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迎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丹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引导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膜下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RP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腰麻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上肢
  • 1篇上肢手术
  • 1篇神经刺激
  • 1篇神经刺激仪

机构

  • 8篇丹阳市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 8篇秦迎春
  • 4篇吴卫东
  • 4篇张振华
  • 3篇邵钢
  • 3篇韦宁仙
  • 2篇姜春南
  • 1篇施正元
  • 1篇崔苏扬
  • 1篇毛丽芬
  • 1篇王立晖
  • 1篇张辉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年
目的探讨在足踝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丹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足踝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n=30)予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比较两组运动与感觉阻滞的起效、完善、维持时间;分析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检测术前、术后的皮质醇(cortisol,Cor)、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水平,以评估机体应激反应;并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法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分别为(15.22±1.74)min、(24.09±1.35)min,感觉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分别为(5.85±1.14)min、(20.34±3.10)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9、5.566、4.963、4.326,P<0.05);运动与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分别为(245.51±26.87)min、(297.20±25.38)min,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1、9.077,P<0.05)。观察组切皮时、缝皮时心率分别为(71.61±4.29)次/min、(70.95±4.62)次/min,平均动脉压水平分别为(79.36±6.54)mmHg、(78.96±5.86)mmH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3.145、4.775、6.115,P<0.05)。观察组术后Cor、CA水平分别为(323.42±16.55)mmol/L、(356.02±30.49)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4、4.25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vs 26.67%,x^(2)=4.706,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50±0.40)分、(2.71±0.9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6、7.104,P<0.05)。结论在足踝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方案,麻醉起效快且持续时间长,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不良反应风险更低,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
韦宁仙沈春敏汤秀燕刘香邓泳秦迎春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超声引导血流动力学
超声引导下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肢和手部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神经刺激仪定位组(B组),每组20例。两组局部麻醉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A组用药20ml,B组用药30ml。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后并发症及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神经阻滞穿刺操作完成时间短,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快,阻滞后麻醉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24h,A组VAS疼痛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腋入路臂从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吴卫东韦宁仙毛丽芬邵钢秦迎春符臻崔苏扬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神经阻滞
轻比重腰麻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轻比重腰麻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5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麻醉过程中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麻醉;对照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平面固定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比重腰麻应用过程中对老年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邵钢秦迎春张振华庄甜甜
关键词:轻比重腰麻老年骨科手术
不同脊麻针型对剖宫产术后头痛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腰麻术后头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多为体位相关性头痛,表现为坐起或站立时出现头痛或加重,经静脉输液及去枕卧床休息后2-8d自愈[1]。腰麻是产科麻醉的普遍选择,因而术后头痛也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腰麻术后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脑脊液经硬脊膜穿孔流失,颅内压降低而引起低颅内压性头痛。因此,术后头痛的发生与腰穿针类型密切相关。我们观察了剖宫产患者采用4种不同腰穿针行腰麻术后头痛的发生情况。
姜春南吴卫东张辉秦迎春耿连华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术后头痛脊麻卧床休息
经蛛网膜下腔阻滞中使用不同麻醉药物的分娩镇痛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腔阻滞中使用不同麻醉药物的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经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摸球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布比卡因、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予以布比卡因和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镇痛后30、60 min,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宫口全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蛛网膜下腔阻滞中使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的分娩镇痛效果好,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临床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邵钢施正元张振华秦迎春姜春南
关键词:分娩镇痛
盐酸氢吗啡酮对胃癌患者术后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对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全身+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后立即连接自控镇痛泵。观察组用盐酸氢吗啡酮2mg+0.125%布比卡因250mg+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至200ml;对照组用舒芬太尼150μg+0.125%布比卡因250mg+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至200ml。自控程序设置为持续给药。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24、48、72h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48h血清CRP、IL-6、TNF-α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72h有所降低;观察组术后24、48h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可减轻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吴卫东秦迎春张振华王立晖
关键词:胃癌炎性因子
在超声引导下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疗效探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对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刺激仪的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操作的用时、麻醉起效的时间及其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更高,麻醉操作的用时和麻醉起效的时间均更短,其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好,可明显缩短进行麻醉操作和麻醉起效的时间,降低其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耿连华张震华沈春敏秦迎春庄甜甜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操作麻醉并发症
右美托咪定对儿童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儿童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儿40例,年龄7~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生理盐水组(M组),每组20例。D组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微量输液泵静脉注射,10min注完;M组诱导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0ml;两组均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完成气管插管;术中持续吸入七氟醚麻醉维持。观察两组全身麻醉插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时Ramsay评分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D组麻醉插管、拔管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相对平稳,M组在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min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时Ramsay评分高于M组(P<0.05),D组睁眼时间迟于M组(P<0.05),D组苏醒期躁动2例,M组躁动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前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对气管插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小,Ramsay评分升高,可降低躁动的发生。
韦宁仙秦迎春张振华吴卫东
关键词:儿童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