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莹

作品数:21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7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普法
  • 5篇普法教育
  • 4篇社会
  • 4篇自我
  • 4篇法律
  • 3篇主义
  • 3篇教育
  • 3篇法律认同
  • 2篇哲学
  • 2篇政治
  • 2篇社会存在
  • 2篇社会主义
  • 2篇实效
  • 2篇实效性
  • 2篇司法
  • 2篇荻生徂徕
  • 2篇价值观
  • 2篇公民
  • 2篇公正
  • 1篇大学生

机构

  • 13篇西南交通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1篇刘莹
  • 4篇林伯海
  • 1篇刘莹
  • 1篇刘莹
  • 1篇郭海龙

传媒

  • 2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前沿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世界哲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华商
  • 1篇人民论坛(中...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外国哲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情境、文本、话语: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建构的三重场域
2024年
教育叙事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将教育叙事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契合研究生需求特点的探索,也是符合研究生接受特点的尝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从场所、氛围和技术三个维度进行叙事情境的建构,创设师生互动的共情场域;从宏大叙事、微观生活和热度话题三个部分实现叙事文本的架构,营造师生互通的共享机制;从风格、表达和体系三个层面推动叙事话语的转换,达到师生互融的共鸣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温润人心、教化育人的作用。
刘莹刘莹
关键词:情境文本话语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叙事
荻生徂徕思想的实学背景考量——另一种“近代”
2016年
关于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近代先驱"的身份问题,学界已经不乏争论,除了从徂徕思想本身具有的维护而非肢解幕藩体制的一面作为回应之外,还可以更加"釜底抽薪"地直接去考察所谓"近代"标准的合法性问题。本文即选择了丸山真男及岛田虔次勾勒出的中日"近代"节点作为探讨的对象,通过对荻生徂徕的"政治性"解读,我们可以发现丸山真男意义上的"政治性"其实与徂徕本身的"政治优越"有很大的差异;而通过对阳明及其后学展现出的岛田虔次意义上的"解放"和"独立"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质仍旧以"群"作为前提。两种范式的"曲解"实质在于二者虽然都力图呈现中日两国本身具有的"近代"因素,但实际上却仍旧以西方的"近代"标准在选取和分析所谓的中日"近代"节点。如果我们返回到"近代"这个作为一个历史阶段而非价值判断的中性词本身的话,也许我们就可以用更加宽广的视野透视思想史本身。本文即是在将徂徕思想置身于整个宋明理学的背景之下对徂徕思想作出的一番"实学"背景的描摹,以此来阐述另一种"近代"。
刘莹
关键词:荻生徂徕丸山真男实学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探索被引量:13
2013年
青少年是我国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处于生长和发育期的他们对环境的改变尤为敏感,也容易受到环境改变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媒介环境成为影响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媒介环境的发展使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载体、方式和内容都随之改变。媒介环境的发展要求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载体要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平衡;青少年普法教育方式要实现自主性与渗透性相结合;在媒体普法过程中,加强传媒普法的自体约束和法律约束。
刘莹林伯海
关键词:青少年普法教育媒介环境
马克思对近代“自我”观的扬弃与超越被引量:1
2014年
"自我"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连续性。马克思的思想转向看上去取消了"自我"概念,但并未取消"自我"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其早期所继承的近代"自我"的扬弃,揭示了人的实践和社会存在本质,使得"自我"概念从认识论范畴转为存在论范畴,实现了对近代"自我"观念的超越。这种超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意识论到实践论的"自我";从个体本位的"自我"到社会存在中的"自我";从天国到人间的精神家园。
刘莹
关键词:自我社会存在认识论
铁路客运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在我国,铁路交通是完成物资流通、旅客出行的主要运输方式,铁路交通的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各种与铁路有关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在旧的铁路管理体...
刘莹
关键词:铁路交通旅客运输人身损害赔偿归责原则赔偿范围
文献传递
德勒兹与欲望问题:朝向一种内在性伦理被引量:2
2014年
内在性伦理和欲望问题是德勒兹哲学的核心概念,对其理解应结合观念史来考察:德勒兹的内在性伦理用内在性生存方式的区别和多元的解释方法取代了诉诸于超验的伦理,在哲学史上,斯宾诺莎和尼采对内在性的进路做了最全面的发展,为德勒兹提供了思想来源。德勒兹从欲望(驱动力)出发来考察人的生存方式,尼采的驱动力理论、莱布尼兹建立在微知觉和驱动力基础上的自由行动理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来源和丰富的细节。通过考察可以看到,在德勒兹哲学中,内在性伦理真正的研究对象是欲望(驱动力)。其内在性伦理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尼采和斯宾诺莎,而内在性的形式主要来源于康德。
D.W.史密斯刘莹
关键词:德勒兹欲望非理性无意识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
2014年
当前中国社会变迁中存在两种突出的认同困境:人们追寻自我的意识日渐强烈,但同时普遍存在"自我意义感"的失落;主流文化认同存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但背后潜存危机。认同困境的根源在于现代性及其带来的转型和变化,具体来讲就是资本逻辑、全球化、网络社会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且直接的作用。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建构原则。
刘莹
关键词:社会变迁唯物史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普法教育之嬗变
自1986年我国实行普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普法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六年。我国普法教育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经历了以宪法普及为先导的启动时期、市场经济法律普及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时期、依法治国...
刘莹
关键词:普法教育法律认同公民权利实效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思想及启示
2012年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由"破"到"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司法改革中肃清了司法队伍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在惩治贪污和镇压反革命斗争中所呈现出的教惩结合、严打慎刑、宽严相济、详查区分等原则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莹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司法改革
荻生徂徕之“习”论被引量:1
2018年
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徂徕虽也从反朱子学出发,但与伊藤仁斋的古义学不同,他以古文辞学为方法,开创了一条从学习先王礼乐制度到达材成器的路径.古文辞学不仅是学习汉语言的手段,更是贯穿徂徕道论、政治论,以及人性论的线索.古文辞学的核心概念亦即方法论是“习”.从“习”的概念出发观照徂徕的生平,就不难发现徂徕不同于一般日本人习得汉语的体验与他钟情于古文辞学密切相关.从习读、习熟、习惯、习性、习俗这五个维度对“习”之内涵进行界定,即是本文由“习”之概念重构徂徕儒学思想的一种尝试.
刘莹
关键词:荻生徂徕先王之道礼乐制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