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
- 作品数:70 被引量:31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半圆相切排列等面积供皮法修复皮肤巨大缺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供皮区取皮方法,在获取较大面积全厚皮片的同时,可缩短供皮区宽度、减少缝合张力,供皮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关闭.方法 运用数学原理,在面积相等的原则下,设计两个半圆相切排列的供皮法,所取的两个半圆皮片经拼接后即可形成一较大面积皮片,满足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的需要.用该方法治疗9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头、面部3例,足部6例,包括鳞状细胞癌3例,恶性黑素瘤6例.皮损面积1 cm×2 cm至6 cm×9 cm不等,切除后创面缺损面积为5 cm×6 cm至8 cm×9.5 cm.结果 供皮宽度缩小后,供皮区缺损能够直接拉拢缝合,同时也避免了供皮区皮源的浪费.头面部3例患者中,2例全部成活,1例边缘少许糜烂;6例足底部患者约有10% ~ 20%坏死,经换药处理,1~2个月后愈合.结论 修复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相切法等面积供皮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赵亮张倩陆鑫锋王焱布文博吴信峰方方
- 关键词:皮肤肿瘤外科手术皮肤移植
- 透明质酸在皮肤科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基质内的多聚糖,临床应用广泛,HA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增加了药物在皮损部位的停留时间;HA具有组织修复作用,缩短了伤口的愈合时间;HA对皮肤的屏障修复和炎症的调节也有一定作用。本文对HA的理化性质、生物性质和外用透明质酸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苏译旻王焱林彤
- 关键词:透明质酸皮肤屏障伤口愈合炎症
- miRNA-21对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中BRAF与p27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确定miRNA-21对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90 nmol/L miRNA-21抑制剂,经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转染A375细胞系;用RT-PCR检测A375细胞BRAF和p27基因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A375细胞BRAF和p27蛋白表达。结果:经转染miRNA-21抑制剂的A375细胞中BRAF和p27基因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BRAF蛋白表达下降了31%,p27蛋白表达上升了48%。结论:miRNA-21可能在转录后水平间接调控BRAF和p27基因表达而促进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增殖。
- 王焱孙建方陈浩周武庆方方张国成
- 关键词:微小RNASBRAF基因P27基因
- 早期诊断黑素瘤的无创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黑素瘤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经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获得较高的存活率。目前黑素瘤的诊断无疑仍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方法,然而活检或手术切除是病理学诊断的必要条件。黑素细胞性皮肤病中,良性病变占绝大多数,如能通过其他方法早期鉴别,则可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创伤。皮肤自我检查、皮肤镜、远程皮肤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无创方法均可用于鉴别良、恶性黑素性皮肤病,缩短以往诊断黑素瘤所需要的时间、简化其繁琐的过程。概述几种主要的无创方法早期诊断黑素瘤。
- 张倩王焱方方
- 关键词:黑色素瘤
- 双叶皮瓣修复面中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皮肤缺损19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面中部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分析双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设计模式。方法面中部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根据皮损位置和大小,在皮损外侧规范设计双叶皮瓣,充分皮下游离,转移皮瓣,分层间断缝合。结果19例患者,4例第二叶皮瓣远端皮肤术后发生0.1cm×0.2cm范嗣内的皮瓣血运障碍、坏死,后经积极换药后愈合;15例第二叶皮瓣、19例第一叶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全部病例手术后眼、鼻、口外观均未见明显畸形。结论皮肤缺损外侧模式设计的双叶皮瓣,是一种能够修复面中部皮肤缺损的成形方法。
- 吴敏智赵亮李晶晶王焱廖非陆鑫锋张倩方方
-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
- 微小RNA-let-7a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研究微小RNA(microRNA)-let-7a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TaqMan探针法)检测microRNA-let-7a在A375细胞及黑素细胞的表达差异;然后用microRNA-let-7a的模拟物转染A375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的改变;最后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黑素细胞相比,microRNA-let-7a在A375细胞中表达下降了0.462倍;采用microRNA-let-7a的模拟物转染后,与阴性对照(细胞凋亡率16.9%)相比,A375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47.4%)增加;转染后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microRNA-let-7a可促进黑素瘤细胞系A375的凋亡,同时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
- 王震英张捷王焱刘毅姜祎群曾学思孙建方
- 关键词: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细胞系
- 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皮肤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头颈部,由于头颈部的淋巴管引流通路丰富且变化较多,易发生颈淋巴结和腮腺的转移,因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或)加术后放疗.肿瘤巨大向深部组织侵袭易使周围神经受累.腮腺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免疫抑制等提示预后不良.术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有助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期、判断预后和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岳超王焱方方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
- 皮肤非典型纤维黄色瘤被引量:1
- 2013年
- 报告2例皮肤非典型纤维黄色瘤。患者均为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的破溃性结节,周围皮肤有较为明显的日光性损伤及日光性角化病。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破溃,真皮内可见单一或多形性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并可见多核的组织细胞。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CD10,而不表达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S-100蛋白、HMB45、结蛋白(desmin)、CD34、CD31。结合文献复习该病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 陈浩邵雪宝王焱徐秀莲姜祎群曾学思孙建方
- 关键词:皮肤
- 端粒酶在瘢痕疙瘩及其周围外观正常皮肤中的表达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端粒酶的活性与瘢痕疙瘩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法,对17例瘢痕疙瘩标本、10例瘢痕疙瘩周围外观正常皮肤标本及9例正常人对照组标本的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进行检测,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瘢痕疙瘩标本中,50.5%的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出阳性,且阳性细胞平均染色较深;在瘢痕疙瘩周围外观正常皮肤标本中,21.1%的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出阳性;在正常人皮肤标本中,7.9%的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出阳性,且阳性细胞平均染色深度明显浅于前两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增高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 王强陈晓栋王焱张国成
- 关键词:端粒酶瘢痕疙瘩皮肤良性肿瘤发病机制
- 手术成功治愈1例乳房尖锐湿疣被引量:1
- 2001年
- 赵亮秦晓明曾剑荣王焱王强方方孙建方
- 关键词: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