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 作品数:7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灌南县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谈谈熟语备考
- 2004年
- 高考考查熟语,会出现什么样的题型,如何备考,已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下面试作简要分析。
- 杨帆
- 关键词:熟语高考题型语文专题复习
- “战地黄花分外香”另解
- 2004年
-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现已被选入新的高一语文课本。教学参考书在分析这首词时.认为“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鲜明而形象地表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战争的歌颂”。最近.我读了几篇跟该词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分析文章.感到教参对此句的分析有点牵强。
- 杨帆
- 关键词:毛泽东语文背景知识
- 《清平调》三首补析
- 2004年
-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4课《蜀道难》一文后附有一篇《李白故事两则》,用文言写成。第一则很简单,第二则较长,记载的是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李白酒后进《清平调》三章极力夸赞杨贵妃美貌”的故事。然而教材对《清平调》三章没有任何注释,教学参考书中也无一字提及。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准确理解这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现补析如下。
- 杨帆
- 关键词:语文《蜀道难》古诗艺术特色
- 比喻一定是“以实对实”吗——兼与张广惠先生商榷
- 2003年
- 比喻是最常见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辞格之一。多年来,许多学生甚至不少语文老师都认为比喻中的本体、喻体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看得见,感觉得到。近读《语文教学和研究》(2001年第2期)张广惠先生的《如何辨识和比喻句易混的几种句子》一文中也认为比喻的特点是"以物拟物,以实对实"。实际上,比喻不一定就是"以实对实"的,现略述理由,与张先生商榷,并就教于广大语文同仁。
- 杨帆
- 关键词:比喻修辞本体
- “感到自惭形秽”对吗?
- 2003年
-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4小题是一道成语考查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其中C项是这样表述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本题给的标准答案是D项,也就是说C项的用法是对的。其实,细一推敲,C项的用法也是错的。
- 杨帆
-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汉语词典》用法
- “百越”究竟何指
- 2004年
-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中有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对“百越”文中注为“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
- 杨帆
- 关键词:语文《过秦论》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