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北辰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北辰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造影
  • 3篇冠脉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血小板
  • 2篇造影术
  • 2篇术后
  • 2篇他汀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冠状动脉造影
  • 2篇冠状血管

机构

  • 13篇天津市北辰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13篇刘军
  • 4篇周志兰
  • 2篇韩凤波
  • 2篇郑彬彬
  • 2篇贾志
  • 1篇刘超英
  • 1篇彭丽萍
  • 1篇李晓辕
  • 1篇李焱
  • 1篇赵虹
  • 1篇付莹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天津医药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窦性心律维持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12、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治疗6、12、18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IJ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97±1.77)mm与(39.39±1.41)mm;t=1.097,P〉0.05],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5±0.15)mg/L与(2.38±0.11)mg/L;t=17.810,P〈0.05];与治疗12个月后LA[(39.64±1.53)mm]、CRP[(2.02±0.13)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5、27.353,P均〈0.05);与治疗18个月后LA[(40.11±1.87)mm]、CRP[(1.98±0.12)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6、29.390,P均〈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L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45±1.26)mm与(38.91±1.15)mm;t=1.843,P〉0.05],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0.29)mg/L与(1.81±0.19)mg/L;t=17.370,P〈0.05];与治疗12个月后LA[(37.45±1.50)mm]、CRP[(1.52±0.14)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80、23.680,P均〈0.05);与治疗18个月后LA[(36.42±1.63)mm]、CRP[(1.33±0.11)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24、28.520,P均〈0.05)。两组治疗后6、12、18个月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18个月LA、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能够明显减小左心房内径并能显著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
韩凤波刘军周志兰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胺碘酮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脑出血一例报告
2011年
1病例报告患者女,67岁。主因间断心前区疼痛3年余,加重3d,于2010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多于较重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疼痛,疼痛呈烧灼样并伴有咽喉部紧缩感,偶有肩背部放射痛,无大汗,经休息5~10min后多可缓解,未服药治疗。
付莹王辉刘军霍立巍李焱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脑出血病例报告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以及对U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UAP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可靠,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周志兰刘军
关键词:心绞痛氯吡格雷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2014年
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经股动脉径路相比,经桡动脉径路优势更明显,更低的并发症,更高的成功率,更短的住院时间,使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门诊化成为现实。
刘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门诊
冠心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Gensini积分来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5%为A组、5%0.05)。各组Gensini积分分别为180.2±12.3、264.4±15.7、357.5±18.6和421.4±21.2,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经Newman-Keulsi法检验,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和评价指标。
周志兰刘军赵虹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清FGF-23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132例,依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91例)。另根据患者血清FGF-23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FGF-23高表达组和FGF-23低表达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房内径(LA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FGF-23的水平。结果 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持续性AF比例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升高(P<0.05);持续性AF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过高均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FGF-23、LAD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95%CI:0.681~0.859)、0.743(95%CI:0.651~0.836)、0.828(95%CI:0.752~0.904)。FGF-23高表达组(FGF-23≥224.42μg/L,56例)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FGF-23低表达组(FGF-23<224.42μg/L,7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64%vs. 21.05%,χ^(2)=8.379,P<0.05)。结论 血清FGF-23过高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且其对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霍立巍刘军郑彬彬毕学娜
关键词:心房颤动复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射频消融术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48例ACS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7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A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B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心电图变化情况和MACE(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以上指标均下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的MACE发生率为2. 70%,B组为12. 16%,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ACS的急诊介入治疗中加用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降低其MACE发生率,可推广。
刘军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214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HRPR组和LRPR组。检测血小板表面Ⅱb/Ⅲa(PAC-1)及P^(-)选择素(CD62p)的水平。随访1年统计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HRPR组PAC-1^(+)/CD62p^(+)、PAC-1^(-)/CD62p+、PAC-1^(+)/CD62p^(-)血小板水平高于LRPR组(P<0.05)。血小板聚集率水平与PAC-1^(+)/CD62p^(+)、PAC-1^(+)/CD62p-呈正相关(P<0.05)。PAC-1预先孵育血小板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抗CD62p抗体预先孵育血小板后,血小板聚集率并无明显变化(P>0.05)。HRPR组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LRPR组(P<0.05)。结论NSTEMI患者PCI术后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有关,与P-选择素无关,HRPR可增加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
刘军贾志霍立巍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P-选择素缺血事件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研究进展探究被引量:6
2019年
冠心病的致病原因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改变,若持续病变,则会形成硬化斑块,进而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在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的作用不容忽视。临床认为,炎症反应能够作为冠心病病变过程中的应答性反应,其在病情早期可保护冠状动脉不受到过度损伤,若损伤持续发展,则会加重炎症反应,加快斑块的形成速度。C反应蛋白是具有代表性的炎症标志物,其能够反映出冠心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能够评估冠心病的疾病程度,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就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旨在为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程度和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刘军
关键词:C反应蛋白冠心病
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16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82例,采用单腔心脏起搏器)和试验组(82例,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CI均高于治疗前,LAD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LVEF、CI均高于对照组,LA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刘杰刘军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双腔心脏起搏器心功能生命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