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东
-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包钢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美他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8
- 2020年
- 冠心病是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冠心病的治疗主要集中于改善症状和二级预防,其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拮抗剂,它们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方式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但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会影响血流动力学从而导致患者的耐受性差。而曲美他嗪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强心肌细胞对糖的利用,提高腺苷三磷酸合成效率,增加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在不改变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来缓解心绞痛症状,目前对冠心病治疗的效果及耐受性良好,期望未来在治疗心肌病、心力衰竭方面有更好的应用。
- 赵海双李永东
- 关键词:冠心病曲美他嗪心肌保护
- 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新生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2年
- 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组在心血管生成和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它的发现极大提高了我们对循环系统和血管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近年来,有相关研究发现外周血EPCs显著降低细胞的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显著提高EPCs的细胞迁移、增殖、粘附活性,从而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进展。本文对EPCs的生理及病理特点进行概述,进一步探讨EPCs对血管新生及相关疾病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王呼日李永东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冠脉A型病变直接支架术致多处夹层无复流1例
- 2010年
- 刘巧玲李永东葛智平
- 关键词:直接支架术无复流夹层病变冠脉肾小管酸中毒
- 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2008年
- 在临床上应用普通心电图非常普遍,但它只能描记当时的心电变化,描记时间短暂,而心律失常多为阵发性,因而普通心电图不能捕捉,而24h动态心电图(DCG)可弥补这一不足,它为无创及无危险性并不受年龄限制的一种检查手段^[1,2],我科近年来分别对心悸、胸闷、晕厥、等为主要症状而心电图正常或程度异常的患者分别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现予以报道如下。
- 徐安杰宫丽斌李永东
- 关键词: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普通心电图心电变化年龄限制阵发性
- 磷酸肌酸钠对UAP患者PCI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进行择期PCI术的UAP患者90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P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CP治疗)。测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8h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术前,术后24h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水平,术后2周LVEDd、LVESd和LVEF,以及术后2周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8h两组血浆cTnI水平显著升高,术后24h血浆CRP和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P组术后血浆cTnI[(1.58±1.59)mg/L比(0.07±0.04)mg/L]、CRP[(22.02±2.14)ng/L比(11.40±1.49)ng/L]和BNP[(349.20±28.57)ng/L比(175.20±28.55)ng/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术后2周CP组LVEDd[(54.83±1.23)mm比(50.74±0.97)mm]和LVESd[(45.65±1.64)mm比(42.01±1.84)mm]显著降低,LVEF[(52.41±1.57)%比(65.21±3.36)%]显著升高,P均=0.001。术后2周,CP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4.44%比28.89%),P=0.021。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浆cTnI、CRP、BNP水平,减少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
- 李永东宫丽斌
- 关键词:磷酸肌酸
- 冠脉多支架置入术70例长期随访与疗效分析
- 2011年
- 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技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介入操作技术的成熟以及医疗器械的改进,冠脉内支架置入的数量是日益增加,对于患者来说,创伤小,心理压力小,
- 刘巧玲李永东葛智平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0
- 2021年
-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最严重类型,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AMI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目前最重要的再灌注手段之一,可迅速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血运。然而,成功进行PCI并不意味着心肌组织得到有效的血流灌注,可能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临床上可通过药物及机械治疗预防和治疗慢血流或无复流。
- 王秋瑶李永东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血流无复流现象
-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的金三角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明确指出可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直接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来替代,其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嗜铬粒蛋白A表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从而发挥改善心功能作用,降低心衰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改善生活质量,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减轻了负担。
- 于宏李永东
- 关键词: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血压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其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及改善预后。目前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包括六大类,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 SAC/VAL,LCZ696)即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其中之一。该种药物的组成包括血管紧张素和受体阻滞剂等,该物质属于一种新型的共晶体,可以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所链接形成的肾素等,对于脑啡肽也有一定的讲解作用,利钠肽的系统性作用非常显著,其有着双重性的神经内分泌抑制和降压机制,不仅能够有效降压,还能够抵抗心肌的纤维化,抵抗肥厚性的作用等,对心脏的舒张功能也有影响。本文就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研究作一综述。
- 灵智李永东
- 关键词:高血压心功能
- ARNI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通常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及器质性损害,正是由于高血压与心肾脑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高血压的管理从单纯的降压治疗转变为心、肾、脑等疾病的全程保护,而相关研究指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具有此保护作用,其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2021年《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建议》指出:沙库巴曲缬沙坦是新一类的降压药物,具备双靶点效应,此药物在增强利钠肽系统活性的同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降压作用显著,并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本文旨在对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对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郭雨李永东
-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心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