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金湖县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治疗转移性肾癌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初步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8例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0~63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例,右肾4例。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中,伴肺部转移4例,胸壁转移2例,腹膜后转移1例,腰大肌转移1例,脊柱转移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出院后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续治疗,定期复查CT以观察转移灶变化。4例口服舒尼替尼50 mg 1次/d,服药4周停2周;4例口服索拉菲尼400 mg 2次/d,持续用药。4例胸壁、腹膜后和腰大肌等软组织转移患者接受局部碘粒子植入治疗,另4例脊柱转移者接受局部病灶手术治疗。随访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用转移灶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3~20个月,平均9个月。在病灶接受碘粒子植入治疗后,行胸部CT复查评价疗效,其中3例患者转移灶萎缩变小,1例较植入前无明显变化。4例脊柱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疼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结论: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运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刘平刘平常磊徐铧杰朱俊栋朱俊栋刘守勇苗陈岿秦超
- 关键词:转移性肾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睾丸白膜下切除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
- 2011年
- 目的比较白膜下切除与阴囊内切除睾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4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手术去势治疗。其中,20例行睾丸白膜下切除,22例行阴囊内睾丸全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及其疗效。结果与阴囊内切除相比,睾丸白膜下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仿,但是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术后1个月血清睾酮均能达到去势水平。结论白膜下切除睾丸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 刘平丁顺国孙奎松
- 关键词:睾丸切除术前列腺癌
- 二次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T2a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二次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T2a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收治的97例T2a期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组(A组,55例)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组(B组,42例)。A组患者采用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灌注治疗,B组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感染率、漏尿率、远处转移率等方面的差异。根据术前膀胱CT以及术后病理进行肿瘤分期。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失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漏尿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a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二次电切+膀胱灌注治疗可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降低复发率,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刘平韩从辉史振铎
-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屈他维林、中药排石饮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究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屈他维林、中药排石饮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金湖县中医院收治的10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ESWL组,n=51)与联合治疗组(CT组,n=52)。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ESWL组患者进行治疗,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屈他维林、中药排石饮对CT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结石排净的时间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的评分。结果:与ESWL组患者相比,CT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术后其结石排净的时间更短,治疗后其GQOLI-74评分更高,P<0.05。结论: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屈他维林、中药排石饮治疗输尿管结石能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结石排净的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 丁顺国刘平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屈他维林输尿管结石
- 经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了解经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输尿管结石分成两组:31例实验组选经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31例对照组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结石清除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37.68±3.57)min,与对照组(56.69±6.60)min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选经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效果显著。
- 丁顺国刘平
- 关键词:输尿管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
- 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管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3±3.6)m L明显少于对照组(43.3±6.6)m L;观察组手术时间(45.3±8.6)min、住院时间(6.3±2.6)d、膀胱冲洗时间(15.3±6.6)min、留置导管时间(2.3±0.6)d,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78.3±10.6)min、住院时间(13.3±3.6)d、膀胱冲洗时间(35.3±8.6)min、留置导管时间(5.3±1.6)d,其复发率3.33%和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6.67%和并发症发生率33.3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比,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更为显著,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手术出血量较少,大大缩短治疗的时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刘平
- 关键词: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电切术浅表性膀胱癌临床疗效
- 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2003年3月~2009年5月,我院对530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行包皮环切术,使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252例,间断缝合法278例,本文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
- 刘平丁顺国孙奎松
-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连续缝合法间断缝合法包皮过长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