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萌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儿童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胆红素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黄疸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血细胞
  • 1篇亚群
  • 1篇氧合
  • 1篇益生菌
  • 1篇增多症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照射

机构

  • 6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6篇王萌
  • 3篇宋庆
  • 3篇王旭东
  • 2篇高云
  • 2篇何水波
  • 2篇高云磊
  • 2篇张然
  • 2篇闫新欣
  • 1篇张磊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效果分析
2023年
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效果。方法 对照组用蓝光照射治疗,采用专业仪器为患儿进行照射治疗,观察组用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治疗,主要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分析单纯蓝光照射与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治疗的各种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治疗的效果显著。
刘芳王萌孙丽聪钱冰涛宋庆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益生菌黄疸指数胆红素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UNC13D基因突变3例病例总结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LH)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3例于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家族性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UNC13D基因突变)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随访,结合文献分析。结果3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LH),多器官受累,多脏器损伤,化疗和对症治疗后,3例均存在UNC13D基因突变,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2023年6月1日,排异反应已控制。结论诊断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儿童,建议尽早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的筛查,明确病因,有助于病因治疗。
钱冰涛王萌王泽芯罗荣牡宋庆
关键词:儿童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实践路径实施中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被引量:4
2020年
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017年美国死于心脏骤停的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5%[1]。及时心肺复苏,争取恢复自主循环,保护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功能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2]。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是近年出现的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新技术,总存活率约29%,神经功能预后好于常规心肺复苏[3-4]。
张磊王萌王旭东
关键词:适应证禁忌证
康莱特注射液在预防恶性肿瘤伴发肺部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在预防恶性肿瘤伴发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18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康莱特治疗组73例,对照组10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变化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康莱特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P<0.05),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是58.9%、16.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CRP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CD3+、CD4+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升高,NK细胞活性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预防肺部感染能力,此能力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的。
闫新欣何水波张然高云高云磊王萌王旭东
关键词:康莱特肺部感染恶性肿瘤免疫功能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临床发病特点,比较EBV-IM患儿感染EBV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为EBV-IM患儿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EBV感染IM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9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EBV-DNA的拷贝数将全血EBV-DNA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Pandas”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E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淋巴亚群的变化是否有差异。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25例治疗前后淋巴亚群的变化是否有差异。结果94例患儿中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咽扁桃体炎典型三联征症状,共74例,占78.2%。病初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64例(68.0%),异型淋巴细胞<10%30例(32.0%)。根据入院时EBV-DNA的拷贝数10^(3)将全血EBV-DNA分为(拷贝数>10^(3))阳性组36例和(拷贝数<10^(3))阴性组58例,EBV-DNA分为阳性组36例和阴性组58例,EBV-DNA阳性组CD3、CD8、CD4绝对值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NK绝对值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例治疗1周后CD8、NK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入院时,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CD3、B细胞绝对值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IM患儿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EBV细胞内复制活动性有关。E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CD8+T细胞明显增多,在免疫防御中有关键作用。EBV病毒感染患儿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I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期间患儿对淋巴细胞亚群复查,有助于判断其免疫功能恢复情况。
钱冰涛汤殿维刘海涛毕淑英刘芳王萌宋庆
关键词: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亚群儿童
老年泌尿系结石320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泌尿系结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65岁以上老年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资料,统计上尿路结石及下尿路结石的比例,男女发生比例,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结果肾结石166例(51.9%),输尿管结石124例(38.8%),膀胱结石27例(8.4%),尿道结石3例(0.9%)。上下尿路结石比例为9∶1;男女比例为3.7∶1。52例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其中28例(53.8%)患者长期留置尿管,252例男性患者中有165例(65.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102例并发泌尿系感染(31.8%);其中12例发生菌血症,22例出现活动性尿血;10例患者因疼痛剧烈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结论饮水少、高盐高脂高糖饮食、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留置尿管可增加泌尿系结石发生;老年泌尿系结石可合并泌尿系感染、活动性出血、疼痛可诱发急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闫新欣张然高云磊何水波高云王萌王旭东
关键词:老年泌尿系结石卧床留置尿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