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玺
- 作品数:15 被引量:2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超声诊疗科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83例,共93个病灶.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与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灶类型,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病灶类型的效能,采用时间-强度曲线记录不同类型肝脏病灶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和峰值强度,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良恶性鉴别,并观察不同肝脏病变造影增强模式.结果 病理学检查确诊病灶类型:93个病灶中恶性病灶57个(包括肝细胞肝癌34个,胆管细胞癌11个,转移瘤11个,肝内淋巴瘤1个),良性病灶36个〔包括肝脓肿16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5个,肝腺瘤5个,血管瘤4个,非均匀脂肪肝3个,肝囊肿2个,肝血管周细胞瘤1个〕.常规超声正确诊断51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正确诊断80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91.23%比68.42%,77.78%比33.33%,86.67%比61.90%,84.85%比40.00%,86.02%比5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病灶开始增强时间(s:11.17±2.15比15.92±2.90)、增强峰值时间(s:21.13±3.06比40.93±11.71)、消退时间(s:37.16±6.84比73.51±11.80)均早于良性病灶,峰值强度高于良性病灶(dB:-46.64±3.60比-63.36±15.38,P〈0.01).超声造影模式下不同病灶的增强类型不同,但部分病变间有交叉.结论 超声造影提高了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对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具有较高价值.
- 张岱叶兆祥魏玺魏玺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常规超声超声造影
- 甲状腺结节纵横比在甲状腺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超声评估甲状腺结节纵横比(A/T)≥1时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至2012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91例,共683个结节,术前超声测量最大横切面纵横径,分析A/T≥1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甲状腺癌最大径将结节分为两组,第一组甲状腺癌,1cm,第二组甲状腺癌≤1cm即甲状腺微小癌,分析A/T≥1在两组甲状腺癌分布差异,并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3个甲状腺结节均经病理证实,良性结节184个,恶性结节499个。499个甲状腺癌中,307个(61.5%)A/T≥1,192个(38.5%)A/T〈1;184个甲状腺良性结节中,29个(15.8%)A/T≥1,155个(84.2%)A/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99个甲状腺癌中,233个甲状腺癌结节〉1em,其中132个(56.7%)A/T≥1,101个(43.3%)A/T〈1;266个甲状腺微小癌中,175个(65.8%)A/T≥1,91个(34.2%)A/T〈1,A/T≥1在甲状腺微小癌和〉1cm甲状腺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380,P=0.036。结论A/T≥1是一项诊断甲状腺癌尤其是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其应用可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
- 张晟赵静忻晓洁王海玲魏玺赵利辉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病理及其他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超声、病理及其他影像学特征,加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深入认识。方法:回顾性复习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治的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对该20例患者的临床、超声、病理及相关CT、MRI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超声表现为12例甲状腺双叶受累,8例单侧叶受累。主要特征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双叶或单侧一叶回声减低,粗糙不均,内可见多个低回声团块,其中16例颈部伴有多发肿大淋巴结。5例表现肿物侵及气管,1例出现食管与气管同时受压。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后确诊依靠病理学。如临床发现颈部肿物短时间迅速增大,且超声表现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基础上的恶性征象,应考虑到淋巴瘤,及时做针吸或切取活检,以便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 骆惊涛魏玺张仑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瘤超声检查
- 三维超声技术评价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技术评价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胃镜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进行术前二维、三维超声检查,测量肿瘤长径、胃壁浸润深度和肿瘤体积,分析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95例胃癌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24例;淋巴结转移71例,转移性淋巴结数481枚。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组织学分级、Borrrnann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肿瘤体积分别为(26.02±6.87)cm2和(13.11±2.79)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别为(1.57±0.29)cm和(1.10±O.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肿瘤长径分别为(4.52±0.73)cm和(4.24±1.04)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体积和浸润深度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当肿瘤体积为16.8cm。作为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时,其敏感度为90.1%,特异度为95.8%。结论三维超声为术前胃癌体积的测量提供了可能性,肿瘤体积可间接评价胃癌腹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 杨凡张晟忻晓洁魏玺徐勇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转移超声检查
-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征象及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征象及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8例甲状腺结节,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观察其超声特征,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T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级,分析不同分级者的恶性率和准确率。结果 183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恶性1160例,良性678例。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分别为99.7%(1156/1160)、41.0%(278/678)、74.3%(1156/1556)、98.6%(278/282)和78.2%(1434/1838)。超声检查显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形状、边界、回声、钙化和血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纵横比≥1、边界不清、低回声及极低回声、微小钙化和结节内部血流丰富(Ⅲ型)与恶性甲状腺结节有关,而卵圆形、边界清晰、中高回声、无或者粗大钙化、结节内部无丰富血供(Ⅰ型或Ⅱ型)与良性甲状腺结节有关。不同TI-RADS分级的恶性率和准确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了解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并应用T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正确分级,对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 王晓庆魏玺徐勇王海玲忻晓洁张晟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超声检查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10mmTI—RADS4a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对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a类且直径≤10mm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US—FNAB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特征,根据TI-RADS评估每个结节的恶性特征并进行分类,将其中TI—RADS4a类且直径≤10mm365例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均行US.FNAB检查,并根据超声测量结节最大径分为〈5mm组和5.10mm组.对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65例TI-RADS4a类结节中,细胞学诊断恶性68例,可疑恶性81例,良性193例,不满意6例,不确定17例;经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恶性153例,良性212例,US—FNAB细胞学结果和实际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5~10mm组结节的细胞学阳性率和实际恶性率均大于〈5mm组(P〈0.05)。US-FNAB细胞学诊断TI—RADS4a类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2.2%、96.2%、94.6%、94.4%和94.5%。结论US-FNAB检查对TI-RADS4a类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忻晓洁孙成相王晓庆魏玺徐勇张晟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活组织检查细针
- 甲状腺部分囊性结节的超声特征及其与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关系被引量:28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部分囊性结节(PCTN)的超声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以鉴别良恶性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PCTN,且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观察其超声特征,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5例PCTN中,恶性53例,良性212例。根据超声和病理结果,全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例数分别为51、208、4、2例,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6.2%(51/53)、98.1%(208/212)、92.7%(51/55)、99.0%(208/210)和97.7%(259/265)。对于PCTN,结节内部结构、形状、边缘与PCTN良恶性有关(均P〈0.001),其中纵横比≥1、边缘毛刺状或微小分叶与恶性PCTN有关,而边缘光滑、海绵状结构与良性PCTN有关。对于PCTN内部实性部分,其结构、游离缘、回声和钙化情况与PCTN良恶性有关(均P〈0.001),其中实性部分偏心结构及锐性夹角、游离缘不光滑、低回声及极低回声、与微小钙化与恶性PCTN有关,而实性部分呈同心结构、游离缘光滑、等回声及高回声、大钙化与良性PCTN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内部实性部分回声、实性部分游离缘、实性部分的结构及钙化为预测恶性PCTN的重要因素(均P〈0.05),其中低回声、极低回声、偏心结构及锐性夹角、游离缘不光滑、微小钙化为预测恶性PCTN的不良因素。结论了解PCTN的恶性特征并做出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 王晓庆魏玺徐勇忻晓洁张晟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结节统计学
- MDMX通过与p53蛋白的二次作用抑制p53DNA结合功能的分子机制
- 背景: p53作为肿瘤抑癌蛋白,直接参与了细胞周期调控、细胞代谢、生长以及细胞凋亡、衰老等不同损伤或应激的反应过程。此过程中 p53蛋白具有两个重要的调节蛋白—MDM2和MDMX。其中,MDM2能够通过其C末端的E3连...
- 魏玺
- 关键词:P53蛋白抑癌作用
- 不同增强强度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物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不同增强强度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物的诊断价值,探讨超声造影在判断肾脏肿物病理类型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112例肾脏肿瘤患者行术前超声造影,根据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分为低增强组(26例)、高或等增强组(86例),比较两组肾脏肿物的术后病理结果,评估不同增强强度对肾脏肿物的诊断效能。结果低增强组与高或等增强组肾脏肿物的病理类型存在差异(P<0.01)。26例低增强组肾脏肿物中,17例低度恶性或良性肿物,8例透明细胞癌,1例转移性肾癌。86例高或等增强组肾脏肿物中,75例透明细胞癌,2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转移性肾癌,1例低度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良性肿瘤。低增强组对诊断肾脏肿物是否为低度恶性或良性的敏感度为62.96%,特异度为89.41%,阳性预测值为65.38%,阴性预测值为88.37%;高或等增强组对诊断肾脏肿物是否为透明细胞癌的敏感度为90.36%,特异度为62.07%,阳性预测值为87.21%,阴性预测值为69.23%。结论不同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肿物,超声造影可以预测肾脏肿瘤的病理类型及预后。
- 徐勇张晟魏玺李秀英杜萍
- 关键词:肾肿瘤超声检查图像增强
-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肝胆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医学在肝胆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检测、监测、评估中更加精准化。近年新兴的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被更多学者证实为肝胆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可为临床提供靶器官或目标病灶中详细的微血流信息,提高了传统多普勒技术的诊断效能。SMI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显示出较大优势;其在肝硬化治疗监测、移植术后肝动脉闭塞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SMI对于急性胆囊炎症、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肾脏、卵巢、前列腺等病变的精准评估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报道与好评。
- 杨凡魏玺
- 关键词:肝胆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