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燕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KC术与LEEP术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比较冷刀锥切术(CKC)与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67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其中75例接受CKC治疗(CKC组),92例接受LEEP治疗(LEEP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KC术与LEEP术均能够弥补三阶梯诊断流程的不足,治疗效果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EEP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宫颈狭窄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CKC术,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术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具有明显优势。
- 覃晓张云燕李丽玲潘春红李力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子宫颈电外科手术冷刀锥切术
- 476对不良孕产史夫妇相关因素探讨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不良孕产史的原因 ,以对不良孕产史夫妇今后的生育进行指导。 方法 对曾在我院就诊的 4 76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进行职业调查 ,了解有害物质接触史情况 ,并行TORCH感染筛查、染色体分析、高危病例进行梅毒感染筛查及糖尿病筛查等。 结果 TORCH感染率 4 6 .2 % (2 2 0 / 4 76 ) ,染色体异常率 5 .7% (5 4 / 95 2 ) ,有害物质接触史占 12 .2 % (5 8/ 4 76 ) ,梅毒感染占被检者的 14 .3% (12 / 84 ) ;妊娠合并糖尿病占被检者的 5 2 .7% (2 9/ 5 5 )。 结论 TORCH感染、染色体异常、有害物质接触史是不良孕产史的主要原因 ,梅毒感染、妊娠合并糖尿病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 张云燕
- 关键词:不良孕产史TORCH综合征染色体梅毒感染糖尿病
- 妊娠合并甲亢的妊娠结局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属于高危妊娠,其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约高于非甲亢孕妇的10倍,未经治疗的妊娠期甲亢可使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小样儿率增加,死胎发生率为8%~15%.早产儿发生率为11%~15%,围生儿病死率高达5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甲亢。是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15年来住院分娩的84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妊娠合并甲亢的妊娠结局。
- 张云燕王三亨
- 关键词:妊娠合并甲亢妊娠高血压疾病围生儿病死率甲亢患者发生率
- 腹腔镜治疗巨大良性卵巢肿瘤53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良性卵巢肿瘤的安全性、优越性.方法 腹腔镜下巨大良性卵巢肿瘤剥除术53例与行剖腹手术52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镇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平均住院日与剖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无一例使用镇痛药,而剖腹手术组71.15%使用镇痛药.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良性卵巢肿瘤操作性强、创伤小、恢复快,是既微创又安全、可靠的手术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潘春红张云燕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巨大卵巢肿瘤良性肿瘤
- 胎头高直后位1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胎头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和处理方法,加强对此类头位难产的重视,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胎头高直后位产妇的分娩资料。结果:胎膜早破、胎头入盆困难、产力异常、产程延长或滞产为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结论:重视临产前的检查和临产后的早期诊断,掌握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及时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张云燕
- 关键词:头位难产高直后位
- 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配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等结合超声介入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 92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乙醇 (硬化治疗 )。术后分为未用药组 (2 3例 )和米非司酮组 (3 8例 )、孕三烯酮组 (3 1例 ) ,未用药组为单行硬化治疗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分别在硬化治疗基础上于当月起加服米非司酮 (12 .5mg) ,每天 4次 ,孕三烯酮 (2 .5mg) ,2次 /周 ,治疗 3~ 6个月。治疗后追踪观察 2年 ,比较各组的疗效、复发率及副作用发生率。 结果 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的复发率分别为 7.9%(3 / 3 8)和 9.7% (3 / 3 1) ,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的 3 4 .8% (8/ 2 3 ,P<0 .0 5)。米非司酮组副作用发生率为 13 .2 % (5/ 3 8) ,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的 41.9% (13 / 3 1,P<0 .0 5)。 结论 超声介入无水乙醇加服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3~ 6个月 ,均可有效地巩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 ,降低其复发率 ,但米非司酮的副作用明显较孕三烯酮少。
- 张云燕
- 关键词:超声介入无水乙醇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孕三烯酮米非司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