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伯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麝香
  • 2篇麝香保心丸
  • 2篇疗效
  • 2篇结核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梗死
  • 2篇肺结核
  • 2篇艾滋病
  • 2篇保心丸
  • 2篇彩色多普勒
  • 2篇彩色多普勒超...
  • 2篇超声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超声评...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机构

  • 6篇秦皇岛市北戴...
  • 3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伯强
  • 3篇陈寒冬
  • 3篇曹立华
  • 3篇苗亮
  • 3篇贾春辉
  • 2篇杨国亮
  • 2篇徐洋
  • 1篇杨延源
  • 1篇苏汉文
  • 1篇李秀惠
  • 1篇李海妍
  • 1篇刘建辉

传媒

  • 2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阿托伐他汀钙能延缓动脉硬化,稳定斑块,减少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麝香保心丸是纯中药制剂,它的主要成份由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等组成,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治疗,
杨锡珍刘建辉苗少辉徐洋刘伯强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麝香保心丸阿托伐他汀钙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1例报道被引量:1
2022年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目前所证实的300多种青霉菌中唯一能使人类致病的青霉菌,该菌可引起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一种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1])。该病为地方流行病,主要见于东南亚地区,如泰国、越南、中国南方(广西、广东、云南等)、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及印度尼西亚^([2-3])。而中国北方地区该病少见,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漏诊。随着艾滋病感染者增加以及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艾滋病患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也逐步被人们认识。为减少临床的误诊及漏诊,现就该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经验教训。
贾春辉曹立华刘伯强李云峰谷志勇陈寒冬苗亮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粟粒性肺结核误诊病例报告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口服,2丸/次,3次/d,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口服,可以明显减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疗效确切。
杨国亮杨锡珍李海妍刘平刘伯强田祚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心肌梗死心绞痛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60例脑梗死患者及6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特点。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不稳定性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进行评估,对于脑梗死的预防,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杨锡珍杨国亮苗少辉徐洋刘伯强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30例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0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单纯艾滋病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结果:6例(20.00%)先确诊肺结核后查出HIV感染,24例(80.00%)为先确诊HIV感染后查出肺结核,临床表现低热22例(73.33%)、盗汗16例(53.33%)、咳嗽18例(60.00%)最为多见,此外还有消瘦、痰中带血,10例(33.33%)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20例(66.67%)PPD试验阳性,15例(50.00%)痰培养抗酸杆菌阳性,12例(40.00%)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阳性,CT检查示粟粒性肺结核2例(6.67%),继发性肺结核28例(93.33%),合并结核性胸膜炎10例(33.33%),合并胸腔积液12例(4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吸烟、低家庭年收入、无业、低体重、低CD4^(+)T细胞计数是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接种卡介苗是保护因素。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增加了肺结核发病率,在临床应注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的时机,以及抗结核、抗病毒之间的相互影响,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吸烟、低收入、无业、低体重、低CD4^(+)细胞计数为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接种卡介苗为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保护因素。
贾春辉曹立华李秀惠苏汉文刘伯强曹鹏遥杨延源谷志勇陈寒冬苗亮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
2019—2021年秦皇岛地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2019—2021年秦皇岛地区HIV/AIDS患者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秦皇岛地区AIDS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1年底在秦皇岛地区内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的18岁及以上HIV/AIDS感染者和AIDS患者基线和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的相关资料,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450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病毒抑制失败24例,病毒抑制失败率为5.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青年人群,中年(OR=1.269,95%CI:1.025~1.571)和老年人群(OR=1.645,95%CI:1.165~2.323),在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病毒抑制失败的风险较高(P=0.029);相较于确诊与治疗时间间隔<6个月,间隔时间≥6个月(OR=1.650,95%CI:1.142~2.386)病毒抑制失败的风险较高(P=0.008);相较于基线CD_(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基线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0~499个/μl(OR=0.752,95%CI:0.632~0.895)和500个/μl以上(OR=0.672,95%CI:0.534~0.845)的人群,病毒抑制失败的风险较低;临床分期为Ⅲ~Ⅳ(OR=1.594,95%CI:1.267~2.004)、采用其他治疗方案(OR=1.422,95%CI:1.058~1.912)、漏服药物(OR=1.487,95%CI:1.194~1.852)、具有药物不良反应(OR=1.507,95%CI:1.186~1.914)的患者病毒抑制失败的风险较高。结论秦皇岛地区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仍有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失败。应重点关注中老年HIV/AIDS人群的治疗效果。此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抗病毒治疗受到近2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有的患者不能按时来取药用药。
贾春辉刘伯强苗亮谷志勇陈寒冬靳宝珠薛运杰曹立华
关键词:HIV/AIDS抗病毒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