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中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健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股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观察股骨骨不连患者82例,其中股骨粗隆下骨不连17例,股骨干骨不连52例,股骨髁上骨不连13例。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7d、15d骨折端注射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自体红骨髓。结果X线片显示2个月60例骨折端周围有大量新生骨痂,5个月75例有连续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7.2±1.8)个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改善骨折区成骨能力,是治疗股骨骨不连的较好选择。
- 李亚非常红星张建政郭永智潘德锦方崇瑞曹洪国李东超胡振中邹宇伟陈研姚建华马文辉时述山郭颖齐立海汪琦王瑞敏
- 关键词:骨不连骨髓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
- 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关节线抬高的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分析研究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髌骨低位的机制.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60例380个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资料.把insall-salvati指数大于0.8和关节线抬高4 mm定义为有临床意义.按照HSS膝关节评分(以75分为标准)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的情况.对2组的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高分组352膝,未发现低位髌骨患者;低分组28膝,其中22膝关节线抬高平均(7.0±2.0)mm.HSS膝关节评分结果:低位髌骨组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 结论 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要最大程度地恢复原有的膝关节线位置,并加强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 李亚非方崇瑞潘德锦邹宇纬李东超陈研李永胡振中刘立华杨传忠
-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成形术髌骨手术后并发症
- 综合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260例患者380个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腹壁下注射,术后定时按摩小腿肌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底静脉泵治疗、CPM治疗.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同时对两组患者伤口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伤口引流量为(252.2±41.4)ml,治疗组为(260.8±35.2)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发生血红蛋白轻、中度下降,至术后第10天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7天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有10例发生DVT,治疗组有4例发生DVT.治疗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患者.治疗组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能有效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后DVT发生.
- 李亚非方崇瑞潘德锦邹宇纬李东超陈研李永胡振中王笑英杨连蛟马正文
- 关键词:关节手术肝素静脉血栓形成
- 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移植富集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富集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腓骨+部分纯化制品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植人股骨头减压区,治疗FicatⅠ、Ⅱ、Ⅲ期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50例(86髋)采用该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54个月。其中45例(80髋)FicatⅠ、Ⅱ期患髋无明显疼痛及功能受限,CT显示形成密度较高的新骨,病变范围及程度无发展。在5例(6髋)FicatⅢ期病例,其中2例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病变无进展,3例因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增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负重区软骨下骨机械支撑力和成骨能力,以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达到促进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域进行修复与重建目的,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提供了另一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途径。
- 李亚非潘德锦张建政常红星郭永智方崇瑞曹洪国李东超胡振中邹宇伟李根宝陈研姚建华马文辉时述山陈喜顺郭颖齐立海张路松汪琦王瑞敏孙国绍
- 关键词:骨移植骨髓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骨组织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