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昊
-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市江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骨移植物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 2021年
- 探讨不同移植物材料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三组, A组:双切口锁定钢板+自体髂骨移植;B组:双切口锁定钢板+同种异体骨;C组:双切口锁定钢板+人工合成骨移植物,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第1、3、5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C两组,B组有两例患者切口出现红肿炎症反应,但切口总体愈合时间与A、C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第1、5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A、C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A、B两组白细胞计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不同骨移植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各有优缺点,自体骨移植增加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同种异体骨对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仍需持续关注,人工合成骨移植物的远期骨再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李亮亮邱昊孙福荣单鸿剑周信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骨移植骨缺损
- 一种骨科诊疗患者行动辅助机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骨科诊疗患者行动辅助机构,包括环绕圈、连接件、手轮、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壳、丝杆、转杆、靠背、连接柱、座板、支撑杆、靠垫、导杆、第五连杆、伸缩缸、第六连杆、安装柱和踏板。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推动或者倚靠两...
- 周信叶妮马庆宏李亮亮邱昊孙福荣鲍俊臣张崛黄浩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围手术期血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8-06接受关节镜下PCL重建术53例,根据是否有DVT,将患者分成2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3例中有1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2.6%,其中1例为近端DVT,11例为远端DVT。无一例术后发生肺栓塞(PE)。与没有DVT的患者相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和疼痛VAS评分是关节镜下PCL重建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高龄、复杂的手术类型以及疼痛VAS评分较高都是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围手术期间应注意对这些患者进行血栓预防,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马宁孙福荣高想邱昊鲍俊臣姜于志葛广勇
- 关键词: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深静脉血栓
- 三叶形钢板治疗胫骨远端新鲜骨折37例
- 2004年
- 杨业林王华邱昊
- 关键词:胫骨骨折三叶形钢板
- VEGF、PDGF在合并脑外伤肢体骨折患者血清中含量分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合并脑外伤骨折及单纯骨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为临床骨折愈合的细胞因子疗法寻求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单纯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25例,合并脑外伤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25例,分别于伤后3天和10天抽取静脉血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结果 (1)单纯骨折后3天、10天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分别为(71.26±25.42)pg/ml和(151.21±21.01)pg/ml,P<0.05;合并脑外伤骨后3天、10天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121.68±20.01)pg/ml和(200.61±26.34)pg/ml,P<0.05;第3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比较P<0.05。第10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比较P<0.05。(2)单纯骨折后3天、10天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含量分别为(187.23±61.41)pg/ml和(323.51±99.21)pg/ml,P<0.05。合并脑外伤后3天、10天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257.53±72.42)pg/ml和(500.09±64.65)pg/ml,P<0.05;第3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比较P<0.05。第10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骨折后持续升高,在骨折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脑外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升高,是脑外伤后加速骨折愈合的因子之一。
- 马庆宏邱昊周信孙福荣
- 关键词:脑外伤骨折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比较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的疗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的差异及对踝关节功能、疼痛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A组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B组未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下胫腓重叠距离(lower tibia and fibula overlap distance,TBOL)、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space,TBCS)、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A组优良率为92.45%,B组为9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1,P>0.05);A组术后TBOL、TBCS分别为(8.52±1.15)mm、(3.41±0.15)mm,与B组的(8.49±1.13)mm、(3.45±0.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35、1.467,P>0.05);A组术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5.02±1.05)分,与B组的(95.05±1.0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0.05);A组术后VAS评分为(3.12±0.15)分,与B组的(3.09±0.1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0,P>0.05)。结论在内、外踝等结构固定、复位效果满意的情况下,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对踝关节解剖结构、功能的影响不大,应以术中踝关节稳定性结构恢复情况为依据,决定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是否进行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
- 姜于志张崛高想周信孙福荣邱昊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
- 切开与闭合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与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70例中,Garden型10例,型22例,型38例。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结果70例患者中65例愈合,总愈合率为92.9%,其中闭合复位组39例骨折愈合,3例骨折不愈合,愈合率为92.9%;切开复位组26例骨折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愈合率为92.9%。8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1.4%。其中采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患者42例,5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1.9%;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28例,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0.7%。结论股骨颈骨折所致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的发生与骨折的类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良好的复位加空心钉固定可达理想的治疗效果。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坏死或骨不连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也可能与本研究病例少,随访时间短有关,但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仍是骨折愈合的关键因素。
- 高想孙福荣葛广勇邱昊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复位空心钉
- 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3 例移位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固定治疗,其中A组10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钢丝固定治疗,B组13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观察评估两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和愈合、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关节稳定性(Lachman试验).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A组(63.5±11.3) min,B组(46.3±6.0) min,钢丝组手术时间比缝线组要长(t=4.43,P<0.05).23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全部患者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骨性愈合.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范围0~130°,均无明显伸屈受限.A组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91.6±4.2)分,B组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90.4±3.9)分,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A组有1 例患者Lachman试验弱阳性,B组有2 例患者Lachman试验弱阳性,其余患者Lachman试验皆阴性.Lachman试验弱阳性患者却无明显膝关节疼痛、主观不稳症状.结论 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都能实现骨折良好复位,稳定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使用缝线固定治疗手术更简便,无需二次取出术.
- 姜于志孙福荣葛广勇张义福束昊邱昊
- 关键词:钢丝缝线胫骨髁间嵴骨折
- 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持钢板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观察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持钢板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撑钢板手术治疗20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经6个月~2年(平均1.6年)随访,维持解剖复位者17例;膝关节功能优良18例。结论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持钢板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再丢失,维持胫骨平台的力学稳定,近期疗效良好。
- 葛广勇孙福荣高祥姜于志邱昊黄申
- 关键词:磷酸钙人工骨支持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