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新英

张新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11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木材
  • 5篇木质部
  • 5篇次生
  • 5篇次生木质部
  • 4篇蓝桉
  • 3篇植物
  • 3篇生境
  • 3篇解剖学
  • 3篇不同生境
  • 2篇扫描电镜
  • 2篇沙生
  • 2篇沙生植物
  • 2篇生态解剖
  • 2篇离体培养
  • 2篇木材解剖
  • 2篇大豆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豆花
  • 1篇豆科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蔬菜研究...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隆大学

作者

  • 14篇张新英
  • 4篇王昌命
  • 1篇高信曾
  • 1篇尹光初
  • 1篇马启彬
  • 1篇张胜
  • 1篇吴存祥
  • 1篇周思君
  • 1篇李春林
  • 1篇韩天富
  • 1篇李晓梅

传媒

  • 9篇Acta B...
  • 2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体培养下白杜木质部的形态发生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白杜(Euonymus bungeanus Maxim.)的离体木质部经过组织培养,成功地诱导出小植株,诱导率为8%。诱导过程经过3个阶段:1.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以 H 培养基效果最好,但需附加不同浓度的2,4-D、NAA 或 BA。2.分化阶段,诱导小植株的形成,以 H 或 MS+BA2mg/1+KT0.5—1mg/1+NAA0.2mg/1分化培养基为宜。3.小植株的成长,以 White+NAA0.1mg/1+IAA0.1mg/1培养基最适。愈伤组织主要起源于木射线细胞。在愈伤组织中可以产生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呈带状排列的分生组织,其中有些分生组织最后可形成象茎中的形成层那样连成一圈,但它们不能产生正常的维管组织,只能向一侧分化出木质部的管状分子,而不能向另一侧分化出韧皮部的筛状分子。另外,在愈伤组织中还出现了一些鸟巢状管胞团。不定根发生在愈伤组织深处,为内起源;不定芽起源于愈伤组织表面,为外起源。
张新英韩厉玲李白玲
关键词:离体培养
锦鸡儿属6种沙生植物次生木质部解剖被引量:25
1991年
本文对生长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6种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的次生木质部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它们的主要共同点是:导管分布频率和复孔率高,导管的平均直径小,细胞壁较厚,具两种直径的导管;导管分子很短,具单穿孔;管间纹孔为互列的具缘纹孔,并有附物纹孔;导管次生壁上常见螺纹加厚韧型纤维很短,具数目较少的单纹孔,壁较厚。射线的平均高度很低,单列、多列射线都存在,均为异型射线。此外,它们之间在横切面上导管的分布形式、轴向薄壁细胞的分布及数量、射线分布频率、晶体的存在及分布等特征上均有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本文提出了对6种沙生锦鸡儿次生木质部结构鉴定的检索表。
曹宛虹张新英
关键词:锦鸡儿属沙生植物次生木质部
十齿花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8
1995年
对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Dunn)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与卫矛科其它8 属植物的木质部作了比较。十齿花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主要特点是: 木质部导管分子相对较长,其末端倾斜,具梯状穿孔板,由14(9—28)个横隔组成。纤维和纤维管胞均有横隔。韧皮部筛管分子相对较短,其端壁水平或略倾斜,具单筛板,缺少纤维。具功能和不具功能韧皮部的界限不明显。从Bailey 系统观点看,木质部的特化水平较低,表现出一系列原始特征。而韧皮部的特化水平较高,表现出一系列进化特征。因此。
张新英高信曾
关键词: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解剖学
不同生境下蓝桉的木材解剖研究被引量:14
1994年
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不同生境下的蓝桉(Eucalyptusglobulus Labill.)木材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描述了木材结构特征。以蓝桉木材的11 个主要特征——导管频率、单孔率、导管直径、导管分子长度、管胞长度和直径、纤维管胞长度和直径、纤维长度、射线频率和高度为指标,对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蓝桉进行比较发现:随着纬度的增加,生长轮变化不明显;木材中大部分组成分子的数量特征,除导管频率有降低趋势外均与纬度成正相关。
王昌命张新英
关键词:蓝桉木材生境
扫描电镜(SEM)下的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的木材结构观察
<正>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生长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典型旱生植物——铃铛刺的次生木质部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在铃铛刺的次生木质部中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导管:宽导管和窄导管。窄导管壁上常可见螺纹次生壁加厚,宽导管的壁上一般无螺纹...
曹宛虹张新英
引种到我国的蓝桉与原产澳洲的蓝桉木材生态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不同生境下的蓝桉(EucalyptusglobulusLabill.)木材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比较了原产地及引种到我国后不同生境下蓝桉木材结构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是木材组成分子数量特征的差异。引种到我国的蓝桉,导管分子长度,管胞的长度、直径,纤维管胞的长度及纤维长度均相对地增加;其它数量特征值减少;单孔率、射线高度变化不明显。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蓝桉扫描结构表明:引种到我国的蓝桉导管壁上的附物纹孔与原产澳洲蓝桉的导管壁上的附物纹孔有明显的区别。本研究还从野外调查和木材生态解剖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扭曲纹理的成因、走向及纹理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扭曲纹理均为右旋(RH)走向,其形成主要是受风、温度和年降水量等为主的多种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扭曲纹理角度随海拔的升高有增大的趋势;随纬度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同时对影响木材结构的多种生态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王昌命张新英姜天云周朝鼎
关键词:蓝桉木材解剖引种木材结构
昆明西山蓝桉木材生态解剖的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生长在昆明西山南坡,海拔1880~2120m的蓝桉(EucglyptusglobulusLabill.)木材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木材结构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生长轮宽度,导管频率,纤维管胞长度等值逐渐增加;导管长度,直径,纤维管胞直径,韧性纤维长度,射线频率和高度等值逐渐减少。导管和管胞壁上均具附物纹孔。
王昌命张新英
关键词:蓝桉生态解剖木材
卫矛科16种藤本与乔木次生木质部比较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1990年
本文对卫矛科(Celastraceae)16种生长于不同生境的藤本和乔木次生木质部的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的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本科中南蛇藤属(Celastrus L.)独子藤属(Mo-nocelastrus Wang et Tang)和雷公藤属(Tripterygium Hoook.f.)为典型藤本结构,次生木质部特化水平较高;假卫矛属(Microstropis Wall.et Mcissn)、十齿花属(Dipentoden Dunn)和盾柱属(Pleurostylia Wight.et Arn.)为乔木,次生木质部结构特化水平较低;卫矛属(Eu-onymus L.)中既有藤本,又有乔木,其藤本结构与乔木相似,表现出一系列原始性和保守性。本研究初步探讨藤本与乔木的木质部结构、生活习性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卫矛科的系统演化提供一些解剖学的证据。
李燕立张新英
关键词:卫矛科藤本乔木木质部解剖学
不同生境下蓝桉木材扫描电镜观察的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用扫描电镜对不同生境下的蓝桉(EucalyptusglobulusLabill.)木材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不同生境下的蓝桉扫描结构表明,导管壁上具A,B两种类型的附物纹孔,但以A型为主,也具具缘纹孔、联合状纹孔和火山状纹孔;管胞壁上具附物纹孔,但附物较少;纤维管胞壁上具具缘纹孔和单纹孔;纤维壁上具长椭圆形的单纹孔;射线细胞内具晶体和晶体类似物。并分析了附物纹孔的大小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王昌命张新英
关键词:蓝桉不同生境木材解剖扫描电镜
大豆品种自贡冬豆花芽分化及开花逆转过程的形态解剖学研究(英文)被引量:15
2005年
研究了光周期反应敏感的晚熟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自贡冬豆在正常花芽分化和开花逆转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光周期处理包括连续短日照(SD,12 h)、连续长日照(LD,16 h)和13 d短日后转入长日(SD13d-LD)3种。结果表明,自贡冬豆在连续短日条件下可正常开花结实;经13 d短日照处理后移至长日照下,约50%的植株发生开花逆转,另外50%的植株形成短的顶端花序;在连续长日照下保持营养生长。短日照不仅促进大豆的生殖发育,而且加快出叶速度。短日处理3 d基部叶腋开始分化花芽;13 d顶端分生组织开始分化花序,19 d顶端花序分化结束,29 d植株开花。SD13-LD处理,在移至长日照的最初14 d内,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化花原基,但分化速度比连续短日处理慢,分化出的花芽数目少。长日处理20 d(出苗后33 d)左右,约50%植株的顶端分生组织逆转到营养器官的分化。在连续长日条件下,顶端分生组织一直分化叶片。还讨论了叶片和花器官的同源性问题。
李晓梅吴存祥马启彬张胜李春林张新英韩天富
关键词:大豆光周期花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