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文

作品数:34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降水
  • 5篇气候
  • 4篇热带
  • 3篇登陆热带气旋
  • 3篇年代际
  • 3篇派比安
  • 3篇气旋
  • 3篇热带气旋
  • 3篇主分量
  • 3篇环流
  • 3篇季风
  • 3篇厄尔尼诺
  • 2篇东亚冬季风
  • 2篇冬季风
  • 2篇因子场
  • 2篇台风
  • 2篇涛动
  • 2篇气候场
  • 2篇热含量
  • 2篇周期

机构

  • 17篇中山大学
  • 15篇香港城市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气象局广...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云南省气候中...
  • 2篇广东省环境污...
  • 2篇澳门地球物理...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昌卫星发射...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澳门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4篇周文
  • 13篇陈创买
  • 5篇简裕庚
  • 3篇晏红明
  • 3篇袁金南
  • 3篇李崇银
  • 3篇蔡信德
  • 2篇仇荣亮
  • 2篇刘钦燕
  • 2篇杨秀虹
  • 2篇王诗忠
  • 2篇梁嘉静
  • 2篇郑德娟
  • 2篇温之平
  • 2篇林庆祺
  • 1篇杨辉
  • 1篇蒋光达
  • 1篇俞永强
  • 1篇李超
  • 1篇陈月娟

传媒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热带地理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人民珠江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八次全国动...
  • 1篇2008年度...
  • 1篇第35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及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提出一种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气候场的预测变成对该场主分量的预测。提取对气候场变化有重要影响的500 hPa高度、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和全球海平面气压等含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因子场的前若干个含高信息量的优质主分量因子。通过相关筛选和双重检验逐步回归,建立气候场的主分量的预测方程,由此就建立气候场与多个因子场之间的联系,但是模型却仍然保持着两个场相关的特点。根据气候场的特征向量的近似不变性,将其与主分量配合进行反算,从而得到气候场的预测。以广东汛期降水预测作为试验例子,计算了它的主分量,分析了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分类,对2003—2005年的分布作预测并与实测分布作比较及进行误差检测,发现预测效能显著。有关预测的年限、区域范围、要素和因子的物理背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创买周文林爱兰
关键词:主分量分析
中山市暴雨天气特性与类型
1998年
对中山市1957~1994年暴雨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山市的暴雨全年均可产生,而4~9月间是暴雨多发季节,但年较差大.近年来,暴雨日数明显增加.而且该市还有连日暴雨的特点.同时,文中归类出9种产生暴雨的天气形势和系统.另外还指出了极多和极少暴雨日数年份,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上的一些不同的环流特征.
黄露菁郑德娟周文郭德铿
关键词:暴雨
华南登陆热带气旋“珍珠”和“派比安”的对流非对称分布观测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广东省中尺度地面气象站和天气雷达的观测资料,对2006年登陆华南的热带气旋(TC)"珍珠"和"派比安"的对流非对称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登陆TC"珍珠"和"派比安"从登陆前12小时到登陆后6小时期间,强对流主要位于TC中心的"东"、"北"象限,即TC移动路径的右侧和前方;同时TC对流在垂直方向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分析还发现,虽然登陆TC"珍珠"和"派比安"都有相同的对流非对称分布,但是引起这种对流非对称分布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登陆TC"珍珠"的对流非对称分布主要与强的环境垂直风切变、低层水平风场切变、低层辐合和辐散的影响有关,而登陆TC"派比安"的对流非对称分布主要与低层辐合和辐散的影响有关。
袁金南周文黄辉军廖菲
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厌氧微生物降解被引量:6
2014年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城市污泥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具有内分泌干扰性作用的有机污染物.研究污泥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PAEs的微生物降解对保障污泥农用的安全性十分必要.本文以污泥中两种主要的PAEs——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PAEs在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与发酵产氢系统中降解过程的差异及系统污泥特性的变化,分析不同污泥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影响PAEs降解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在污泥厌氧发酵系统中,DBP在6 d内降解率达99.6%,DEHP在整个14 d的培养期间也降解了46.1%;在发酵产氢系统中,在14 d培养过程DBP的降解率仅为19.5%,DEHP则没有明显的降解.与厌氧消化系统相比,PAEs在发酵产氢系统中的降解受到明显抑制,这与发酵产氢过程中微生物量下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和真菌/细菌变小及挥发性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及丁酸)浓度升高有关.
梁志锋周文林庆祺杨秀虹王诗忠蔡信德仇荣亮
关键词:城市污泥
澳门单站气象资料变化趋势的预报模型之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以澳门单站年和四季降水和温度两个气象要素的气象资料(1952~2001年)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3种统计预报模型(谐波分析外推模型、开环门限自回归模型和主分量因子的逐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及试报,对澳门的降水及温度的变化做较深入的分析及预测,比较3种统计预报模型在研究澳门单站气象资料的变化趋势中的优劣。结果发现,3种预报模型在预报年和四季平均气温的方面都比较理想,但对降水量变化序列做拟合及试报则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法对相同的气候资料建模做拟合及试报,结果拟合率是三者中最高的,复相关为0.821-0.911,预报效果除秋季较差外,其余都非常好。
梁嘉静周文陈创买
香港降水的预测研究
2000年
利用香港 195 4~ 1990年月降水资料 ,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1] ,求出外界因子场的主分量与香港降水的关系 ,从而实现对香港年、前后汛期和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进行逐步回归预报。结果表明 ,香港各时距降水的逐步回归预报效果很好 ,复相关系数 (除对后汛期降水的预报外 )在 0 80以上 ,预报与实况距平符号相关百分率平均达 86 2 % ,拟合和试报效果较好 ;而影响香港降水的因子复杂多样 ,主要受高度场、海温场和环流指数的影响。
周文唐天毅陈创买简裕庚
关键词:因子场降水
华南登陆热带气旋“珍珠”和“派比安”的对流非对称分布观测分析
采用广东省中尺度地面气象站和天气雷达的观测资料,对2006年登陆华南热带气旋(TC)“珍珠”和“派比安”的对流非对称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陆TC“珍珠”和“派比安”从登陆前12小时到登陆后6小时,强对流主要位于TC...
袁金南周文黄辉军廖非
关键词:热带气旋台风
文献传递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预测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利用多个气候场的主分量因子通过相关分析筛选 ,而后进行逐步回归预报。求得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日期与高度场、海温场等因子场的主分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 (196 7- 1997)与上述主分量因子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由 9个主分量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 ,通过α =0 0 1显著性检验 ,其方程复相关系数为 0 9392。其平均拟合误差为 2 896 ,试报 1998年南海北部和南部西南季风爆发的日期为第 135 6 9d (5月 16日 )和第 138 5 3d (5月 19日 ) ,与SCSMEX的观测结论 1998年南海北部夏季风爆发 (5月 17日 )的日期仅差 1d ,南海中南部夏季风爆发 (5月 2 5日 )的日期相差 6d。由此可见 ,利用相关和回归方法用因子场的主分量作为因子预报南海北部夏季风爆发的效果比较好 ,南部则相对较差。另外 ,研究发现南海北部夏季风爆发主要与海温场的影响有关 ,高度场对南海南部夏季风爆发影响较大 ,且厄尔尼诺与南海南部西南季风爆发偏晚有关 ,但与南海北部西南季风爆发关系不大。可以说 ,这一方法是对南海夏季风爆发预报的一种新的尝试。
周文温之平陈创买
关键词:高度场温度因子场
LICOM模拟的南海贯穿流及其对南海上层热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XBT(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观测数据和绕岛环流理论(island rule)诊断计算结果评估了一个涡相容(eddy-permitting)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对南海贯穿流及南海上层热含量的模拟能力,同时利用模式输出探讨了南海贯穿流对南海上层热含量的影响。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分叉的垂向结构、南海内区环流的季节和吕宋海峡体积输送的年际变化等分析结果都表明,LICOM能获取西北太平洋-印尼海域环流和南海贯穿流的合理模拟结果。模式模拟的南海上层热含量季节变化与观测及同化数据都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尤其在南海内区。相关分析表明,吕宋海峡热输送主要控制着南海内区上层的热含量变化,两者呈显著负相关,这进一步证实了南海贯穿流作为一支冷平流调制着南海上层热含量变化的重要事实。
王伟文俞永强李超周文刘钦燕王东晓
关键词:热含量
西北太平洋台风数目与海洋热含量的年代际关系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提供的1945—2003年热带气旋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地区(5°—30°N,121°E—180°)的台风活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台风数目在1958—1968年表现为高值,在1970—1980年表现为低值,在1985—1995年又表现为高值;并且在1958—1968年这一时段台风的年生成数要多于1985—1995年期间的台风生成数。利用Scripps海洋研究所环境分析中心提供的同期上400m热含量和11个标准层海温数据分析发现,台风活动与海洋热力变化存在一定的联系。就年代际变化而言,海温变化对台风数量的影响并不是主要引导因素。西北太平洋台风变化与中太平洋的热含量相联系,两者表现为正相关。通过赤道垂直温度剖面可以看出,相对于1970—1980年而言,1958—1968年和1985—1995年的中太平洋热含量明显增加。中太平洋的热含量增加在1958—1968年主要体现在温跃层的海温增暖,而在1985—1995年主要体现在海温表层增暖。这意味着在次表层出现的温度暖异常可能是导致在1958—1968这个时间段内台风年生成数多的重要原因。
刘钦燕周文
关键词:台风年代际热含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