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为远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2篇妊娠
  • 2篇胎儿
  • 1篇低体重
  • 1篇低体重儿
  • 1篇第二产程
  • 1篇多胎
  • 1篇多胎妊娠
  • 1篇性激素
  • 1篇血压
  • 1篇预后关系
  • 1篇孕妇
  • 1篇孕妇尿
  • 1篇诊断学
  • 1篇治疗学
  • 1篇妊娠高血压
  • 1篇妊娠高血压综...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效应
  • 1篇双胎

机构

  • 7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作者

  • 8篇张为远
  • 3篇滕红
  • 1篇谷立平
  • 1篇王丽
  • 1篇王渠源
  • 1篇田雪红
  • 1篇赵海军
  • 1篇阎国来
  • 1篇杨秀琴
  • 1篇张秀华
  • 1篇张炜阳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基层医学
  • 1篇今日应用医学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3
  • 2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放免法检测孕妇尿雌三醇被引量:2
1991年
测定孕妇尿雌三醇(E_3)值可做为检测胎盘功能的较好指标。本室与长春生物制品所协作建立了雌三醇^(125)I放射免疫法(E_3-^(125)I RIA)。
张为远滕红朱凤金
关键词:雌三醇放射免疫法
足月低体重儿及其预后的探讨被引量:2
1991年
足月低体重儿指胎龄≥37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者。低体重儿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甚至远期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其围产儿死亡率也较正常体重儿高。因此了解低体重儿及其预后,并积极采取措施给予防治,对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1985年1月~1989年12月间分娩的足月低体重儿4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使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对低体重儿进行初步的了解,并给予重视。
张为远田雪红张秀华阎国来王宏丽
关键词:低体重儿预后
白细胞介6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被引量:2
1999年
王渠源杨秀琴张为远郭杰王丽
关键词:胎儿白细胞介素6
绝经后出血妇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绝经后出血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 对 63例绝经后出血的病人进行垂体卵巢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  3 9例绝经后出血的病人伴有雌二醇 (E2 )升高 ,促卵泡素 (FSH)、促黄体素 (LH)下降 ,占61 9%。
赵海军张为远
关键词:绝经后出血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性激素
第二产程与胎儿预后关系的探讨
1998年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长短及不同分娩方式对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第二产程延长的单胎、足月、无合并症的初产妇410例与同期产程正常,条件相同的产妇41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新生儿低Apgar评分的发生率为25.12%,明显高于第二产程正常者(P<0.005);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时,不论采取何种分娩方式,新生儿低Apgar评分和围产儿死亡率均增高。结论:缩短第二产程,使胎儿尽快脱离宫内受压及缺氧环境,可改善胎儿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王丽王玉芝宋丽璇张为远
关键词:第二产程胎儿预后分娩方式产程异常
双胎妊娠242例临床分析
1993年
双胎妊娠比单胎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更大,围产儿死亡率较单胎妊娠高数倍。死亡原因主要是低体重儿和早产的发生率增加;孕产妇的并发症亦增加。为探讨双胎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本文将1975年1月~1991年12月的17年间242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滕红张炜阳张为远
关键词:多胎妊娠围产儿预后
卵巢交界性肿瘤32例临床分析
1996年
我院10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交界瘤共32例,占同期收治卵巢肿瘤的3.8%,平均年龄为39.7岁,10例(31.3%)有不孕病史,主诉以腹部包块居首位(53.1%)。粘液性交界瘤均发生于单侧,而浆液性交界瘤46.7%为双侧,临床分期以Ⅰ期患者居多(62.5%)。3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有17例术中及(或)术后行化疗。
谷立平滕红张为远
关键词:卵巢肿瘤交界性肿瘤诊断学治疗学
儿茶酚胺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999年
随着产科的进展,学者们对妊高征病因研究不断深入.就目前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1,神经内分泌失调;2.子宫胎盘缺血学说;3.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学说;4.免疫学说,5.遗传学说。但总的来说倾向于一元化学说,即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妊高征的主要病理特点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治疗妊高征目前最有效的药物为硫酸镁,镁离子为钙离子拮抗剂,因胞浆内外钙离子移动参与儿茶酚胺的释放。外周血中的儿茶酚胺(CA).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其中NE和E有缩血管功能,使血压升高。那么CA水平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有何关系?现将国内外学者对其与妊高征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王丽张为远
关键词:儿茶酚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生物学效应C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