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皮瓣
  • 4篇动脉
  • 4篇缺损
  • 4篇外科
  • 4篇穿支
  • 3篇岛状
  • 3篇岛状皮瓣
  • 3篇软组织
  • 3篇皮瓣修复
  • 3篇组织缺损
  • 3篇腓动脉
  • 3篇外科皮瓣
  • 2篇岛状皮瓣修复
  • 2篇修复外科
  • 2篇修复外科手术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手术
  • 2篇外科手术
  • 2篇面部
  • 2篇肌间隙

机构

  • 6篇贵州医科大学
  • 4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陈祥军
  • 4篇郭天武
  • 2篇杨抒
  • 2篇李嘉琥
  • 2篇张怀军
  • 2篇刘宁
  • 2篇刘宁
  • 2篇杨亚南
  • 1篇余道江
  • 1篇赵天兰
  • 1篇李伟人
  • 1篇孔豫苏
  • 1篇李志保
  • 1篇刘忠山
  • 1篇何志旭
  • 1篇喻翔
  • 1篇宋扬

传媒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2010年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面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2020年
面部缺损创面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面部肿瘤、创伤和瘢痕切除是造成面部缺损的主要原因,由于面部是五官聚集的地方,关乎个人的整体形象,如何修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现有的常用方式有原位缝合,皮片移植、皮瓣移植等,本文对面部缺损的修复方式进行了综述。
宋扬陈祥军
关键词:面部缺损皮瓣皮片
腓动脉肌间隙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腓动脉肌间隙穿支为蒂的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的软组织损伤后皮肤缺损、骨与肌腱等组织外露的方法. 方法 本组患者18例,年龄21 ~ 63岁.损伤部位均在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损伤原因为:外伤13例,电击...
郭天武陈祥军李嘉琥刘宁张怀军
腓动脉肌间隙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组织缺损18例被引量:2
2009年
小腿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损伤后常伴有皮肤缺损、骨与肌腱等组织外露,伤口经久不愈,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采用以腓动脉肌间隙穿支为蒂的皮瓣可以解决这一难题。2006年7月-2008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该皮瓣修复患者小腿胫前、足踝部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郭天武陈祥军李嘉琥刘宁张怀军
关键词: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肌间隙腓动脉穿支
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1)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28例患者,应用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临床疗效.(2)对福尔马林固定的18侧防腐成人尸体进行腓动脉肌皮穿支血管的解剖学观测,包括:数量、浅出点、外径、长度.结果 (1)28例肌皮穿支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与周边组织相似,无臃肿,功能恢复良好.(2)解剖观测到腓动脉肌皮穿支67支;外踝上4.0~8.0 cm范围内均发现血管的长度为28.0~41.0 mm,外径为(1.18±0.12) mm的腓动脉终末穿支;而且外踝上8.0~13.0 cm范围内均发现有较为恒定的粗大肌皮穿支出现,其血管长度为33.0~46.0 mm,血管外径(1.40±0.15)mm;腓动脉肌皮穿支自腓动脉发出至穿深筋膜处的血管长度平均38.0 mm.结论 腓动脉肌皮穿支为蒂的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很好的选择.
郭天武陈祥军
关键词:外科皮瓣腓动脉
小剂量胰岛素对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心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干预对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心、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烧伤6 h后连续3 d每日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根据注射剂量分为对照组、0. 05 U/(kg·d)组、0. 10 U/(kg·d)组、0. 15 U/(kg·d)组及0. 20 U/(kg·d)组,并于注射后6、12、24、48、72 h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糖、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Cr)),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对照组血糖、CK、CK-MB、LDH、BUN及Cr水平均显著高于甘精胰岛素注射组,且烧伤3 d后仍处于高值(P <0. 05); 0. 05 U/(kg·d)组血糖、CK、CK-MB、LDH、BUN、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于0. 10 U/(kg·d)组、0. 15 U/(kg·d)组及0. 20 U/(kg·d)组(P <0. 05); 0. 10 U/(kg·d)组、0. 15 U/(kg·d)组及0. 20 U/(kg·d)组血糖、CK、CK-MB、LDH、BUN、Cr逐渐降低,部分结果正常; 0. 20 U/(kg·d)组结果烧伤72 h后各指标基本正常,偶有低血糖反应。结论:小剂量甘精胰岛素干预对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心、肾损害有保护作用。
杨亚南李伟人孔豫苏陈祥军杨抒喻翔
关键词:胰岛素烧伤心脏损伤肾脏损伤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
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2年1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5~74岁。致伤原因:机械损伤4例,电击伤3例,慢性溃疡2例,热压伤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0cm×2.5cm~12.0cm×7.0cm,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3.0cm-13.0cm×8.0cm。利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发出的皮支,以骨间背侧动脉远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观察皮瓣颜色、质地、感觉、供瓣区瘢痕情况。结果9例岛状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2例失访,8例获得3个月~1年随访,皮瓣色泽、感觉与邻近皮肤相近,质地柔软,感觉良好,供瓣区瘢痕增生不明显,其中1例皮瓣稍显臃肿。结论应用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
杨亚南陈祥军刘宁杨抒
关键词:手损伤动脉外科皮瓣
双穿支蒂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穿支蒂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双穿支蒂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1例小腿上段、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39岁。损伤部位:膝部创面9例,小腿上段前外侧创面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cm×4cm~15cm×11cm,平均8.6cm×8.1cm。结果21例患者皮瓣术后均成活,术后72h内观察皮瓣颜色、皮瓣温度、皮瓣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和皮瓣肿胀程度均未出现明显血管危象或皮瓣坏死,效果满意。本组皮瓣均未出现颜色苍白或紫红、明显肿胀或张力性水泡、皮瓣坏死。结论双穿支蒂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上段、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术式。
郭天武陈祥军李志保
关键词:外科皮瓣软组织损伤修复外科手术
结构仿生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结构仿生在重睑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医学美容科对30例患者行结构仿生重睑成形术。切开皮肤并去除冗余皮肤后,将睑板前上睑提肌腱膜纤维组织分离、松解、向上翻转形成游离端,上睑提肌腱膜与睑板上缘固定,然后将上睑提肌腱膜组织纤维游离端组织嵌入上、下唇切口并进行缝合固定。通过分析术后重睑美学形态评价、切口瘢痕、患者满意度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重睑形态美学评价:术后1~3个月因双侧上睑肿胀程度不一致,睑缘高度、睑缘弧度、重睑线弧度、对称性2分占比不高,随着术后恢复,术后3、6个月2分占比逐渐增加。术后6个月随访,重睑美学形态评价满意28例(93.4%)、基本满意1例(3.3%)、不满意1例(3.3%)。患者自我评价满意27例(90.0%)、基本满意2例(6.7%),不满意1例(3.3%)者。结论结构仿生重睑成形术通过模拟先天重睑的结构特点形成灵动、自然、无明显瘢痕、稳定的重睑线,闭眼时无明显痕迹、凹陷和台阶感,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孙一凡陈祥军杨抒
关键词:重睑成形术眼睑成形术
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应用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缺损面积为0.8cm×1.0cm~20.0cm×10.0cm,皮瓣切取面积1.5cm×1.0cm-22.0cm×12.0cm。以头面部穿支血管为蒂,于创面旁设计拱顶石形状皮瓣,以既能减轻切口张力又能有好的美容效果为原则,尽量减少辅助切口,面部切口线选择与皮纹方向一致或隐蔽的部位或面部美容单元旁;发际内切口应注意减少对毛囊的损伤,注意皮瓣转移对头发生长方向的影响。结果术后12例伤口愈合良好,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植皮后愈合。患者均获1—12个月随访,对术后功能、皮肤感觉及外观均满意。结论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刘忠山赵天兰何志旭余道江刘宁陈祥军莫骁群
关键词:面部修复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