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智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4篇胆囊
  • 4篇十二指肠
  • 3篇胆道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结石
  • 2篇胆道镜
  • 2篇胆囊结石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胰腺
  • 2篇切开
  • 2篇肿瘤
  • 2篇憩室
  • 2篇憩室切除
  • 2篇憩室切除术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对比

机构

  • 11篇宝鸡市人民医...
  • 2篇延安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二医...
  • 1篇汉中市中心医...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宝鸡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郭智华
  • 10篇刘益民
  • 2篇张新爱
  • 1篇姚春和
  • 1篇张东
  • 1篇耿智敏
  • 1篇周景师
  • 1篇李军辉
  • 1篇杨成林
  • 1篇耿西林
  • 1篇郝琪伟
  • 1篇杨文彬
  • 1篇孙昊
  • 1篇张煜
  • 1篇杨瑞
  • 1篇雷达
  • 1篇贺继东
  • 1篇马蓉
  • 1篇刘益民
  • 1篇马驰

传媒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临床普外科电...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即三镜联合)治疗老年轻型胆源性胰腺炎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管取石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患者分别接受开腹手术或三镜联合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和观察组(三镜联合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成功率、手术成功率、胰腺炎重型化比例、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结石清除率、胰腺炎重型化比例、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此外与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1~2周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序惯性治疗相比,开腹手术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延长。两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需二期手术。
焦振东郭智华刘益民
关键词:胆囊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5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保胆组)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T管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胆组较T管组手术时间更短[(116±20)min vs.(162±17)min],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0 vs.23.33%)。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9±22)ml vs.(117±24)ml]、术后腹腔引流时间[(3.30±0.80)d vs.(3.70±0.50)d]、术后住院时间[(5.5±1.5)d vs.(5.8±1.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相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
金上博刘益民闫耀生郭智华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检查保胆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32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后一期缝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32例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全部一期缝合胆总管,全部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6.4±5.3)min。32例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病例中,术后2例患者胆瘘,1周后消失拔管,1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B超发现残余结石,后经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出,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8月至4年,32例病例复查B超无结石复发,无胆道狭窄,无临床症状。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安全、有效、微创,避免了患者携带T型管的痛苦与不便,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益民金上博闫耀生郭智华
关键词: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胆总管结石一期缝合
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2272例报告)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1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272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5例、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352例、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332例、陕西省人民医院233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2例、延安大学附属咸阳医院138例、宝鸡市人民医院137例、汉中市中心医院125例、宝鸡市中心医院95例、安康市中心医院72例、榆林市第二医院51例)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87例,女1385例;年龄为(48±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及住院情况。(2)随访及并发症情况。(3)非肿瘤性息肉与肿瘤性息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4)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10~12 mm、≥13 m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5)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6)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肿瘤性息肉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估。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状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剔除CEA、CA19-9缺失数据后进行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多样本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后,应用R 3.6.0 version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1)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及住院情况:2272例患者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9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43例、胆囊癌根治术28例、腹腔镜保胆取息肉术2例,术中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1050例。227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非肿瘤性息肉1953例(胆�
张东李起张小弟贾蓬勃王新团耿西林张煜李军辉姚春和刘益民郭智华杨瑞雷达杨成林郝琪伟杨文彬耿智敏
关键词:胆道良性疾病胆囊息肉非肿瘤性息肉手术列线图
单向可吸收倒刺线单层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胰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单向可吸收倒刺缝线单层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肝胆外科2016—2019年行LPD术患者80例,将其根据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可吸收倒刺线完成胰肠、胆肠、胃肠单层吻合,对照组使用传统缝线及吻合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吻合时间。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胆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向可吸收倒刺缝线单层吻合技术在LPD术中应用安全有效,缩短了手术学习曲线,值得临床推广。
焦振东刘益民郭智华周景师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为3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的保脾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1例术中撕裂脾静脉,腹腔镜下缝合脾静脉撕裂处,成功止血,72 h后恢复进食。1例患者因囊性肿瘤巨大,术中囊液外溢,造成术后胰腺切除区形成直径3 cm包裹性积液,术后2周自行吸收。术后病理均回报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出院后随访3~12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安全、可行的新选择,因其创伤小、康复快,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的常规手术,目前也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此术式仍需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推行原则。
金上博刘益民闫耀生郭智华
关键词:胰腺肿瘤腹腔镜检查
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切除术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比5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行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手术治疗与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手术治疗与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疗效分析。结果:手术治疗58例,其中行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手术28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切除30例,全部58例手术均成功,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切除术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78±21与177±73)ml、手术时间(65±19与91±26)min、术后住院天数(5.7±1.4与8.4±1.6)d、术后腹腔引流天数(1.9±0.7与2.5±1.1)d、术后严重并发症总的发生率(0与16.7%)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十二指肠憩室较为常见,但多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无需治疗,但若合并食物潴留反复感染、合并胆胰疾病等则需进一步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切除术术后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术中操作、术后恢复及其安全性上更有优势,将逐渐替代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成为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的首选方式。
郭智华刘益民金上博张新爱
关键词:十二指肠疾病憩室炎
CMV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CMV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感染CMV分为感染组23例、未感染组67例,观察两组患者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分析CMV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未感染组两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糖皮质激素抵抗率更高,血红蛋白水平更低,结肠镜检查溃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好转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溃疡性结肠炎预后因素为CMV感染及糖皮质激素抵抗。结论CMV感染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提示临床需加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积极进行CMV感染的预防与抗病毒治疗,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促使患者更快恢复。
张新爱郭智华马蓉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CMV病理特征预后
依泽替米贝对胆囊结石患者血清TNF及IL-1水平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究依泽替米贝对胆囊结石患者血清TNF及IL-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给予溶石疗法等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35例,在与对照组相同的临床常规溶石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泽替米贝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胆囊结石数量、重量的差异以及血清TNF及IL-1水平变化。结果:1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胆囊内结石平均数量(6.1±2.5),明显少于对照组(9.2±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9,P=0.037<0.05);2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胆囊内结石平均重量(0.17±3.31)g明显少于对照组(0.48±3.04)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7,P=0.026<0.05);3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TNF水平为(15.93±4.78)ng/mg,明显低于对照组(22.13±5.17)ng/m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P=0.036<0.05);4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IL-1水平(63.41±8.12)ng/mg明显低于对照组(89.60±7.08)ng/m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9,P=0.029<0.05);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1,P=0.034<0.05)。结论:依泽替米贝能有效减少结石数量和体积,缓解胆囊结石患者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刘益民金上博闫耀生郭智华马驰王林
关键词:依泽替米贝胆囊结石TNFIL-1
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困难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2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在困难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胆总管结石患者困难性ERCP患者258例,其中行胰管导丝占据法128例,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130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插管用时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成功率93.75%,预切开组插管成功率93.8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插管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2±0.69)vs(12.81±3.67)min,t=-2.27,P<0.05]。25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导丝占据组急性胰腺炎6例,无术后出血病例,胆道感染2例;预切开组急性胰腺炎8例,术后出血3例,胆道感染6例。导丝占据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vs 13.08%),χ2=3.27,P<0.05],其中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导丝占据组对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4.69%vs 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均可提高困难性ERCP插管的成功率,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胰管导丝占据法插管用时更短,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导丝占据法的简便性,安全性,且插入胰管的导丝并不增加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可认为该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金上博刘益民贺继东郭智华孙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