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然科学总论 更多>>
一种简便的低氧环境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测定方法 被引量:3 1986年 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是测定细胞增殖力最可靠的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肿瘤细胞生物学和实验化疗等学科的研究。目前,人们普遍利用软琼脂集落形成测定技术来区分正常与恶性细胞、预测临床肿瘤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以及筛选和开发新的抗癌物质。然而,直接取材的原代肿瘤细胞甚至已建成系的肿瘤细胞在体外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均很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推广使用。国内外许多学者曾尝试各种培养方法,以提高肿瘤细胞的软琼脂集落形成率。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指出,空气中氧浓度过高,不利于体外培养细胞生长。 刘友华 薛社普关键词:低氧环境 HL 集落形成 细胞集落 增殖力 网织红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的胞质杂交体细胞血红蛋白的PAGE电泳分析 被引量:2 1987年 小鼠网织红细胞(RM)×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突变株(Hb-60-AR);兔网织红细胞(RR)×小鼠BW-胸腺淋巴肉瘤细胞(BW5147);大鼠骨髓有核红细胞(RNR)×小鼠SP2/0浆细胞瘤细胞等不同异种杂交组合的胞质体杂交细胞珠蛋白基因产物血红蛋白的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检测不到血红蛋白的肿瘤细胞,一旦与网织红细胞或有核红细胞融合后,则能持续地出现血红蛋白,进一步证明哺乳类红细胞胞质因子具有调节基因活动,激活珠蛋白基因表达的作用,不同种属红细胞胞质因子似无种属特异性。 徐炎 胡雪 章静波 刘友华 张庆一 袁菊 薛社普关键词:网织红细胞 珠蛋白基因 几种药物对人白血病克隆原细胞的抑制作用 1989年 细胞毒药物和细胞分化诱导剂均能抑制白血病克隆原细胞的生长,但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本文提出人白血病克隆原细胞的检测系统可为鉴别细胞毒药物和细胞分化诱导药物以及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提供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 刘友华 薛社普关键词:人白血病 细胞毒药物 红细胞分化去核因子:哺乳类红细胞终末分化/肿瘤抑制的调节因子家族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4 2000年 本文报道哺乳类红细胞终末分化去核因子 (EDDF)调控恶性骨髓瘤细胞的分化以及与 EDDF相关的基因克隆的系列研究结果。以不同分化期哺乳类红细胞为研究对象 ,观察红细胞自然排核前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和与之互为对应的物质代谢的改变 ,分析 EDDF与终末分化、核浓缩及自然排核的可能关系 ;用自建的红细胞胞质体杂交模型 ,分别对红白血病和非红系的骨髓瘤细胞进行同种和异种的细胞杂交实验以验证 EDDF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 ,哺乳类红细胞在终末分化不同阶段存在时相相关的分化去核因子家族。这些因子可调控不同分化阶段相关基因的活动 ,且呈时序性出现 ,与血红蛋白表达、细胞核停止分裂转向分化、核偏位、核浓 (固 )缩和自然去核等终末分化特征呈现明显的因果关系。 EDDF活性蛋白可逆转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 (MEL,K5 6 2 )的恶性生长及诱导终末分化。在上述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的分离、提纯及基因克隆路线 ,从人和小鼠红细胞中连续克隆到 5种分化相关基因家族 (MEDDF,HEDDF- 1,HEDRF- 1,HEDRF- 2 ,HCNBP- 1)及其全长序列 ,并经 Gen Bank证实 ,它们均为无同源的新基因序列。 薛社普 刘友华 张世馥 马文丽 王鑫 费仁仁 杜权 章正琰 章静波 陈克铨 周建平 马静 韩代书关键词:终末分化 基因克隆 4种电镜技术在 HL-60-AR 细胞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989年 本研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冷冻蚀刻和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人早幼粒白血病突变株 HL-60-AR 细胞的超微结构和酸性磷酸酶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的定位,并比较了 HL-60-AR细胞在维生素 A 酸(RA)诱导分化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和酸性磷酸酶的变化。观察结果表明,HGPRT缺失的突变型 HL-60-AR 细胞的超微结构,类似于原母系 HL-60细胞。细胞表面具有较丰富的微绒毛和数量不等的指状或嵴状突起,细胞核常染色质丰富,核膜孔多,胞质中细胞器不发达。HL-60-AR 细胞经 RA 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出现较大的胞质突起;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异染色质增加;核质比例降低;胞质中的细胞器较为丰富,含溶酶体(嗜天青颗粒)和成熟粒细胞所特有的特异颗粒;高尔基体活动旺盛;酸性磷酸酶含量显著增加,它主要定位于溶酶体和高尔基体的膜囊上。本文的结果提示,多种电镜技术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全面认识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机能活动状态。 刘友华 王芸庆 鲁崎唔 赵培荣 薛社普关键词:电镜 白血病细胞 超微结构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与小鼠骨髓有核红细胞杂交后恶性表型分析 1989年 用人早幼粒白血病突变株细胞(HL-60-AR)与小鼠骨髓有核红细胞融合,在 HAT 选择培养液中筛选出 HL-N 异种杂交细胞。对亲本瘤细胞和杂交细胞恶性表型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杂交细胞的生长速率和 DNA 合成能力下降,细胞丧失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的能力和在裸鼠中的致瘤能力。细胞的 c-myc 癌基因素表达受抑制,它们的超微形态亦有明显的变化。 刘友华 薛社普关键词:小鼠 细胞杂交 恶性表型 人白血病突变株红细胞胞质杂交体的建立及在恶性调控研究中的应用 1990年 细胞分化、基因表达和恶性表型的调控是当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课题。近几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室利用天然无核的小鼠或兔的网织红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BW-5147,NS-1,Sp2/0和p388)或人骨髓瘤细胞系(HL-60-AR,HMY)融合,建立了7株可传代和可逆转恶性表型的红细胞胞质杂交模型,以及1个以大鼠成红细胞与小鼠Sp2/0细胞融合的杂交瘤。这些胞质杂交体,包括遗传型相同的小鼠-小鼠同种间的胞质杂交系(BW-R, 薛社普 刘友华 李宝莲 章静波 陈克铨关键词:恶性表型 小鼠骨髓瘤细胞 网织红细胞 突变株 裸鼠人早幼粒白血病突变株细胞(HL-60-AR)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1988年 将HGPRT~-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突变株细胞(HL-60-AR)接种于裸鼠皮下,能形成实体性白血病肉瘤。肿瘤组织经光镜形态学、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化学、LDH同工酶谱、染色体分析、细胞遗传标记、以及分化性状的检测等多项指标鉴定,均类似于原来体外长期培养的细胞株。移植瘤细胞能在裸鼠体内连续传代,迄今已传至第12代。这个裸鼠人白血病细胞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将为研究人类白血病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以及对抗白血病药物治疗的反应,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实验系统。 刘友华 王芸庆 薛社普关键词:异种移植模型 裸鼠 红细胞分化(去核)因子对肿瘤细胞生长分化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 1992年 本研究选择终末分化期出现自然去核特征的哺乳类红细胞作为研究细胞分化及其恶性调控的对象。根据众所周知但尚不明机理的这种自然去核现象,和我们在该期观察到的核酸和蛋白质急剧变化,尤其与排核过程相应地出现的胞质特异蛋白质高峰等数据。 薛社普 章静波 费仁仁 刘友华 张庆一 陈克铨 徐炎关键词:肿瘤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 哺乳类 胞质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与小鼠网织红细胞融合的胞质杂交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1988年 本研究对HGPRT缺失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突变株(HL-60-AR)与小鼠网织红细胞融合所形成的胞质杂交细胞,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形态学观察。所得结果显示:胞质杂交细胞在短期培养过程中,可见大量细胞呈现核固缩和核偏位,甚至出现排核现象;长期培养的胞质杂交细胞沿不同途径向较成熟的方向分化。本文并讨论了网织红细胞胞质因子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途径的影响。 刘友华 薛社普关键词: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