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锋
- 作品数:32 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通过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5年1—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共20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6周的随访。超声乳化组患者10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小切口组患者100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期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情况。结果术前、术后6周2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小切口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化与超声乳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各时期,2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期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但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术前详细的检查,术中精细、熟练的操作以及术后精心的观察治疗,是减少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关键。
- 李宁王剑锋卜京丽李娟
-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内皮细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比较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自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26例(41只眼),按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11例(20只眼),应用20G玻璃体切除仪行自内障切除吸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B组15例(21只眼),应用常规超声乳化注吸头吸除白内障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术式术中前房稳定性、虹膜脱出率、术后葡萄膜炎反应,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A组术中前房稳定,眼压稳定,无明显虹膜脱出。B组术中前房密闭欠佳,有7只眼(33.3%)虹膜脱出。术后随访3~12个月。B组1只眼(4.8%)发生浅前房,4只眼(19.0%)出现前房渗出反应,A组均未出现。B组3只眼(14.3%)发生后发性白内障。A组术眼前、后囊环形切除孔居中,直径理想,随访期视轴区透明。两组均无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仪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郁佳秦梅王剑锋高自清李宁杨洪霞
- 关键词:超声乳化吸出术先天性白内障婴幼儿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方法:对26例(26眼)术前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12个月,23例眼压控制在10~21mmHg;20眼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是安全有效的。
- 代应辉尚平刘应凌王爱莲王剑锋
- 关键词:青光眼高眼压小梁切除术
- 整合课程背景下眼科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探索
- 2022年
- 探讨眼科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级临床医学院行眼科学教学的两个班级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在班级不同分成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0),观察组应用整合课程联合LBL+PBL+CBL教学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L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学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自我能力评价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理论、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与考核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在自主学习、临床思维构建、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语言表达各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整合课程背景下眼科学理论教学效果满意,显著提高学生自我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论:整合课程背景下眼科学理论教学效果满意,显著提高学生自我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 李娜李娟许澈王剑锋
- 关键词:眼科学理论教学自我能力教学满意度
- 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观察5%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31例31眼真菌性角膜炎行5%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并依据病情进行调整用药频次,联合伊曲康唑200mg每天1次口服,观察患者疗效。结果:治疗25—45d,26例治愈;2例好转;3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2例行结膜瓣遮盖,1例行角膜移植术。结论: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良好。
- 李宁王剑锋卜京丽周琦李娟岳晓丽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那他霉素伊曲康唑
- 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全层眼睑缺损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评价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进行眼睑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10例10眼行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重度眼睑缺损,采用硬腭黏膜移植替代眼睑后层,即睑板和睑结膜层,利用眶周皮瓣修复眼睑前层。结果:术后随访6~12mo,眼睑外观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硬腭黏膜移植片及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移位、挛缩。结论: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转移修复全层眼睑缺损,效果肯定。
- 代应辉岳晓丽王剑锋
- 关键词:硬腭黏膜眼睑再造外科皮瓣
- 显微镜下保留睫状血管直肌联结术治疗陈旧性外直肌麻痹一例
- 王剑锋
- 半囊袋内手法碎核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半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晶体核硬度在Ⅲ级以上的白内障患者26例(27眼)行常规小切口手术,环形撕囊,采取半囊袋内手法碎核,将核碎为2~3瓣,逐一取出。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27眼均顺利碎核,无后囊破裂发生;术后7眼出现上方角膜轻度水肿;2眼出现角膜中上方内皮轻度块状混浊,分别为Ⅳ级和V级核。术后第1天,视力≥0.5者20眼,其中≥0.8者8眼;术后7天,视力≥0.5者23眼,其中≥0.8者10眼。结论:半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增加了前房操作的空间,减少了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操作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王剑锋郁佳王爱莲岳晓丽杨洪霞田静
- 关键词:白内障白内障摘除术晶体核
- 姜黄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HLEC-SRA01/0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为姜黄素治疗和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LEC-SRA01/04细胞,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对照组)以及20、40和6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孵育24 h或48 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HLEC-SRA01/04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姜黄素对HLEC-SRA01/04细胞中caspase-9、caspase-3、Bcl-2、Bax、Cyclin B1、CDK1、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显示:随着姜黄素的浓度逐渐增加,HLECSRA01/04细胞较对照组抑制率逐渐增高(P<0.0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HLEC-SRA01/04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逐渐增高(P<0.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各组中HLEC-SRA01/04细胞凋亡率和细胞G2/M期比例随姜黄素浓度增加逐渐增高,而线粒体膜电位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逐渐下降(P<0.001)。Westernblot实验显示: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HLEC-SRA01/04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和Bax的表达量逐渐增高,Bcl-2、Cyclin B1、CDK1和β-catenin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同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Cyclin D1和c-myc表达量也逐渐降低。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LEC-SRA01/04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从而诱导其凋亡。
- 朱梦云崔双慧郝泽宇王文锐杨清玲陈昌杰王剑锋周琦
- 关键词:姜黄素晶状体上皮细胞WNT/Β-CATENIN凋亡后发性白内障
- 原发性脾恶性淋巴瘤术后颅高压并发双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一例
- 2020年
- 一例原发性脾恶性淋巴瘤患者术后突发视力障碍,眼底及OCT检查双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盘水肿,腰椎穿刺显示颅内压增高,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高压解除后,CRVO及视盘水肿逐渐消失,但最终双眼视力丧失。双眼CRVO考虑与颅高压及淋巴瘤所致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
- 许澈王剑锋吴姜雪
-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高压视力丧失腰椎穿刺视盘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