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继华

作品数:2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哲学
  • 4篇神话
  • 4篇古典
  • 3篇隐喻
  • 3篇文学
  • 2篇学术
  • 2篇札记
  • 2篇哲学人类学
  • 2篇殖民
  • 2篇莎士比亚
  • 2篇莎士比亚历史...
  • 2篇诗学
  • 2篇权力
  • 2篇教义
  • 2篇亨利四世
  • 2篇《亨利四世》
  • 1篇道德
  • 1篇雕龙
  • 1篇读书
  • 1篇对角线

机构

  • 25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哈佛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俄勒冈大学

作者

  • 25篇胡继华

传媒

  • 5篇跨文化研究
  • 3篇文化与诗学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基督教文化学...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文艺争鸣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哲学年鉴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复旦政治学评...
  • 1篇中国语言文学...
  • 1篇国际比较文学...
  • 1篇外国美学
  • 1篇中外文论
  • 1篇2012年“...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存在——一个麦格芬:如何保护思想的欲望
2022年
本文从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关于“麦格芬”的谈话开始,将这个不见于词典且没有确切意义的词语视为一个绝对隐喻——世界、人生和心灵的奥秘不可穷尽。在电影世界,一个麦格芬就是思想欲望的隐喻,其本身毫无意义,虚无缥缈。但麦格芬的唯一特征,仅仅在于其同一性。在它身上,一桩秘密被浓缩,从而证明了每一份代价、每一次行动甚至生命的整体冒险对于情节悬念的正当性。它便成为存在与虚无的同一体。我们便认识到,每一位哲学家都有且必须有自己的麦格芬,以便保持思想的工作,以及对思想结果的兴致。
汉斯·布鲁门伯格陈淑仪(译)胡继华
关键词:虚无
霍内特:在冲突中建构社会理论的规范被引量:5
2005年
A.霍内特的《为承认而斗争》的中译本已经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了,作为该书的译者,我有责任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情况。该书是霍内特获得教授资格的论文,发表后被认为是战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代表性作品。书中,作者用青年黑格尔的“为承认而斗争”的思想资源丰富和发展了交往行为理论.用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实现了思辨哲学的经验转向,改造文尼科特的精神分析学说建构主体间性的概念,试图为社会批判理论提供规范。该书提出,“爱”、“法律”以及“团结”是主体间承认的三种模式。因而可以说,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之中,霍内特的著作从规范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推进了人文学科的伦理转折。
胡继华
关键词:社会理论社会政治哲学交往行为理论精神分析学说社会批判理论社会心理学
古典学与比较文学--从20世纪德国学术视野看
史和当今学术的文化转向表明,古典学与比较文学不仅血脉同根,而且趋向于同一种人文主义至真至美的境界.所谓"古典学",是指对古代典章法式、古代典籍以及生命范型的研究.施皮策的语文学方法启示人们,古典学与人...
胡继华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术视野文化转向
负人类纪对美学的挑战——一则读书与思考札记被引量:3
2019年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波接一波的事件表明,瓦雷里、胡塞尔和列维-斯特劳斯所忧患的"精神危机"还在延伸和延续,其结果势必是"人类纪"的自我超越及其向"负人类纪"的转型。斯蒂格勒指出,"人化"过程的每一刻都在发明生命和摧毁生命,技术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在补偿人性的匮乏和剥夺人性的潜能,器官学一方面将生命延伸到身体之外,另一方面又废黜了某些精致的身体官能,药物学则揭示一切药物都是补药又是毒药。"人类纪"逆转时代,意义因纯粹化更趋稀薄,象征极度贫困,只剩下那些神秘的能指。于是,生理美学、器官美学和社会美学,都必须处理普遍的失调,这就提出了复苏"智性灵魂",探索人类在技术时代自我拯救的可能。
胡继华
2017:我的古典缘
2018年
家住西北郊,在京东小而美、美而雅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书,我每天花4小时左右画对角线穿越京城上班。北京地下轨道发达,我乘地铁往返。打发拥挤喧闹的时间,最好的办法,是带一册书,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到了。当然,偶尔还会多坐一两站,对自己苦苦一笑,下车。带着书中古圣先贤教给我的良善,坚定地回到有几分粗犷、几分凌厉,甚至不太友好的现实当中。不知什么时候,校园内那几座美丽的亭子不见了踪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欲知原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亭子临风近水,吐纳山川元气,天地精英,乃是天人相调、人心攸同的象征,且为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点睛亮景。而今那些勤劳的外语学子到哪里晨读去了呢?或许,因为天命之年,我格外怀旧。这种怀旧之情,往往表现在对古典的东西之频频回眸、去而欲返的心态上。一些偶然的机遇,更因“为人师”的职业,我总是情不自禁地琢磨:我们现在是不是走得太快,离开古典太远了一点?缺失了古典,文化场景依旧畅然,不觉得少了什么。但是,纵有无边风月,岂奈如此江山!“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1]求“新”是人的本能,思“变”是历史的必然,但“正”衰“奇”兴,“乘机”更是“趋时”,或许不是精神生活的健康状态。我们将目光投向古典,恳请古圣先贤面对当下的文化乱象重新发言,也许是一种无奈的诉求。在这么一种无奈且更是忧患的心境中,2017年成为我与古典结缘之年。
胡继华
关键词:古典园林对角线
宗教现象学与历史性的悖论——读海德格尔《宗教生活现象学》
2018年
引言1920年至1921年,海德格尔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一个系列的课程,论题为“宗教生活的现象学”。手稿失落,记录残缺,依据学生笔记整理,以《宗教生活的现象学》①为名刊行于“海德格尔全集”第60卷。综观海德格尔的哲学生涯,宗教议题毫无疑问处于边缘地位。即便是这个冠以“宗教”“现象学”之名的系列讲座中,海德格尔也仅仅为自己设定澄清概念、划定题材范围、预备方法和初步历史考察的任务。因而,它的重要性与其说在于它们草描了一般的宗教现象学轮廓,不如说它们为海德格尔的宗教现象学方法做出了一种哲学的澄清,且为这种独特的现象学方法提供了一个具体而且鲜活的标本。
胡继华
尼采解“世间恶”与灵知主义神话
2019年
晚古时代未决的"世间恶"难题,灵知主义拟以二元宇宙论解决,其方法是将创世神与救赎神分开,要求造物神对世间恶负责,而把恩典归给救赎神。尼采在希腊艺术神话的视野下对基督教的伊甸园神话进行了灵知主义的解读,将教义神话还原为灵知主义的基本神话。在德国古典哲学穷尽了人类的现代性自我断言之后,也就是说,在终极神话之后,尼采直面世间恶的难题,在道德飞散、责任凋零的语境下,继续现代性的志业,以反现代的策略解决道德难题——不是以自我断言来克服灵知主义,而是以灵知主义来抑制现代主体。于是,"悲剧诞生论"与其被解读为"审美形而上学",不如说是"道德化灵知主义"。这一思想直接开启了陶伯斯—布鲁门伯格、沃格林—布鲁门伯格、洛维特—布鲁门伯格之争,灵知主义回归到了事关现代反思和争论的中心,甚至成为20世纪政治哲学历史的叙事主因。
胡继华
关键词:尼采
布鲁门伯格的哲学人类学——海德格尔与卡西尔之后欧洲哲学主流
2022年
在达沃斯论坛上,卡西尔和海德格尔的遭遇战绝对是一条分水岭;它在历史和哲学上具有重要性,标志着同时代人基于不同的康德阐释在政治、伦理甚至在生存论上分道而行。可是,尚未得到普遍关注的是卡、海二位对哲学人类学的不同立场。但是,达沃斯论辩模糊了中间立场:一方面是海德格尔的无根据深渊,另一方面是卡西尔主张文化与象征形式充分表现了既定的人性,而可能有第三种立场在二者之间执行调停。依笔者所见,布鲁门伯格对于卡西尔的象征形式理论所做出的后海德格尔式再度阐释,支持了一种极简主义的“移心化”人类学论断,这种学说可能提供了一种有机地根植于人类需要的规范性参照点。其重要性不仅在于调停卡、海二哲,而且在于当反人文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如罗蒂)谴责人性概念以及当代科学还原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提供了一个另类选项。鉴于一组富于暗示性的观念,我们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发掘这些隐而不现的思想,将它们同海德格尔的深刻洞见(卡西尔没能充分地考量他自己的哲学“起点”)联系起来,进而描述一种非还原论、非相对论、非人类中心论的人类学。进一步的问题则是:是否可能挽救一种汩没在海德格尔洞见之中的象征形式的逻辑,但同时维持和反思卡西尔所器重的合理性与客观性。如果集中表述布鲁门伯格的人类学前提,我们就有可能让自这些前提引申出来的人类存在概念血肉丰满,最后勾勒出基于这些假设的导向逻辑。
维达·帕韦斯齐黄兰花(译)胡继华
关键词:达沃斯论坛哲学人类学
神话、教义与哲学:灵知主义和思想史研究新趋势
2015年
20世纪下半叶,随着“后现代思潮”的衰退,一种重访过去、回归宗教、瞩望形而上境界的趋势日益显著。一种“新灵知主义(new gnosticism)”思潮构成了“后现代心灵(postmodern mind)”的一个显著维度。①复兴的灵知主义同其历史先驱构成了一种传承而又对话、延续而又颠覆的关系。
胡继华
关键词:思想史研究主义后现代思潮神话哲学教义
边框
2017年
这篇文章是德里达论述艺术与美学的名著《绘画中的真理》的前言。在这篇前言之中,他提出,印象派画家塞尚许诺'要偿还绘画中的真理',这个句子不是记述语句,而是述行语句。这个述行语句表现出画家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智慧与独特的笔触,突破了传统形而上学及其逻各斯中心轮基础的框架,表现出艺术追求自律的渴望。
德里达胡继华
关键词:塞尚笔触解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