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晓英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牙髓
  • 3篇干细胞
  • 2篇牙髓病
  • 2篇牙髓病学
  • 2篇牙髓干细胞
  • 2篇生物学
  • 2篇迁移
  • 2篇趋化
  • 2篇外泌体
  • 2篇根管
  • 2篇根吸收
  • 1篇毒性
  • 1篇牙本质
  • 1篇牙根
  • 1篇牙根纵裂
  • 1篇牙科
  • 1篇牙科复合树脂
  • 1篇牙髓细胞
  • 1篇牙髓治疗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医院

作者

  • 13篇邹晓英
  • 10篇岳林
  • 2篇庄姮
  • 2篇高学军
  • 1篇刘敬一
  • 1篇曾艳
  • 1篇王晓燕
  • 1篇陈雪
  • 1篇胡佳

传媒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第九次全国牙...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体牙髓病学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学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时机和教学方法.方法:分析理论课学习、前期实习、临床前实习、临床实习四个阶段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点,以及在不同阶段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培养.结果:在理论课学习阶段可通过教...
邹晓英曾艳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思维能力
文献传递
成牙本质方向分化牙髓干细胞外泌体形态及微小RNA表达谱特征
2023年
目的:研究成牙本质方向分化下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来源外泌体的特征,比较其与普通培养下DPSCs来源外泌体的微小RNA(microRNA)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1)分别采用α-基础伊格尔(氏)培养基(αminimum Eagle’s medium,α-MEM,Hyclone公司,美国)和成牙本质方向分化培养基培养DPSCs 21 d,使用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分别在两种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外泌体,命名为普通培养条件下DPSCs外泌体(dental pulp stem cells-exosomes,DPSCs-Exo)和成牙本质方向分化培养条件下DPSCs外泌体(dental pulp stem cells-odontogenic-exosomes,DPSCs-OD-Exo)。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法、纳米粒子示踪分析法和蛋白印迹法观察比较两种外泌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外泌体标记蛋白表达情况。(2)采用microRNA芯片法分析DPSCs-Exo和DPSCs-OD-Exo的microRNA表达谱差异,选择差异表达最显著的3种micro-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验证。对差异表达的microRNA采用microRNA目标预测数据库及基因信号通路数据库进行分析,预测microRNA在DPSCs成牙本质方向分化中的信号传导途径。结果:(1)普通培养条件下的DPSCs呈梭形、多角形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成牙本质方向诱导分化21 d后的DPSCs也基本呈梭形、多角形。成牙本质方向诱导分化条件下的细胞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结果镜下可见大量色暗沉积物形成,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细胞颜色深染呈深蓝色,而普通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则未见明显染色。两种培养条件下的DPSCs-Exo和DPSCs-OD-Exo形态一致,均呈茶托样,具有双层膜结构。DPSCs-Exo粒径峰值为(114.67±9.07)nm,DPSCs-OD-Exo粒径峰值为(134.00±8.54)nm。DPSCs-OD-Exo的粒径峰值稍大于DPSCs-Ex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0,P<0.05)。DPSCs-Exo和DPSCs-OD-Exo均表达�
叶雨阳岳林邹晓英王晓燕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外泌体微小RNA
SDF-1/CXCR4轴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的趋化作用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受体CXCR4在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CAP)的表达,以及SDF-1/CXCR4轴对SCAP的趋化作用.方法:收集牙根未发育完全的人第三磨牙,体外分离培养SCAP,采用RT-P...
邹晓英刘敬一陈雪George T.J HUANG岳林
关键词:细胞迁移
人牙髓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变化
目的:探讨人牙髓细胞在体外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变化,为其在口腔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牙髓损伤修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第4、8、10和15代人牙髓细胞,从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
邹晓英庄姮岳林高学军
关键词:牙髓细胞生物学行为体外传代培养
文献传递
牙科复合树脂及其浸出成分的细胞毒性
2009年
目的:观察4种含有不同成分的牙科复合树脂的细胞毒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浸出的成分。材料和方法:将复合树脂(Z100,Solitaire 2,Filtek P60.Synergy)制备成圆盘状测试试样,采用Balb/C 3T3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在37℃条件下.实验第一部分为细胞与树脂接触72h(直接法),第二部分则是细胞与树脂的乙醇浸泡提取液接触24h(间接法)。用MTT法{[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牙科复合树脂及其乙醇浸泡提取液对Balb/C 3T3成纤维细胞有毒性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Tukey检验.α=0.05)显示直接法检测Synergy的毒性显著低于其他树脂.Solitaire 2毒性显著高于其他树脂。但是.间接法检测则为Synergy的浸泡提取液毒性显著高于其他树脂的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树脂中Bis—GMA,TEGDMA.UDMA.bis-EMA以及双酚A的含量,结果显示上述成分存在与否和其浓度各不相同。结论:牙科树脂的细胞毒性水平与其化学成分、浸泡介质以及浸出的成分和量相关。
Homa DarmaniAhmad S. AI-HiyasatManar M. Milhern邹晓英岳林(审)
关键词:细胞毒性复合树脂
声波根管冲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根管治疗的核心是感染控制。由于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复杂性和机械预备的局限性,单纯使用机械预备难以实现对根管系统的彻底清理,因此,需要结合根管冲洗来提升感染清除的效果。但是,传统冲洗器冲洗受冲洗器针头进入深度、根管形态等因素影响较大,冲洗效果有限。越来越多的冲洗液活化手段被应用于根管冲洗中以达到更好的感染清除效果。近年来,声波根管冲洗因其器械和设备的更新受到了关注。本文将对声波根管冲洗的发展历程、作用原理和临床性能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霍帜远岳林邹晓英
关键词:根管冲洗
再生性牙髓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及临床探索被引量:6
2022年
再生性牙髓治疗是基于组织工程学的一种治疗手段,目标是实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促使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方法上与其他组织工程学治疗技术一样依赖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这3个要素。该技术提出至今20年来,文献中名称多样,内涵各有异同。本文就再生性牙髓治疗的名称演变、生物学基础、临床考量以及未来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以明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引导再生性牙髓治疗在临床上合理开展与规范操作。
邹晓英岳林
关键词:牙髓病学干细胞
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分析了未经牙髓治疗牙齿根纵裂的4例病例。临床工作中为了避免误诊或漏诊,应建立寻找病源的正确意识,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尤其是牙周和咬合状况的检查,需认真解读X线片,必要时可借助锥线束CT来进一步证实。提示临床医师须具备X线片的解读能力,敏锐的临床思维,综合分析各项临床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地判断。
邹晓英岳林
关键词:牙根纵裂
牙吸收机制的认知与分类多样性现状被引量:4
2022年
牙吸收是一种特发性牙体硬组织破坏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临床表现多样,以往多以牙内吸收和牙根外吸收来表述,近年根据病变的临床或病理表现及特征进一步划分了类别。牙吸收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国内外有关牙吸收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报道多以病例报告为主。本文将从牙吸收的发生机制与分类角度对牙吸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雪滢邹晓英岳林
关键词:根吸收发病机制破牙细胞
胞内转运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表面CXC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胞内转运途径受到抑制后,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表面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表达的变化,为了解SCAP迁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共染色方法和原位邻近连接技术(proximity ligation assay,PLA)检测SCAP胞内CXCR4与细胞胞内转运相关细胞器标记蛋白的共定位,检测指标包括早期胞内体标记蛋白Rab5、循环胞内体标记蛋白Rab11A、溶酶体标记蛋白Lamp1。分别采用80μmol/L的内吞抑制剂Blebbistatin、80μmol/L的内吞抑制剂Dyanasore对SCAP进行预处理1 h,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表面阳性表达CXCR4的SCAP所占百分比,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荧光共染色结果显示,CXCR4在SCAP胞内的表达位置与早期胞内体标记物Rab5、循环胞内体标记物Rab11A的表达位置重合,小部分与溶酶体标记物Lamp1的表达位置重合。PLA结果显示,CXCR4在SCAP胞内与Rab5、Rab11A、Lamp1均存在共定位。阴性对照组SCAP CXCR4阳性表达的细胞为0.13%±0.10%,经Blebbistatin、Dynasore抑制内吞后,表面CXCR4阳性表达的SCAP显著增多,分别为13.34%±1.31%、4.03%±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762,P<0.001),且Blebbistatin组多于Dynaso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内吞抑制剂抑制CXCR4的胞内转运途径,可使表面表达CXCR4的SCAP增多,提升了SCAP迁移的潜能。
姚心韵高晓敏邹晓英岳林
关键词:CXC趋化因子受体4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