱位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3篇脊柱
  • 2篇动脉
  • 2篇压缩性
  • 2篇植骨
  • 2篇手术方式

机构

  • 13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汉中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兰天亮
  • 9篇刘勇
  • 8篇陈长春
  • 7篇李文龙
  • 6篇高浩
  • 3篇公伟
  • 2篇张国华
  • 2篇任海霞
  • 2篇张锦
  • 1篇刘刚义
  • 1篇郑煜
  • 1篇邵川强
  • 1篇杨红梅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FNA-Ⅱ与PFLCP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Ⅱ)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9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采用PFNA-Ⅱ内固定(PFNA-Ⅱ固定组),47例患者采用PFLCP内固定(PFLCP固定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23±4.26)个月。PFNA-Ⅱ固定组在手术时间(f=24.88,P〈0.01)、术中失血量(t=77.72,P〈0.01)、术后下地时间(t=14.73,P〈0.01)及相关并发症(x2=4.44,P〈0.05)方面均优于PFLCP固定组,而在骨折愈合时间(t=1.82,P〉0.05)及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x2=1.15,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Ⅱ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尤其适合高龄不稳定型患者。
赵春成刘勇高浩李文龙陈长春兰天亮邵川强魏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年我院收治脊柱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疼痛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5%(2/40),低于对照组的15%(6/40)(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过程当中,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兰天亮郑煜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三种手术方式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2年6月根据损伤情况分别对11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行脊髓减压,恢复颈椎序列、生理曲度并植骨融合内固定,其中36例前路手术,28例后路手术,5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18例,B级23例,C级34例,D级41例。对平均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手术各组内术前、术后Cobbe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术前Cobbe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JOA评分,联合组分别与前路组或后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路组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有效果,应根据具体伤情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最大限度恢复颈椎序列,解除脊髓前后方压迫并使损伤节段牢靠固定,为脊髓恢复创造条件。
刘勇张国华兰天亮李文龙赵春成任海霞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椎体内植骨加后路钉棒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68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减压,钉棒内固定,伤椎内植同种异体骨在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屈曲压缩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复位、钉棒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入同种异体骨粒,比较术后3周与术前伤椎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2月与术前伤椎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结果:术后经6-18月随访,平均12月,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2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月。术后3周及术后12月与术前伤椎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周与术后12月伤椎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伤椎内植骨加后路钉棒固定在恢复椎体高度,加强伤椎前柱抗压能力,促进植骨愈合,避免远期并发症方面疗效确切。
刘勇李文龙兰天亮陈长春赵春成高浩
关键词:骨移植骨质疏松性骨折
胫前肌肌腱劈开转位在治疗马蹄内翻足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胫前肌肌腱劈开转位术在治疗马蹄内翻足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2年,采用胫前肌肌腱劈开转位配合跟腱延长或其他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马蹄内翻足患者18例,均为单足手术,其中5例患者为先天性,13例患者为后...
康彦忠赵春成陈长春张锦公伟兰天亮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疗效
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10例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行脊髓减压、复位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根据伤情采用一期前路40例(前路组)、后路22例(后路组)及前后路联合48例(前后联合组)。术前Frankel分级:A级12例,B级17例,c级30例,D级38例,E级13例。比较三组术后平均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植骨均在术后4.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术中无血管、神经、食管、硬脊膜损伤。术后无假关节、骨不连、骨吸收发生,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三组术后平均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联合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15.8±3.7)分比(13.8±5.6)、(14.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同时实现解锁复位、椎管减压以及牢固的颈椎前后柱重建,为脊髓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理想术式。但其手术风险较大,应根据患者具体伤情慎重选择。
刘勇兰天亮高浩陈长春李文龙公伟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脊柱融合术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急性脊髓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对比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处理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急性脊髓损伤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组36例实施前路手术,B组44例实施后路手术,C组30例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Cobb角、椎体水平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C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JOA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A、B组(P<0.05);在术后随访过程中,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更好地恢复颈椎解剖结构,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李文龙陈长春高浩兰天亮刘勇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疗效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8
2015年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的36例手足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30例,女6例;年龄21~50岁,平均32.6岁。缺损部位:21例足部软组织缺损均为足背远端1/3皮肤缺损;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中,8例手背皮肤缺损、肌腱外露,3例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手掌皮肤缺损、肌腱外露。缺损面积为3.0cm×2.0cm~8.5cm×4.0cm;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3.0cm~10.0cm×5.0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8h,平均12.8h。其中29例以肌皮穿支动脉为蒂,7例以肌间隙穿支动脉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末次随访时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21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评定功能,36例患者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结果3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无色素沉着,质地、外观及耐磨性良好。末次随访时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21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评定:评分为80—98分,平均90.6分;36例患者采用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25例为S3~S4,9例为s2,2例为S1。供区肢体均无瘢痕挛缩及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不损伤下肢主要动脉,供区损伤小,可直接缝合或植皮,是修复手部及足背远端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刘勇康彦忠李文龙兰天亮赵春成刘刚义
关键词:外科皮瓣软组织缺损
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下颈椎是机体极易受到外伤的一个部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也是骨科极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能引发高位截瘫[1]。有研究表明,男性的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发病率高出女性大约5倍,常由于工矿事故、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所导致[2]。
兰天亮刘勇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高位截瘫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OVC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康复,对照组采用普通水泥注入椎体内,观察组采用高粘度水泥注入椎体内。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Cobb角水平、Oswestry脊柱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收集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椎体后缘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obb角度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较之于普通水泥椎体成形术对患者椎体结构恢复效果更好,术后水泥渗漏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殷向辉刘瑞兰天亮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