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有益菌、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有益菌、乳果糖口服溶液在轻微型肝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按照服药自愿原则分为4组,A组15例,常规治疗+乳果糖口服溶液;B组15例,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C组15例,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果糖口服溶液;D组15例,常规治疗;比较4组患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好转率、显性肝性脑病进展率。结果 D组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好转率明显低于A组、B组、C组(P<0.05),A组、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为显性肝性脑病的患者数量,D组明显高于A组、B组、C组(P<0.05),但A组、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益菌联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效果更好,且显著减少显性肝性脑病的进展率。
- 刘刚靳伟杰杨品娜谢永强
- 关键词:有益菌乳果糖肝性脑病
- 煤工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培养细菌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煤工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住院的煤工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入选患者共送痰标本275例,培养出病原菌株212例,结果 G+菌属23株(10.85%),G-菌属159株(75%),真菌30株(14.15%),主要致病菌仍为革兰阴性杆菌,前四位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于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哌拉西林舒巴坦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居首位,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头孢类抗菌药耐药率低;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对两性霉素耐药率最低。结论煤工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常用的抗生素细菌耐药明显,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细菌抗生素耐药的关键。
- 杨品娜刘刚田敬华
- 关键词:尘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菌药
-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作用的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40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4组:三联治疗组(A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三联治疗组(B组)、四联治疗组(C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四联治疗组(D组),每组60例,比较各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c、D组Hp根除率均高于A组(86.0%、89.8%、93.1%与70.7%,P〈0.05),B、C、D组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P〈0.05),而非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在Hp根除治疗中,能提高三联方案的根除率,对四联方案的根除率无明显影响,但能减少治疗过程中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 王韶华刘刚郑复鹏
- 关键词:胃疾病幽门螺杆菌双歧三联活菌
- 有益菌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有益菌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年龄〉60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19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68例)、常规药物治疗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组(B组,61例)、常规药物治疗加用复方嗜乳酸杆菌片组(C组,62例),比较3组病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C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372、10.325,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有益菌用于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可明显减少老年病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 刘刚杨品娜谢永强
- 关键词:有益菌种肺炎社区获得性感染腹泻老年人
- 结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结肠息肉是指凡从结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通常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有较大的癌变风险。因此,临床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对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有积极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功能,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等症状-([1]),长期肠功能紊乱可能诱发结肠息肉。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结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刘刚靳伟杰杨品娜
- 关键词:结肠息肉发现率腺瘤性息肉
-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变化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与尿微量蛋白及血糖和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其中CTP A级30例,B级38例,C级24例。采用RIA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 G)、β2-微球蛋白(β2-MG)和α1-微球蛋白(α1-MG);使用Selectra 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不同CTP分级组间尿M-Alb、Ig G、β2-MG和α1-M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P分级为C级患者尿M-Alb、Ig G、β2-MG和α1-MG分别为(93.50±4.15)mg/L、(27.92±2.67)mg/L、(29.68±3.59)mg/L和(57.30±4.62)mg/L,均显著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5),而A级与B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TP分级组间FBG、T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P分级为C级患者FBG为(6.21±2.03)mmol/L,显著高于A级和B级,TC、LDL-C分别为(2.83±1.13)mmol/L和(1.15±0.54)mmol/L,显著低于A级和B级(P<0.05),CTP分级为B级患者LDL-C为(1.87±0.67)mmol/L,显著低于A级(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越严重,肾功能损伤和糖脂代谢紊乱越明显。
- 靳伟杰谢永强刘刚
-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尿微量蛋白血糖血脂
- 吸烟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吸烟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明确戒烟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有消化道症状的405例患者先分为轻、中、重度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各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比较吸烟组中戒烟者与未戒烟者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再按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比较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结果各吸烟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P<0.05);中度、重度吸烟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高于轻度吸烟组(P<0.05),而中度与重度吸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中戒烟者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未戒烟者(P<0.01);≥60岁吸烟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要显著高于<60岁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且大量吸烟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更高,老年人吸烟更容易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戒烟可以明显提高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王韶华刘刚韩颖郑复鹏谢永强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吸烟
- 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培养细菌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本研究通过分析ICU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抗生素应用的耐药问题。
- 杨品娜刘刚高翔
- 关键词:痰培养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ICU
- 不同疗程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探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寻找合理的治疗疗程。方法将15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7、10、14日治疗3组,分析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0日组和14日组的H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7日组(89.6%9、1.3%vs 73.4%,P<0.05),而10日组与14日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日组和10日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14日组(4.1%6、.2%vs 21.7%,P<0.05),而10日组与14日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日疗法可考虑作为本地区根除Hp、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理想的方案。
- 王韶华韩颖刘刚郑复鹏谢永强侯凤玲
- 有益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有益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8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人随机分为3组,三联治疗组(A组)58例,应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g、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250mg均为每天2次口服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三联治疗组(B组)64例,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840mg、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g、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250mg均为每天2次口服治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三联治疗组(C组)64例,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g(每天3次)、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g(每天2次)、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250mg(每天2次)口服治疗,各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各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病人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χ~2=8.715,P〈0.05)。结论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 刘刚王韶华谢永强郑复鹏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